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丰裕的煤炭资源,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是动力还是阻碍,是福音还是诅咒?本文以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为例,首先对煤炭资源型县域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县域在工业化、城镇化演进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现象,即工业化水平与质量的偏差、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偏差、工业化与区域发展的偏差等;从煤炭产业性质、生产方式、空间布局、生产要素集聚四个方面探讨了出现偏差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煤炭产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动力,以集中型、宜居型城镇化战略为支撑,加强政府监管,调节收入差距,促进要素积累,推动煤炭资源型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城市化是每一个社会必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又促进工业化。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但仍然未能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山西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关系的分析,提出山西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地理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不断演进,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平衡发展阶段,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会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产生诱导;而在协调发展阶段,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可以通过多条路径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与制度变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信息化分别与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短期内信息化对城镇化产生负向影响,从长期看信息化的发展对城镇化水平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存在着强烈的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作用,政府主导与城镇化、工业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对政府主导、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的机理作用进行逻辑梳理的基础上,运用PVAR模型分地区研究三者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结果表明:政府主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呈下降趋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政府主导对城镇化、工业化有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不可持续的,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效果欠佳,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正向带动作用明显,但城镇化对工业化的支撑作用有限,且地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优化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需从优化全国各个城市群空间格局入手.单中心和多中心是城市群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中多中心城市群符合国家提倡"大扩散、小集聚"的区域发展思路,代表了城市群的世界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中国所有城市群均具备发展多中心的条件.在辨析城市群效率机制的基础上,将工业化作为推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的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的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时城市化“推拉”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动力机制相异。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刺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8.
人口城镇化驱动环境变化的"动力三角"为要素集聚、产业演进和知识积累。人口城镇化通过"动力三角"对环境产生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当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时,环境质量改善,反之环境恶化。具体来看,要素集聚通过分工、外部性、空间排异对环境产生正效应,由于集聚不当、集聚过度、集聚不足而带来负效应;产业演进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生态化对环境产生正效应,产业的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驱动则可能给环境带来负效应;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的知识积累会给环境产生正效应,知识积累的负效应主要表现为高科技污染。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2—2013年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用2SLS方法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集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把全国样本分成东中西部来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有所差异.最后以工业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回归,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论重庆市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之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对孪生子.以城镇化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却出现了一热一冷"两张皮"现象.所以要重新认识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理顺两者关系,促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并不协调,文章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出NU值,对江西省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进行判定,得出江西省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江西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制约因素,并提出构建江西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与城市化:理论及对甘肃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通过要素空间集聚功能和经济结构转换促进城市化,但非常态的工业化道路和分散的工业布局均可能使这一动力机制受阻,致使城市化和工业化不能协调发展.甘肃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结论,其扭曲的产业结构和"嵌入式"工业布局阻滞了人口非农化转换和城镇化集中,城市化和工业化处于低水平吻合状态.要打破这种状态,应以"就业"原则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产业转型,通过产业聚集促进人口集中.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世界城市化演变规律可将中国城市化过程分为曲折发展、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协整分析认为: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是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因。不同城市化阶段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差别在于:第一阶段能源消费增长主要受工业化驱动,而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小;第二阶段能源消费主要受城市化影响很大,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第三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共同驱动能源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计量经济统计软件对陕西省的经济社会数据做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二者的互动关系和总体特征。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率较小,而城市化对工业化的贡献率较大。认为目前影响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结构的不合理,工业的高产值与低就业相矛盾在于工业资本密集化和偏重化。指出应当积极培育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非农人口就业比例,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创建特色城市。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迅速,工业用水迅速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量也有增加的趋势,而且用水质量也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可用的水资源有减少的趋势。文章从河北省城市化与用水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河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逐渐成为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  相似文献   

17.
加快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障碍,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中国具有特殊的"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性、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的二元性以及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性.应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推进农业工业化的进程;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