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切实加强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建设,应该增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基础研究,开发具有特色的森林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2.
森林旅游文化简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旅游文化以现代工业文明作为它的文化背景 ,其核心文化理念是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现代森林文化作为基点 ,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底蕴。森林旅游文化具有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的文化特性 ,这是森林旅游文化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3.
《浙江林业》2012,(1):19-21
为顺利推进浙江森林文化建设,实现浙江森林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保障体系,在投入、人才、科技、法制、政策5个方面全面保障浙江森林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史料、已有研究以及典型调查的数据,对福建省森林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森林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表明:福建森林文化先后经历了先秦时期的森林原始利用和仙道文化、秦汉至隋唐时期人工林的兴起和禅茶文化、宋元明清时期的山耕文化、近代的木业文化,以及现代的林家文化等发展阶段。福建森林文化取得重要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人与森林和谐共生,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通过改革林权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坚持理论创新并用新的理念武装人的头脑。福建森林文化历史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值得全国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倒衬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乏力,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一直处于初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从香文化理念的视角出发,对森林旅游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设计。在对香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香文化的森林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最后设计了香景、节日、住宿、香事和纪念等五大类型森林香文化系列旅游产品,为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香文化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特征和森林文化体系,从物质(经济)、精神、制度(习俗)3个层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3种不同自然保护地的典型形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以有效地评价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价值,继而明确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点。最后,从提升森林文化资源质量、打造森林文化共同体、加强森林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提出提升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林科院和浙江省林科院共同承担的省院合作项目“浙江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研究”成果——《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一书近期即将出版。该书以森林文化为切入点,紧密联系浙江实际,从诸多层面对浙江森林文化体系建设作了科学翔实的论述与解读。本刊特开辟专栏,将连续摘登该书的精选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张颖  李坦 《林业经济》2012,(1):23-26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近年来,森林生态保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对森林的社会、文化功能保护,即森林文态保护重视不够,相关发展滞后等问题。文章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走向成熟推进和消费拉动阶段,森林文态保护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森林文态保护是重点。文章最后建议,应把森林文态保护纳入森林立法和管理,加强林业发展规划,突出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财富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森林文态保护和绿色文化的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2011,(7):22-25
浙江森林资源丰富,安吉的竹子、兰溪的兰花、金华的茶花、开化龙顶的茶叶、庆元的香菇、长兴的银杏等森林植物文化内涵深厚,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浙江林业》2011,(5):25-27
不同类型森林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促进森林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西两种文化互相借鉴,出现了不断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杨健 《浙江林业》2007,(9):29-31
在自然界,无论是一粒种子、一株小苗,还是一棵参天大树,都蕴藏着一个文化现象发展的历程。 在文化发展中,森林文化,也可以说是人文林业,这是一个时代的新诉求。一个与木头、与石头打交道的人,抛开世俗,独辟新途,解读出森林文化产业的无限魅力,他,就是长兴东方梅园公司总经理吴晓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浙江林业》2011,(10):24-27
森林公网是森林环境美、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的集中展现,森林公园集观赏、文化、科学价值于一身,是当下人们观赏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进行科学文化等活动的理想场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浙江省不断发展森林公园,把森林旅游业作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斌 《林业经济》2012,(2):28-32
森林认证是作为解决世界森林问题,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提出的。文章在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的基础上,论述了森林认证影响的内涵、范围及其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认为,森林认证促使森林经营产生了很多实质性的变化,而不仅仅是一种验证已经营良好森林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浙江林业》2011,(12):22-2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城乡森林是拉近人与自然距离的纽带,是提高文明、实现生态和谐的有效载体。浙江省把"文化+绿化"、"人文+生态"作为城乡发展的"根"与"魂",充分挖掘城市森林文化和古村落文化,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文化的整合、传承和发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林业管理中存在重经营轻培育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退耕还林的实施过度关注于森林面积储备,忽视了森林的培育问题.通过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研究,可以促进森林培育体系的建设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木材产品质量,同时满足经济需求及生态环境需求,明确森林经营分类的目标,为森林培育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浙江林业》2012,(12):48-49
为丰富森林公安警营文化活动,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年9—11月,浙江省森林公安系统举办了首届“森林卫士杯”篮球比赛。这是该系统首次举办此类大型体育文化活动,得到了省篮球协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专门聘请国际级、国家级裁判担任比赛裁判。  相似文献   

17.
陈小琴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3):249-252,268
森林旅游在我国已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游客对森林旅游导游员的需求不足,且森林旅游导游员有被轻视现象。本文分析了森林旅游导游员的作用,简要剖析了森林旅游导游员现状,指出当务之急是抓好森林旅游导游员的培训工作,并就培训资源的利用、培训内容的确定以及培训形式与方法的选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美学及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森林风景美学局限性及综合有关森林生态美学的研究和论述,提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内涵特征,认为森林生态美在起源、审美对象、表现形式、关注尺度、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与风景美学都存在差异。根据生态系统范围大小的不同,将森林生态美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美和人—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美2大层次,并指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在森林景观经营、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森林旅游者引导等方面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浙江自然条件优越,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方,也是中华森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活跃的林业生产实践,孕育并承载了五彩缤纷的浙江森林文化,不仅形成了淳朴典雅的民风民俗和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也提升了浙江林业的品质品位。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弘扬森林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现代人文林业”,这为我们丰富完善浙江现代林业的内涵和活力提出了新的使命,为凸显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浙江林业》2011,(1):20-20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祖先就是从森林中走来的。“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森林就成了祖先们最初的栖息地、庇护所和食品库,同样也成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人类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创造了语言和文字,形成了由原始图腾崇拜到“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再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融入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寄托着人类对森林以及动植物等一切生命体的尊重和情感,进而创立了独特的森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