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想财富。先哲们对“天人关系”“地人关系”等的诸多论述,开启了中国古代朴素博大的生态文明观。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人类从森林中走来,由依赖自然、到想征服自然、再到回归自然,体现了人类对森林生态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曲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虽然社会林业一词的提出始于1978年第8届世界林业大会,然而,社会林业在我国却有渊源流长的历史和普遍广泛的社会实践。一、渊源流长的历史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也是人类发展的摇篮。人类从森林中出来,依赖森林得以建成人类文明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因而,森林一度成为人类崇拜的图腾,成为人类兴旺发达的保佑物。这种朴实观念是乡村农民积极主动从事营造,保护森林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中广泛存在着,几乎每个村庄的村前村后,都会有一片“风水山”或“风水林”。福建省建匝市的“万木林”的建设及发展便是个典型意义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并将永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原始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和原始崇拜;农耕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工业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生产原料;进入今天的生态文明时期,森林的功能和价值在不断丰富和加强,人们充分认识到森林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森林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同样,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将为森林的恢复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森林礼赞     
茫茫森林,充满灵性。她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森林具有适应自然的秉性。春天到了,  相似文献   

5.
周行 《浙江林业》2012,(2):20-21
人类对森林的依存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决定了国际森林文化的趋同性。人类从最初对自然的敬畏,一直延续到今天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理论,  相似文献   

6.
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浙江自然条件优越,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方,也是中华森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活跃的林业生产实践,孕育并承载了五彩缤纷的浙江森林文化,不仅形成了淳朴典雅的民风民俗和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也提升了浙江林业的品质品位。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弘扬森林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现代人文林业”,这为我们丰富完善浙江现代林业的内涵和活力提出了新的使命,为凸显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 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资源的消长一、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合理经营的相互促进与制约从世界森林资源变迁的历史考察中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消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干脆把这段历史称之谓“森林的破坏史”。这虽然比较武断,但也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林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森林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历史,是自然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从蒙昧的原始文明发展到了探索自然的农业文明,然后经历了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伴随着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虽然到如今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但是自然环境也被破坏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地步。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文明发展模式,基于这样的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城乡绿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就生态文明建设中城乡绿化的主要作用及效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世界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森林,北方针叶林以及其他有林地。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了规模巨大的损失,表现出非完整性特征,并使森林火灾发生的频数增加,强度加大。目前全球有60%多的森林面积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工业化国家绝大部分的森林是处于“半自然”状态下,或转变为人工林,发展中国家森林覆盖率下降,从而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产是以自然森林资源纳入人类社会的经济周转而开始的,是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生产事业,是广义农业的一部分。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林业的发展和自然森林资源的被破坏是相并而行的。而这时的更新还是一个自然过程。林业发展的历史过程表明,人类和森林的关系,一般都经历了从盲目破坏——毁林开荒和单纯为了取得木材而进行的掠夺式采伐,到自觉保护与扩大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经济效用的漫长阶  相似文献   

11.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全体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2011年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你效劳”。森林和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人类对森林无情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目趋恶化。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保护森林、挽救森林、扩大森林已成为人类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进程中,与森林和谐共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时代追求和发展方向,对黑龙江省农垦总  相似文献   

13.
城市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与林业或者是城市与森林的关系,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与环境诸多生物因子的平衡关系。森林诞生了人类和人类文明,早期的城市,是在森林的环抱中起源发生发展的。随着城市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森林与城市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出现了城市脱离森林而发展的局面。当森林被毁坏后,我们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大量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城市依赖森林的重要性,这时,重新建立起森林与城市互为依托的平衡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林业的标志性特征,具有鲜明的现实与未来客观性,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从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到2002年约翰内斯堡世界峰会,人们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日益关注森林  相似文献   

15.
《浙江林业》2011,(6):16-19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浙江地处江南富庶之地,自然条件优越,人才辈出。丰富的森林资源、活跃的林业生产实践,孕育并承载了五彩缤纷的浙江森林文化,不仅提升了浙江林业的品位,而且为“森林浙江”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浙江大地山陵起伏、气候湿润、沃野千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浙江拥有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6.
森林环境不仅是古代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更是当今人们游憩览胜、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森林中度过了重要的“婴儿”阶段。原始林业虽然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活的四大基本内容——衣、食、住、行却都和森林密不可分。人类与森林共存共荣,可以说,人类是依托森林而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林业是人类社会与森林关系的历史发展的纽带。当森林的自然特性与某一时期人类社会需求相适应时,就产生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林业”。“城郊林业”的概念,就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膨胀,污染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市郊森林在城市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应运而生的。在我国,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之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直接经济效益慢等自身的特点,长期以来,对城市郊区林业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只是把它作为大农业中的一个产业来看待,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不利于城郊林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是在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中逐渐实现螺旋式上升的。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现代性”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表征着人类对现代社会孜孜不倦的向往与追求。现代性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是它忠实的拥趸。在西方文明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性难免与资本主义现代性纠缠在一起。中国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性道路不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道路的复制,中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从资本主义现代性到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场域转换。  相似文献   

19.
蒙古草原畜牧起源与发展的道路是:从森林到草原,从游猎到游牧,历代游牧民族都是游牧与游猎并重。森林部落逐步演变为草原游牧部落,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古代猎人的需要与食草动物转化率高的特点推动蒙古草原上的古代人类发展畜牧业生产。草原生态环境的特点使蒙古草原的古代人类选择了畜牧业而不是农业。今日森林部落的畜牧业仍处于萌芽阶段,主要是森林生态环境成为畜牧萌芽成长的桎梏。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导读     
人类对森林在认识上的飞跃,是用巨大的代价换来的。“砍砍伐檀兮”的诗歌从古代吟咏到今日,人类一直未停止过森林的采伐。伐木以造车船、建房屋、架桥、取薪……似乎天经地义。直到出现了一系列生态危机,人类才逐渐警醒。然而,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剧增,人民生活对林产品的需求日盛,要减少对木材的采伐决非易事。在20世纪末,中国政府以超然的胆识和勇气作出了实行天然林保护的重大决策。不堪重负的森林终于可以休养生息,国人为之欣慰!做为林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