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即1968年德姆塞茨发表了《交易成本》一文,揭开了这一理论的序幕。它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价格决定的微观机制及其相关问题。在传统的瓦尔拉斯均衡中,研究证券市场价格的决定是把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充其量引入一个拍卖人,而没有考虑市场参与者作为微观个体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市场交易机制就像一个黑箱,具体里面的参与者如何从个体优化的角度进行互动博弈来影响价格的形成没有考察。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定价则是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之间如何利用信息进行互动博弈形成价格。事实上,传统理论隐含了证券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现实的市场由于存在交易费用(如存货成本)、不对称信息,是不完全竞争的。因此进行市场微观结构分析能更好地刻画市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殷仲民  张博 《生产力研究》2006,(2):73-75,108
交易机制作为市场机制运作的核心,对增进市场交易效率有着突出的作用。我国票据市场现有交易机制从市场质量角度分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为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借鉴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对我国票据市场交易机制进行变革和改进。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证了报价驱动交易机制在我国票据市场运用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建议以此为基础构建我国票据市场更为有效的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3.
构建多元线性和半参数单指数自回归条件持续时间标值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基于分笔交易数据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交易与信息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交易持续时间存在明显正自相关性、过度分散性和聚集效应;(2)滞后收益率、成交量、买卖价差对交易持续时间有显著线性正影响,滞后波动率对交易持续时间有显著线性负影响,各滞后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变量对交易持续时间的影响普遍支持Easley和O'Hara(1992)"无交易预示着无消息"的发现;(3)滞后收益率、波动率、成交量和买卖价差对交易持续时间的非线性正、负影响有差异,各滞后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变量对交易持续时间的影响没有一致性的结论,Diamond和Verrechia(1987)的"无交易预示着坏消息"以及Easley和O'Hara(1992)的"无交易预示着无消息"的结论同时成立.  相似文献   

4.
股票大宗交易的交易价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宏  严小平  彭政 《经济师》2005,(10):134-135
文章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角度研究大宗交易的交易价格形成过程和原因,分析了大宗交易的交易成本和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我国针对大宗交易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交易费用计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费用的计量是交易费用经济学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证研究的关键。根据交易费用的不同定义,可以将交易费用分为宏观层面上的交易费用和微观层面上的交易费用,同时将微观层面上的交易费用分为市场型、管理型和政策型交易费用。在此基础上,对有关交易费用计量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分析表明,尽管近年来在交易费用的计量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就,但总的来说,方法还是比较单一,尤其对非市场交易费用和政策型交易费用的计量仍然停留在经验层次,缺少对企业内部交易费用的直接计量。  相似文献   

6.
大宗交易制度:机构投资者的特殊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认为交易制度对于金融资产价格形成作用重大,目前的市场主体结构需要不同于正常规模的交易制度。巨大的市场影响成本、搜寻成本和延迟成本,对于信息披露的特殊要求,使得机构投资者选择大宗交易制度。对于大宗交易制度降低透明度引起的不公平,应以有效的监管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票市场限价委托单簿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是当前国际上金融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并且随着电子撮合交易制度的发展,从委托单簿和委托单流特征出发的研究已经成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中国股票市场上的限价委托单簿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特征和规律性,并与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从限价委托单簿这一崭新的角度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研究,并藉以发现中国股票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研究从总量、交易量大小的影响和日内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并进一步对深度、价差和斜率、价格的离散度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根据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交易方式直接关系到交易行为的发生和证券市场的运行,进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经济职能为发挥程度,因此,选择何种交易方式对证券市场,尤其是新兴的创业板市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本认为,我国的创业板建设应在充分汲取国际上创业板市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届时创业板的实际运行状况,相机引入做市商制度,作为指令驱动系统(撮合系统)的补充,以多种交易制度的有效结合来保障创业板市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针对本土和异地共同上市的标的金融资产价格之间联动关系问题,目前海外有"国内偏好"假说和"国际中心"假说.本文将微观结构因素中的非同步交易引入到该类问题的研究当中,以香港市场H股和内地市场A股股价的联动性为研究样本,探讨非同步交易下的市场信息传播特征.研究发现,在非同步交易市场中,"国内偏好"和"国际中心"可以分别解释市场间因非同步交易引起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霖 《当代财经》2001,(2):40-45
有效市场假说在现代金融理论中占有突出地位,它既与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密不可分,又直接关系到证券投资分析存在的基础。然而,有效市场存在的条件实际上是很苛刻的,信息成本、市场参与者的信念、市场交易机制(如交易指令类型等)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此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健康运行不能靠各个参与主体的自觉性,也不能仅靠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靠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交易制度。市场微观结构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波动性、交易成本和信息生成模式。世界主要证券市场所采用的交易机制对中国资本市场完善和二板市场建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OTC(Overthe Counter),也称"柜台市场"、"店头市场".通称"场外交易市场".主要为迭不到上市条件或者符合上市标准,但不愿在交易所挂牌的公众公司提供交易的平台.本文通过路径建设,交易制度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建设,监管体系建设,法律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对我国OTc市场建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CAPM)的基础上,通过借鉴Watanabe(2002)的方法,建立了GJR-GARCHM(1,1)-M模型,充分考虑中国股票市场处于分割状态的现状,使用基本覆盖A股、B股和H股市场全部交易历史的市场指数日收盘价数据,对A股、B股和H股市场的反馈交易行为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显示:A股和B股市场都存在显著的正反馈交易效应,反馈交易行为主要取决于波动率水平和市场涨跌两个因素;与成熟股票市场类似,H股和红筹股市场的正反馈交易行为不显著;A股市场的反馈交易行为受市场涨跌因素影响更大,而B股市场的反馈交易行为主要由波动率水平决定;深市比沪市更容易出现正反馈交易者主导市场的现象。文章的研究不仅对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成立提供了经验性证据,而且对投资经理的实践操作和政策制定者的监管调控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交易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克  杜猛 《财经科学》2001,(2):79-83
交易制度作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及降低交易成本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比较了委托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与做市商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各自优劣所在。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提出我国创业板市场应引入做市商制度,建立委托驱动制度与做市商制度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障碍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借鉴股票的发行、流通、监管程序,提出排污权交易的层级市场结构理论,并据此对排污权交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作为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发行市场)的补充,规范有序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流通市场)对提高排污权交易的效率是必要的;考虑竞争替代的因素采用双方叫价博弈模型研究二级市场的价格问题;最后分析排污权交易中的政府监督及监管问题,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双重代理人特性会使政府监督严重失灵,可替代的选择是引进地方政府代理人竞争,通过“社区监督”以强化“政府监督”。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是交易服务部门,其中存在大量的交易活动,交易就会产生摩擦成本。由于房地产的特性及其行业市场交易的特征,房地产市场中的交易主要表现为权益交易,交易过程要受到制度的严格约束,所以其摩擦成本也是相对稳定的,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测算。本文以房地产业为研究对象,按照房地产行业的交易部门特性及其所有费用来测算2003年至2008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宏观交易费用;并选取商品性住宅为样本,根据诺思在人类行为理论基础上对交易费用和转换费用的划分,只测量通过市场的各种交易费用的启示,把商品性住宅开发分为生产阶段和交易阶段,生产阶段的交易费用部分和交易阶段的所有费用定义为交易费用,通过分析其价格构成,列出可测量的交易费用和转换费用单项,然后运用正向相加法和逆向剔除法,测量2008年北京市商品性住宅微观交易费用,为优化该行业效益提供实证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沈芳 《生产力研究》2006,(10):13-15,58
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交易费用理论(TEC)是在正交易费用条件下,对不同交易形式的选择进行分析的理论。然而交易费用理论尚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文章对交易费用理论中机会主义假定的不完善、片面地强调交易费用的节约所导致的理论不完备、对企业和市场的异质性考虑的欠缺以及缺乏对交易费用不同功能的划分四个缺陷进行了分析,说明交易费用理论不是一种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陈佳 《经济论坛》2006,(11):104-105
证券市场运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众多投资者的买卖指令转化为合理的均衡价格,即证券交易机制。交易制度作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及降低交易成本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证券市场交易制度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报价驱动交易制度,即我们一般说的做市商制度;另一类是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即现在在我国沪深两地采用的集中竞价、电脑撮合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股市微观结构的流动性与执行成本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来分析中国股市的交易制度、流动性和执行成本后发现:(1)在佣金和交易税相等的条件下,B股的知情交易者执行成本普遍大于A股,导致B股的流动性小于A股,买卖价差显著大于A股,表明投资者对B股交易要求较高的风险报酬;(2)一旦控制住执行成本中普通交易者对知情交易者所要求的风险补偿,A、B股买卖价差的区别就消失了。因此,证券管理部门应在B股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在微观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交易监管系统,从而提高B股的流动性并降低其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滕光进 《技术经济》2000,19(8):49-51
一、契约理论发展的综合性评述科斯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 1937)一文中 ,首次从交易费用角度对企业性质和边界问题作出了阐释。他论述道 :“当追加的交易 (它可以是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的交易 )由企业家来组织时 ,企业就变大 ,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的组织时 ,企业就变小” ,“企业将倾向于扩展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科斯从理论逻辑上证明了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 ,认为市场与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在市场上 ,资源的配置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