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蚯蚓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成分比较全面,用作鱼类养殖的添加饲料,饲养效果相当或超过秘鲁鱼粉,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利用蚯蚓或蚓粪喂鱼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2.
<正> 鱼油是鱼粉加工的副产品,由鱼及其废弃物经蒸、压榨和分离而得到。 鱼油的主要成份是:甘油三脂、磷甘油醚、类脂、脂溶性维生素以及蛋白质降解物等。 鱼油是高热能物质之一,鱼类对其消化率很高,实践证明,在鳗鱼饵料中添加鱼油,总利用率高达90%以上,鱼类吸收后,主要是转化为能量,减少了作为能源消耗的部分蛋白质,达到了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能量、降低饲料成本、促进鱼类生长发育的目的。 鱼油除了提供鱼类必需的n—3长链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外,还作为脂溶性维生素A、D和胡  相似文献   

3.
正越冬鱼类要在4~5℃的水体中度过2~6个月的冬季。在这一时期,鱼类基本是在停食状态下,其行动极其缓慢,呼吸也较微弱,鱼体温度也降至与水温基本相同(鱼类是水中变温动物),鱼类依靠消耗肌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来提供生存能量。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500~1500kg亩),鱼类机体抗病力差,加之水质污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越冬相对困难。总的来讲,要使鱼类安全过冬,首先应树立全年健康养殖的整体观念,平时注意鱼病的防治与水质管理工作,尽量使鱼  相似文献   

4.
正从事水产养殖的广大业者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要做到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成功诊治,在客观上存在较诊治畜、禽等陆生养殖动物疾病更多的困难。首先,因为鱼类属于终生生活在水体中的脊椎动物,养殖业者对处于发病初期的病鱼难以及时地发现。当养殖业者发现饲养的鱼类发生了某种疾病的时候,往往是在池塘水面上出现了部分死鱼的时候,而此时就意味着处于同一养殖水体中的养殖鱼类已  相似文献   

5.
<正> (三)流水饲养 黄颡鱼是一种适合于集约化饲养的鱼类。我国近几年在有些地方混养在其它鱼类中进行流水饲养,也有少部分地方初步利用水库水体落差,工厂余热水进行饲养,尤其在小型池塘中进行微流水饲养,其产量已达到每立方米水体30-50千克。 1、流水池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 饲料配比要均衡 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首先满足鱼类对蛋白质的要求,这是鱼类营养需要的一种特异性。其二,它不仅构成鱼体蛋白,还要作为能源而消耗,因而鱼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其三,鱼类不能把淀粉、脂肪合成为蛋白质,如果投喂的碳水化合物太多,鱼类便无法利用而出现病态。所谓“能量蛋白比”是指每公斤饲料所含能量物质与蛋白质的比例,能量低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也必须相对提高。此外,还应考虑到饵料中的必需氨基酸的平衡,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鱼类对饵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氨基酸较平衡的饲料,蛋白质利用率高,反之则低。因此,在设计配方时一定要使必要氨基酸达到平衡或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7.
<正> 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不会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其实,鱼类同其它动物一样,长时间的投喂不足会导致鱼体瘦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病原体的抵抗力差,导致生长缓慢乃至停滞,且会诱发各种病害,甚至致鱼死亡。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配方之前必须弄清养殖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以便确定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素的水平;既要满足鱼类生长对蛋白质的需要,又要使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适中过高和过低的能量蛋白比都不利于鱼类生长。设计配方时还要考虑饲料营养水与容重的关系,既要保证鱼类能摄入充足的营养.又  相似文献   

9.
<正> 池塘成鱼饲养的特点是既要求鱼种快速生长达到食用鱼,池塘单位面积鱼产量又较高。因此,在技术上必须实行混养、密养、施肥投饲和轮捕轮放等措施,才能达到上述要求。 一 池塘成鱼饲养概述 (一) 池塘鱼产力与池塘鱼产量:池塘鱼产力是指在某一个时期中生产鱼的能力。它的衡量标准是该池塘在一定经营措施下饲养某种鱼所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在粗放养殖中,鱼产力决定于该水体的供饵力和鱼类生活的环境条件;而在投饵养鱼中,则主要取决于饵料的质和量以及鱼类生态环境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1.综合饲养。通过对名特优新水产品的综合饲养,可使效益显著提高。综合饲养的主要形式有:不同食性、习性鱼类的混养,普通鱼类与名贵鱼类的混养以及鱼虾、鱼蟹、鱼鳖、鱼龟、鱼螺、鱼蚌的混养等。还可实行(鱼—鸡、鸭、鹅、猪、牛等—果)多种形式的高产高效综合立体种养模式。2.高效暂养。鱼类暂养,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是避开上市高峰、实现高产高效的好办法。适宜暂养  相似文献   

11.
<正> 夏秋季节,气温高,水质肥,正是育塘鱼的最佳时机。也是鱼病高发,浮鱼泛塘,鱼塘管理的非常时机。为此,加强科学管理,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强化饲养管理,以加投饵量。异育银鲫为主养池塘,鱼投饵量控制在5%~7%,蛋白质含量掌握在25%~30%;草食性鱼类投草是6月~7月份,每50公斤鱼投草20公斤~25公斤。8月份以后,每50公斤鱼用30公斤;滤食性鱼类,以肥水为主,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2%。每投喂1公斤~2公  相似文献   

12.
<正> 饲料是集约化养鱼的主要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发育,所以,养鱼产量高低与饲料量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本地区养鱼生产情况和有关资料整理浅述如下。 一、鱼类饲料营养成分功用 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其它动物一样,均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也称无机盐)等五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组成鱼体的基本成分,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因此,蛋白质是鱼类饲料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评价一种饲料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动物生命活动的能源,也是鱼体各部分组织的不可缺少的成分。碳水化合物是供给  相似文献   

13.
<正> 蛋白质是鱼类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粗蛋白含量是评价鱼类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在20%—40%时,鱼的生长速率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成正比。鱼类饲料蛋白质达最适含量时,正常情况下鱼类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 鱼类对能量的需要量包括基础代谢、活动代谢、增热耗的额外损失和增重所需要的热量,也称为能量总需要量。 一、基础代谢能量需要量(维持需要量) 鱼类不同于机器,即使在不进食和停止生长的越冬期,也需要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这种需要量称为基础代谢能量需要量或维持需要量。它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鱼体大小的影响:鱼类同哺乳动物一样,其个体越小,基础代谢率越高。尽管鱼类不需要耗费能量调节体温,但个体越小的鱼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鱼类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在华中地区特别是湖北多采取池塘养殖。养殖鱼类主要为四大家鱼、鲫、鲤及武昌鱼等,多为混养模式,以期获得更高的产量,较高的经济效益。常规鱼类从生活习性上划分,一般可分为底层鱼、中下层鱼和上层鱼3大类。青鱼、鲤鱼、鲫鱼等为底层鱼。草鱼、鳊鱼等为草食性鱼类,虽然基本接近底层鱼类,但由于其活动和  相似文献   

16.
<正>巴沙鱼为东南亚特产淡水鱼类,该鱼蛋白质成份丰富,营养价值高,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当年苗种经一年饲养可达500~800g,最大个体可达15kg,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喜爱,在当前国际市场上非常走俏,是一种高档经济鱼类,在越南等地素有"家养巴沙,生活不差"之美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它的早期病况不易觉察,因此,治疗鱼病和治疗其他动物疾病不一样,有其特殊性。鱼一旦得病,正确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困难,家畜、家禽可采用灌药或注射药物等方法治疗,而对病鱼,特别是鱼种则无法采用。  相似文献   

18.
<正> <三>混养类型和混养比例 1、混养类型:池塘养鱼一般都混养7—8种鱼类,高产池塘多数是10种以上,其中以1—2种鱼为主,称“主体鱼”,在数量或重量上占较大比例,而且是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余数量或重量较少的混养搭配鱼类称“配养鱼”,在饲养中不作或较少专门管理,依靠取食部分投喂给主体鱼的饲料或池中的有机碎屑和天然食料生物而成长。主体鱼固然是饲养的主要对象,对提高产量起着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般封冰前至冰融后算为鱼类的越冬期。在越冬期的整个时间段内的各个环节都决定着鱼类越冬的成败,为此,鱼类越冬期的管理措施就显得相当重要。笔者根据近些年的实践指导经验,将养殖鱼类越冬期的主要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增加鱼体脂肪,提高鱼类体质鱼类越冬后鱼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一般四大家鱼体重可减轻5%左右,特别是草鱼和鳊鱼的体重下降还会更大。这是因为鱼类停食后,进入半冬眠状态。虽然鱼类因低温不需要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正> 饲料投喂是鱼类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不会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其实,鱼类同其它动物一样,长时间的投喂不足会导致鱼体瘦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生长缓慢乃至停滞,且诱发各种鱼病。甚至致鱼死亡。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饲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保证养鱼增产增收增效益。现将六点体会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