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财会月刊》2011,(8):79-79
一、雇主为雇员负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个人所得税款,属于雇员又额外增加了收入。应将雇主负担的这部分税款并入雇员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后,按照规定方法计征个人所得税。二、将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强 《财会月刊》2011,(22):40-41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重视人才战略,薪酬设计多元化,税后工资奖金如何计缴?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征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9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3.
刘强 《财会月刊》2011,(8):40-41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重视人才战略,薪酬设计多元化,税后工资奖金如何计缴?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征问题的通知55(国税发[1996]19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等规定,  相似文献   

4.
对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公式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公式存在奖金负效益严重问题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按照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1月21日出台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在计征时,应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还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雇主为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的税额计算。例:某公司为其雇员李某每月定额负担个人所得税100元,该月李某领取工资2700元根据国税发【1996】199号文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额=2700+100-800=2000(元)应纳税额=2000×10%-25...  相似文献   

6.
每年年底,很多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会向其雇员发放一次性奖金。税法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所适用税率时,除非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数额,否则只是将年终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的商数来确定税率,不需要再将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相累加。  相似文献   

7.
一、各类奖金及其具体计税方法奖金可分为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和全年一次性奖金。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  相似文献   

8.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相似文献   

9.
苗劼 《财会通讯》2008,(3):104-105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年薪制,即工资薪金每月固定月薪,年终根据考核再一次性发放年终奖金。《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1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因此,在这种分配机制下,个人所得税在每月发放固定月薪时计征一次,发放年终奖金时再计征一次,这势必会增加纳税人的税务负担,那么年终奖如何发放才能节税呢?现笔者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行全年一次性奖金个税计征办法的缺陷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行全年一次性奖金个税计征办法的内容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现行全年一次性奖金个税计征办法是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并沿用至今的。  相似文献   

11.
一、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存在的问题国税发[2005]9号文件《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1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具体征收方法是:将雇员当月内  相似文献   

12.
侯素芬 《企业研究》2012,(14):146-147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2007,(22):75
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调整了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相似文献   

14.
奖金是职工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合理的奖金发放方式可以减轻职工的税收负担。通常的发放方式主要有三种:(1)奖金按月平均发放,即单位将奖金按月发放,应计入到工资薪金中计算个人所得税;(2)奖金一次性发放,这是多数单位采用的发放方式,通常根据效益在年终一次性发放给职工;(3)将部分奖金作为月奖发放,即单位平时按月发放一部分奖金,在期末发剩余部分奖金。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  相似文献   

15.
彭燕  张乾峰 《财会月刊》2013,(8):106-106
一、调整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解决“多劳不能多得甚至少得”的不公平、不合理问题 从短期看,应将现行规定中关于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纳税规定调整为:“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可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税法规定的适用税率,然后以其商数及适用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后,再乘以12个月,即为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  相似文献   

16.
张强 《财会通讯》2009,(2):128-129
一、各类奖金及其具体计税方法 奖金可分为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和全年一次性奖金。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在征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上,半年奖、季度奖等名目奖金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应纳税额=(当月工薪+奖金-1600)&#215;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相似文献   

17.
年终奖金的税务筹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季度有很多单位都要发放年终奖金,在纳税时会出现在每一个税率进级阶段发生“奖金多、收入少”的纳税人税后收益倒挂的不合理现象,这个现象被业内称为“1元税差”。如下表所示: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年终奖金为6000元的职工,税后收入为5700元;而年终奖金是6001元的职工,税后收入仅为5425.9元。也就是说,税前奖金仅增加1元,税后收入却减少了274.10元。年终奖金纳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主要是由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新公式引起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次性奖金×适用税率…  相似文献   

18.
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税收负担的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对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由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笔者按照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对全年一次性奖金进行分析,计算出全年一次性奖金数额的六个禁区区间。如果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数额落入禁区区间将会出现税前奖金数额增加,而税后实际个人奖金所得反而降低的现象,以此提醒薪酬管理者避免在这六个禁区区间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  相似文献   

20.
乔亮国 《会计之友》2008,(34):42-43
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税收负担的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