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仲艳丽 《全国商情》2007,(11):66-67
本文针对国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领域出现的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管理一体化趋势,分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进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完善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峰 《大众商务》2010,(12):33-33
2003年4月末,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资本协议第三稿。十国集团在2006年底开始实施新协议。在全面考虑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后,我国监管当局决定在十国集团开始实施新协议的几年后,我国银行业仍将继续执行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在借鉴1988年《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新协议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与2004年2月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监会对上述办法进行了修正。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不断增加,最终会在我国实施新巴塞尔协议。本文着重讨论了如果实施新巴塞尔协议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巴塞尔新协议的有关资本充足率、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及其与原有协议的关联,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作了总结,并提出了通过发行股本、发行长期次级债券、资产证券化以及化解不良贷款等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重创,《巴塞尔协议Ⅱ》的低资本充足率要求、资本质量较差等问题,使得商业银行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随之,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巴塞尔协议Ⅲ》,该协议要求在2015年前商业银行达到最低资本比率要求,同时2015年也是该协议提出的第五年,本文将分析该协议的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其在中国的实施情况,最后深入探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末,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资本协议第三稿.十国集团在2006年底开始实施新协议.在全面考虑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后,我国监管当局决定在十国集团开始实施新协议的几年后,我国银行业仍将继续执行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在借鉴1988年<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新协议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与2004年2月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监会对上述办法进行了修正.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不断增加,最终会在我国实施新巴塞尔协议.本文着重讨论了如果实麓新巴塞尔协议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艳  王元月  邹洋 《全国商情》2006,(12):70-71,56
本文通过分析巴塞尔协议有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和计算方法,提出资本充足率弹性概念,结合实证分析资本充足率弹性在银行贷款评估中的应用,将贷款评估外部条件与对银行自身影响相联系,在银行微观经营活动与国际宏观监管要求之间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相距甚远,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如何扭转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的下降趋势,逐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使之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是我国合作金融机构监管者、信用合作管理者和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全面实施,与此同时,从2006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将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中国国内银行业市场将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巴塞尔协议强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而资本充足率偏低一直是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原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资本结构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巴塞尔协议Ⅲ构建的多层次资本监管框架对国有银行资本结构优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论文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基础性理论出发,通过对国有银行资本结构现状的分析以及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资本结构冲击的阐述,针对性地提出国有银行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结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该协议旨在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引入杠杆率、建立缓冲基金等方式促使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减少损失,提高盈利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培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设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动态资本拨备计提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作为指导和规范各国银行业经营活动的一个国际性标准,对银行业信息的披露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相关方面存在不少差距。按照新协议的监管要求,缩小国际差距,加快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对当前中国银行业稳健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资本充足率管理趋势与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斐  彭欢 《当代经济管理》2006,28(2):118-12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体现了资本充足率管理的三个趋势,即风险覆盖面更广、重要性和综合性更强以及指标管理的弹性化。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核心是在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进行权衡。盈利性和安全性的矛盾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监管和市场的要求与股东对投资回报要求之间的矛盾;规模扩张与资本金不足之间的矛盾。资本金补充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性任务,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补充资本金。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Ⅲ: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Ⅲ以资本要求、监管检查、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主要侧重第一支柱的改革,在重视资本监管的同时,将流动性风险提升到信用风险同等重要的高度;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上也有所调整,引入了宏观审慎监管,将其与微观监管手段相结合。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明确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兼顾、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的改革方向,并提出同步推进实施巴塞尔Ⅱ和巴塞尔Ⅲ。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复苏强劲,为中国银行业顺利推行巴塞尔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的损失较小、其自身各项经济指标相对稳健也为推行巴塞尔Ⅲ创立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但是当前监管工具和银行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仍会影响巴塞尔Ⅲ实施的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切社会、经济和金融现象都是人的行为选择的结果。银行作为一个法人,正如自然人一样也是在既定的激励约束条件下作出行为选择,有什么样的激励约束条件,银行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选择。自2001年后,中国银监会对我国的各银行实行了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最低8%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在各银行内部,股东以经济资本回报率进行业绩考核、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加快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进程,金融监管改革法案2010年正式签署。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新的法案—巴塞尔协议Ⅲ。这表明美国乃至国际社会对于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的标准全面提高,监管范围的覆盖范围更加全面。基于此,我国应该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借鉴法案中体现的监管经验,结合新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从加强资本补充和资本约束,提高金融市场创新力,促进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等方面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6.
借助信号博弈模型,对资本充足率监管下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分离均衡条件下,资本充足率监管最有效;在准分离均衡条件下监管效果次之;在混同均衡条件下,监管效果最差。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不仅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具有实质性影响,而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经营模式和经营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逐渐成为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监管标准,以及商业银行风险度量方法的发展和成熟,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最为先进的风险控制和价值管理的核心体系。随着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力度的加强和股东对资本回报要求的提高,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日益发挥其效益约束和风险约束的双重功效,推动着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由三大支柱组成:最低资本要求、监管约束和市场约束。其中,市场约束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和强化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这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较旧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创新和突破,他标志着新巴塞尔协议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引入了多层次、多元化透明度监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文章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的梳理,对金融监管机构如何在遵循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巴塞尔协议强化了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对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保障我国银行业的安全运营应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加大风险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制度,利用市场的各类信息数据建立互通和完善信息平台,以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