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企业文化》2004,(12M):i002-i002
印钞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收入阶层”,涵盖的人群比较广泛。他们通常都有较高的稳定收入,有房或有能力购房,甚至有车,但不一定身价千万、甚至上亿。根据有关调查,当今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人士,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2.
《英才》2009,(4):24-24
当人们谈论医疗保障改革时通常在指那约4500万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美国人。但事实上那些用超过10%收入购买临时性的短期医疗保险的另外2500万美国人也面临着同样没有医疗保障的风险。他们是更脆弱的保障不足的一类人群,因直到健康灾难征兆出现前,他们都未意识到危险正在接近。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沃伦·琼斯博士认为,害羞虽是一个人的弱点,但这弱点并非有害无利。恰恰相反,它可变成许多优点。 害羞人士比较聪明。由于他们通常少说话,多动作,所以他们勤于思考,比较机警。 害羞人士比较可靠。许多人都比较信任害羞人士,因为他们不会说长道短或搬弄是非。 害羞人士是较好的搭档,因为他们在群体中往往不爱出风头,而替他人着想。 害羞人士往往令人喜欢,因为她们比较娴淑拘谨,而不会叽叽喳喳地没涵养。同时多数男士认为,羞答答的女性会带来一种神秘感,更有魅力。 害羞人士通常受教育较多,因为他们喜欢阅读和计数…  相似文献   

4.
高薪人士常被人认为是职场中的成功者。在这个越来越以薪金收入来衡量一个职场人是否成功的社会,有丰厚的收入自然与“成功”这个词是相对等的。高薪人士,顾名思义是有很高的薪金收入的一类职业人。那么,为什么他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三张王牌:高学历、高职位及丰富的职业经验。  相似文献   

5.
解读CFO     
《英才》2003,(2)
上市公司带来的革命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译成中文为“财务总经理”、“首席财务官”或者“财务总监”。从名字来讲,它主要是针对大型上市公司。对于小公司,特别是没有上市的公司,叫不叫 CFO 都没有什么关系。CFO 跟 CEO 是现代公司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他们通常都是股东。CFO 的收入通常比较高,主要包括工资和股票期权两个部分。CFO 的产生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力的解放和技术革命的推进给企业的迅速增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科技》2009,(23):15-15
一个要创业的人,常常问:我该从事哪一行业?常常有一个矛盾。那些在大机构做中上职位的人,收入固定,且通常有教育基础,较懂得钱滚钱的投资手法,通常这类人较有闲资,其能力足以创业。但这类人所有的钱还不足以开大公司,而对一些小本经营,通常又缺乏实干经验。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者有一种说法,即“教育既非仙丹也非毒药”。教育的确能提高劳力的生产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受教育较多的劳力所挣的工资通常较高,相比之下,文盲、受教育较少或只持有低等教育证书的人工资较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教育与收入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人们之所以分析收入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了解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教育中的经济学。因此,计量社会和个人的教育收益,把教育视作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进行评价,有助于考察教育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晓寒 《财会月刊》2010,(9):I0015-I0015
你相信吗?五个朋友将决定你的富贵。 在一个主题为“创造财富”的论坛上,主持人说:谢大家写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五个人,也就是与你关系最亲密的五个朋友,记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从他们的收入我就知道你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你相信,五个朋友将决定你的富贵命吗?在一个主题为“创造财富”的论坛上.主持人说:“请大家写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五个人,也就是与你关系最亲密的五个朋友.记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从他们的收入我就知道你的收入。为什么?因为你的收入就是这五个人月收入的平均数。”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伯恩斯对150名每年收入在1万至15万美元的推销员做的调查表明,他们之中40%的人属于追求完美的那种。可以预料,这40%的人所受到的压力,比其余那些不追求完美的人要大得多。但他们的成就是否就更大呢说来奇怪,答案却是否定的。这些追求完美的人生活中显然较常人感到焦虑和沮丧,可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的收入较其余的人高。实际上,追求完美的人由于经常遭遇到挫折和压力,因此可能降低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追求完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人以争取高水准为乐,他们要求的是合理的卓越表现,这种健康的…  相似文献   

11.
雪飞 《中外企业文化》2011,(11):I0017-I0019
夹心层,中等收入阶层,即为所谓的“中产”。每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可以叫“中产”,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的5%。他们年收入677—5077之间,年支出无数。其特点有:主要收入是劳动所得,由工资、薪金构成;拥有高学历,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有能力支付个人及家庭消费,注重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比较关注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购买人寿保险之前,你应该考虑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你现在和未来的收入来源、其他储蓄和收入保护、团体寿险、团体年金或其他养老保障、净资产,以及社会保障等等。大多数人购买人寿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那些依赖他们的人免受因他们死亡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确定了购买目的之后,  相似文献   

13.
一、弱势群体的特征与范围1、弱势群体的特征。 (1)经济上的低收入性,是弱势群体的首要特征。社会弱势群体通常都是经济上的低收入,其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线边缘。造成一部分社会成员在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上的低收入也造成了弱势群体的生活脆弱性,一旦遭遇疾病或遭遇到其它灾害,他们很难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4.
侯李伟  孟素卿  张媛 《数据》2012,(10):22-23
在中国,中产阶层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群体,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可观的经济收入和稳定的社会福利保障。对品位生活的追求,也让他们成为各路商家倾尽全力争取的对象。那么,城市中产群体的生活方式及消费形态具有哪些特征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近期一项关于城市中产家庭的调查将从旅游、购物、投资等方面为您一一求解。  相似文献   

15.
你属于白领吗?这对身处职场之人来说已经是一个不能再普通的问题了。但又有多少人能给“白领”进行准确的定义呢?“白领”一词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起初是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非体力劳动者。他们工作时穿着整齐、衣领洁白,经济收入较高,工作条件也比较体面,因而便有了“白领”之称。  相似文献   

16.
有一段话这样描述他们:“他们优雅、智慧、收入丰厚;他们着眼未来,创造财富;他们是那些随着社会和法制的逐步完善而合理地获得较高劳动报酬的人,是受社会尊敬的劳动群体;他们是改革开放20年后出现的社会宠儿;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稳定而丰厚的经济收入,追求化品位和生活品质,虽然不是导演阔绰却也生活优裕,是人群中令人羡慕的一类;他们中有医生、专家、律师、职业经理人……”还有一段话这样描述他们:“在目前的中国,他们面临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基本上既没有家庭背景又没有太多的财产,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职业前途。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讲,一旦失去就意味着破产,既然不是祖传的富有阶层,因此收入增长的希望将促使他们更加努力,他们愿意社会向上发展,并不愿看到动荡的出现,他们是经济动荡最大的受害。富人经济实力雄厚,忍耐一阵,损失一些财产也就挺过去了;贫困阶层本来就没有什么,无非也就变得更穷;可怜的是中产阶层,仅有的一些财产一下子全都失掉了,只能从头再来,其中一部分人落入贫困,从此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设计存在天然缺陷。1.我国的个人收入多样化,现金在收人中往来频繁,但个税计征手段严重滞后,税务部门往往只能监控到工资薪金所得个税代扣代缴部分,而对那些私企老板、自由职业者、演艺明星等而言,他们的收入来源多样,形式或明或暗,不易掌握,对他们的收入缺乏有效的监管方式。因此,很多人的大量个人所得是在“体外循环”,收入越高的人,其资产分布越多元化,监控难度就越大,还造成了税收征管上的不公平现象。2.就本次个税自行申报而言,一项新制度自公布之时生效,不应该溯及过往,要求对过去一年的收入进行申报,造成了相关的申报细则和文件2006年末才公布,却要申报整个2006年的收入和纳税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颖和老公以前在同一个单位,两人月收入都差不多。后来,老公跳槽去了家合资企业,月收入涨到3000多元,而张颖的工资不但没有涨,反而还有可能下降。老公天天忙工作,家中早里外外的事情就落到她一个人身上。关键是老公收入增加后回到家早不但什么活也不干,有时还耍大牌,往日“模范丈夫”的形象渐行渐远;以前两人的工资都是由张颖按月到银行存成定期,现在他往家里交钱就不怎么痛快了。张颖疑惑了:他们这种夫妻收入差距拉大、家庭收入增加的家庭该怎样理财?  相似文献   

19.
黄文伟  王秀彩 《活力》2005,(5):70-70,87
经济学中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参数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和城乡居民消费比率。不管从那一个指标看,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都在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2.57;2003年达到1:3.2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差距扩大,1997年至200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和4%。大约3.5个农民的消费水平之和等于一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其实,我们通常考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是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数据只是城乡居民显性的收入差距。由于二者统计口径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该给谁小费     
小费大概得算是美国社会最重要的“潜规则”,对于酒店的门童、餐馆的服务员,老板有意会付比较低的工资,小费成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我曾经非常困惑,主要依靠被服务对象事后的自觉,太脆弱了,假如有三分之一的人不遵守,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