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中低收入群体规模化居住的群体利益诉求和矛盾的循坏积累,部分保障房社区就已经出现周边犯罪事件频发,与周边商品房社区修建"柏林墙"等不和谐现象[1]。现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社会风险分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四类,通过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社会风险进行评估。最后通过重庆市保障房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此展开对保障房社会风险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从根本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厦门市从2006年开始酝酿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目前各项政策制度框架已基本确定,《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厦门市社会保障性租赁房管理办法》(试行)、《厦门市社会保障性商品房配售试行办法》已经发布,首批2万套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有些项目已经可配租配售,现已开始接受社会申请,社会反响很好。  相似文献   

3.
4.
城市保障性住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以往对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探讨多集中在供给制度、资金来源、准入条件等方面,而对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是否合理,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则重视不够。在对南京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由于南京保障性住房普遍成片建设在城市远郊区,将可能导致出现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受阻、社会阶层隔离与排斥加剧、贫困文化再生产和社会风险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合理规范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分布格局,推行不同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以此降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转型成本。  相似文献   

5.
杨静  张倩 《上海房地》2020,(5):58-62
社会组织参与一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是现代国家治理中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引入社会组织,发挥其在资金筹集与住房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效率,改进公共服务体系。为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厘清社会组织与政府住房保障管理机构、住房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从立法上明确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基本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的营利性行为予以重点规制,并确立其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活动的信息公开责任。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质量要求高,财务风险比较高,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大了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的风险。论文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保障性住房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阐述保障性住房项目所存在的财务风险,最后提出控制保障性住房项目财务风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商品房与社会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商品房供应体系与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两套住房供应体系,一是以高收入为主的商品房供应体系,二是以中低收入为主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这两套住房供应体系的协调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些年,我国商品房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比较滞后,由此造成商品房供应体系与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发展不协调,与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现实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保障性住房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在将来的房地产市场上还会长期存在。但其存在的形式及其在房地产市场中发生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从保障性住房的内涵分析入手,对我国原有保障性住房体制作了简要评述,重点对我国保障性住房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本是指开发企业为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所支出的一系列费用,大致分为土地费用、前期费用、建安费用、配套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税费。成本的发生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上述费用的支出又涉及到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过程的诸多环节,因此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10.
居高不下的房价使老百姓背负了沉重负担,国家从民生出发推出了保障性住房,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配套法律规制,使得保障性住房在实际建设使用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对保障性住房从法律层面上进行规制,通过制度的设定来保障其健康发展,从而真正解决关乎民生的安居大事。  相似文献   

11.
城市房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空间关联性。分析了房价空间关联的四种动力机制,基于一个消费者均衡模型并利用268个城市的房价数据,应用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房价的空间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房价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明显的地区差异,相对于东中部城市,西部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至少在现阶段还缺乏城市问的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者出行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计算了北京不同时期经济适用房在不同空间上的建设规模密度,分析其空间布局特征;其次,从经济适用房与地价、交通和主要就业地的相互关系分析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北京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经历了逐步调整的过程,前期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城乡结合地带,后期考虑居民交通出行和到工作地方便等因素,在城市四周较均匀的配置和建设.总体来说,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分布在城市郊区,就业地与居住地相距较远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议今后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应更加注重主要就业地和居民交通出行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3.
供需因素对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7年的住宅相关数据构建了其需求和供给模型,得出各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关系,并运用逐步回归法确定了每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揭示了35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并据此对35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中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有城乡住房状况和住房保障体系的运行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的设想和可能的途径。研究主要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了城市住房状况和农村住房状况,以及相应的住房保障现状;揭示了现有住房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住房紧张与闲置并存、居住人口变化与住房建设增加不匹配以及异地购房和居住趋势趋升等问题;并分析了导致城乡住房保障仍存在问题的城乡住房制度不同和城乡土地流转障碍等原因;提出了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切入点,构建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的原则、框架和运行机制等。研究认为统筹考虑城乡住房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分为出售型保障性住房和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两大类,其中出售型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这几类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演变,构建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分配以及运营管理等问题,提出大力发展保障住房应作为一项长期国策,要确立和坚持以公租房为供应主体的保障住房发展思路。在保障住房的分配上,提出应遵循“阳光”操作、“救急不救贫”等原则。保障住房运营管理要按照经济规律行事,逐步实现投入产出的自我平衡。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分配以及运营管理等问题,提出大力发展保障住房应作为一项长期国策,要确立和坚持以公租房为供应主体的保障住房发展思路。在保障住房的分配上,提出应遵循阳光操作、救急不救贫等原则。保障住房运营管理要按照经济规律行事,逐步实现投入产出的自我平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我国10个大中城市“城房指数”数据,检验了新建商品住宅市场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市场无效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说明,特定的市场参与者可以在无效市场中通过积极预测价格而获得更好的回报。但对一般投资者而言,由于目前调整持有房地产资产比例的投资行为将产生极高的交易费用,获得这一套利机会并不现实。如果未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房地产衍生证券,该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市场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乡市普通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新乡市2007—2008年普通住宅商品房的交易均价资料,借助arcgis9.2软件技术平台,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新乡市普通住宅房价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得到新乡市普通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图和三维模型图,并通过计算Moran′I值对新乡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了自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乡市房价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区位条件、交通可达性和城市规划指向性是影响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支配城市经济的主要因素,并对城市经济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市服务业发展变化历程,目前服务业在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比重也超过60%,北京市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国际大都市经济形态的服务型城市.文章重点分析了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及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都市区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多中心集聚”分布;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分布区县差异明显,地域分工已经形成;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布局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