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宾 《财会通讯》2008,(6):55-56
(一)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正发生着重大改变。首先,高等教育不再是义务教育,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培养费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高校的非上级财政拨款收入比重逐年提高。同时高校从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获得的科研拨款及科技服务收入也明显增加,高校逐渐向非全额拨款事业核算单位转变。其次,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和投入渠道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教育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3.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一个“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教育的税务,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正在形成。教育投入的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省基本上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个苏南以实施教育现代化,苏北以教育促小康的伟大工程正在全省展开。但是教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财会通讯》2009,(7):79-8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投入、社会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收费制度,逐步建立起国家财政拨款和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为主,辅之以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产收入、社会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糯要,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教育事业所必须采取的根本性措施。根据国务院国发(1989)19号文件和国家教委、物价局、财政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全国从1989年开始,向新入学高校学生收取了一定数量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从而改变了高校学生免收学杂费的传统格局。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使用问题,一直是关系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当前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相似文献   

8.
大学经费使用通常被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范围之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以及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实施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以财政拔款为主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正发生着重大改变,经费来源以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融财政拔款、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等并存。预算外收入甚至已成为大学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发展趋势使得大学财务管理在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日前大学财务管理无论在观念上、管理上还是在人员素质上均存在许多不足。现就大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转变(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包办高等教育,转变为一种以财政拨款为主、包括学生付费、社会筹资以及高校自筹经费在内的多渠道融资机制),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有责任向社会公开办学成本及其核算方法;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其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来改变传统体制下高校只核算经费支出而不核算培养成本的做法以及目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困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贯彻落实,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逐步建立,教育经费总额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相继出现用学杂费、勤工俭学收入、教育费附加等教育预算外资金抵顶教育财政拨款的现象,且愈演愈烈,呈不断扩展蔓延趋势。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目前的抵顶现象十分严重,并呈现以下三  相似文献   

11.
谈谈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行的是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单一经费来源办学模式。1995年颁布并开始实施的《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教育法》所确立的这一新的办学体制,赋予了我国高校一定程度的办学自主权,标志着高校多元化的办学经费筹措体制从此确立,从而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多元化筹资渠道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处在政府包办、单一拨款向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过渡阶段。我国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国家资金、社会资金和学校资金。笔者以下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高校的主要筹资渠道及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地方高校在教育经费筹措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渠道为辅的教育经费筹措制度。虽然地方高校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的局面,但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地方高校要不断完善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之路,通过财政、经营、社会、收费等各种途径,积极拓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筹措渠,实现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瑛 《西部财会》2007,(9):29-30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大和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工作也从比较简单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发展为相对复杂的以部门、院系为单位的管理核算;经费来源也由原来的财政单一拨款变为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并存,其中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已成为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明星 《事业财会》2004,5(5):38-3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建立起以自筹经费为主.国家财政拨款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机制。这一筹措机制的建立要求民办高校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主动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的内部管理体制。民办高校能否在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一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投资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变为“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简称“财、税、费、产、社、基”等六大筹资渠道。以河南省为例,1979年全省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校办学资金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逐步形成各级财政拨款和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为主,辅之以收取学生学杂费、校产收入、社会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资的教育投资新格局。但是,我国高校筹资没有形成稳定的筹资渠道来源,除政府拨款和学杂费用外,其他渠道非常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人,高等学校在人、财、物管理上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学校的经费来源已从单一的财政拨款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加强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要强化财务管理,必须要加强经费监督管理,这种监管是对高校资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监督。如何有效管理和监督高校经费运转,发挥教育经费的最大效益,堵塞财务管理漏洞,规避财务风险,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认真分析高校教育经费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强化对高校经费的监管力度,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保证高校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把高等学校的办学逐步推向了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经济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费来源由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方式,转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格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正经历着转轨变形的大变革,如何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作用(一)可以对高校各种来源资金实行有效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与逐步完善,高校的资金来源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高校资金来源日趋多元,除原有的财政拨款提供的财政支出外,还存在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学生缴费、学校后勤和成人教育取得的非税收入、校企合作获得的经营与分红收入及社会各方提供的捐赠资金等等。商业银行提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