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金融组织神秘莫测.隐蔽的运作细节一般不为外人所知: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宁波市合会的调查。掀开了笼罩其上的灰色面纱。  相似文献   

2.
民间金融组织--合会的变迁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民间金融组织--合会的运作机制,比较分析了近代合会和现代合会各自在经济功能上、组织上和法律上等方面的特点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合会已发生部分质变的观点,进而肯定了它在当今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银行加息频繁,银根收紧,贷款难度加大,并且人民币汇率不断抬高,极大地挤压了外贸中小企业利润的情况下,民间金融作为一种融资和投资渠道,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基于民间金融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中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民间金融对农业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关系到亿万农民利益的一件大事。对"福安标会倒会风波"进行分析研究,可概括出现实中可能导致合会产生风险的几个主要因素:高额的利率、会套会、日日会等,指出合会之所以出现风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行法律没有对其进行有效规制;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合会进行立法,如何立法的相关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间金融到底合不合法?我们首先要对民间金融进行认识,认识它的规模、它的影响、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温州民间金融利率波动的实证研究,表明民间利率水平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主体对正规金融信贷调控的回应。正规金融的信贷资金供给、利率政策、寻租行为和信贷结构的调整都对民间金融利率波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该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民间金融利率在更加合理的范围波动;要给民间金融必要的制度空间,发挥民间金融利率的有效机制,避免政府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7.
8.
正中国互联网金融也许会促进很多的便利,带来很大的影响。主要是有很多的理由,把原来监管方面的障碍扫除掉,多多少少用一点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金融的话题对促进中国金融的发展,特别是民间金融的发展,可以有一些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析金融压抑下民间金融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金融压抑下日益扩大的民间金融,作为非正规金融范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正规金融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其积极作用已经得到金融当局的重视。当前迫切要求在降低金融压抑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开发面向民间金融主体的创新金融工具,建立和完善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面向民间融资需求的金融市场体系,进行“只贷不存”的民间金融组织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10.
民间金融在我国存在已久,但是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基本处于分散、隐蔽和不稳定的状态,也时常成为政府打击、取缔的对象。2005年末,随着山西平遥的日升隆和晋源泰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民间金融从地下走出,成为了合法的民营金融机构。民间金融合法化后能否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健康、有序、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各种生产要素当中,人是第一重要的;在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中尤其是这样。由于缺乏改革的依靠力量、产权主体不明确以及缺少金融人才,因而向农信社注入资金的成功概率很低。农村金融改革最需要的不是资金支持而是制度创新。当前农信社体制对于民营经济而言是外生的,因而很难实现和民营经济的对接;支持农村经济的融资机制只能从民营经济的资金活动中生成。农村金融改革应当不拘一格,能改造的就改造,不能改造的就新建;应当尽快在所有制上打破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依靠市场机制,有步骤地通过试点开放民营银行。  相似文献   

12.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监管制度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卓  吴迪 《财经科学》2007,(10):39-44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广泛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监管却比较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民间金融力量的忽视与不信任.因此,应当在政府转变观念、承认民间力量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从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金融产权制度、利率市场化、建立行业协会等方面入手构建适合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发展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在有关中国经济转轨的理论研究中 ,民营企业是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本文尝试在认真梳理该领域主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从另一个侧面勾勒出中国改革进程的大致线索。本文的分析表明 ,从单纯对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强调 ,到对模糊产权的关注 ,直至地方政府的全面退出 ,中国民营企业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当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时 ,它也随之淡出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视野 ,文献关注的中心开始从“解释问题”转向“解决问题”。令人感兴趣的是 ,从产权已基本明晰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 ,将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 ?目前的经验和对策性研究似乎还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海  刘红 《经济与管理》2006,20(6):59-62
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既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又要立足本国实际。对此,文章对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国内农村正规合作金融改革、合会的合法化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创新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5.
农村合作信用社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目前,我国农村合作信用社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经济发达地区,经营状况比较好,甚至出现了无农可扶的状况;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信用社经营效益差、自身发展困难。本文针对这些情况,分析指出我们在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以产权改革为重点,对其功能、机构、和管理模式进行重新界定,使之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存在着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和责任不清的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进行的农信社的新一轮改革中将明晰产权关系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作为这次改革试点的省(市)之一,浙江选择了以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本文以浙江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对农村合作银行的产权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合作金融是农民融通资金的一种体制内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及运用不仅影响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合作社性质。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资本呈现出以外源供给为主体的机制偏差:社内资金不足,以银行为核心的社外资金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制约了合作社质的完善而沦为合借社、承转机关。只有通过多种举措如放宽合作金融的业务市场准入限制、增加储蓄和社股金、延伸社员群体、盈余及公积金的有效积储、建立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机制等,才能谋求信用社成为一种有效率的组织而自有、自立。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促进农民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激励与监管当局提高金融稳定性的目标是一致的,监管当局应该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总信用风险转移,使得信用风险转移的收益最大化;研究还发现,随着跨部门之间信用风险转移的出现,为了使得个体激励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稳定性的社会目标相一致,应该鼓励部门之间的差异化监管。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济经过多个景气循环,大体上可以分为经济高度增长期、经济稳定增长期、平成不景气期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为了解决特定时期的农村金融问题,产生了很多新的农业金融理论,同时对旧有理论进行了创新.其中,关于农业金融的职能特征、外部信用限制、农协过剩资金以及金融效率化等理论,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迁,对日本的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完善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保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中国农民“看病难”问题,而有效的政府财政补贴又是该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保障机制中存在基层政府财政负担较重、推广资金匮乏、财政支出缺乏明确资金来源、农民就医不公平等问题。应在公共性原则、财力匹配原则、均等化原则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财政投入水平,明确资金来源,重新调整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比例并进行配套措施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