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节两种主要观点在生态经济学形成的过程中,一直争论得最激烈的问题,亦即,生态经济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的关系,这也是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国外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传统经济学家的看法是:过去二百年,经济持续增长已经增进了人类的福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平衡概念生态经济平衡简言之,就是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生态平衡,是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的矛盾统一,是生态平衡一般概念中的特殊。狭义的生态经济平衡就是人工生态平衡。一般说来,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基本上是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统一。广义地说,生态经济平衡不仅指人工生态平衡,而且包括自然生态平衡中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部分,即经济型的自然生态平衡。人工生态平衡和经济型的自然生态平衡构成生态经济平衡的全部内容。在生态经济平衡中,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这两个基本矛盾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过程、演化机制,对人类的生态经济管理和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生态——技术——经济的复合体,除具有一般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层次性等特征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明显的耗散结构特征。第一,生态经济系统是开放的大系统。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属性看,它的基本功能就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增长"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要求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包容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要在"包容性增长"新理念指导下,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政治、努力提升生态文化以及积极构建生态社会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凸现于经济管理体制、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经济发展政策以及法律和政府体系等方面。现有文献对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所持的观点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市场失灵派观点,新古典学派观点,结构主义观点,层次分析派观点,外部经济环境分析派观点。这些文献还对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向和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生态危机时代,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物种锐减等都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对自然不合理地开发与掠夺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因此,彻底解决生态危机就必须改变以往盲目征服自然的经济模式,建立起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人能够合理利用自然的经济模式,即生态经济。在生态经济的视阈下,我们要塑造与之匹配的生态经济人。生态经济人将奉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优先,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与权利并重,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并自觉践行与自然亲近、友好的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与生态化的时代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既创造了人类文明历史,又形成了生态危机,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凸显。由此,人们开始理性对待生态问题,中国首先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从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经济的、法学的、道德的等基本问题入手,有效地遏制破坏生态所带来的社会严重现象,是当代社会的追求,以求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问题本质上是世界观问题。人类从环境、价值、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多方面提出了生态化诉求,以求摆正主客体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由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转变,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追求从工业可持续发展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关于发展模式的理念,它是针对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循环经济就是指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1、生态经济系统观点,认为城市与农村都是以人类生活及经济活动为核心的生态经济系统。郊县和城市不仅在行政上,而且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也是一个整体。 2、环境经济学观点,认为在城乡生态系统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正统一的关系。用城乡生态系统的整体观来指导对一个县城乡的经济、环境、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这就是指导从事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城乡生态系统模型在本课题中采用的框图模型,由三个模块构成,即自然环境(资源)、经济生产(结构)、社会福利(需求)。此外,还对决策与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源自对工业时代造成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反思,它是指以环境承载容量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促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路径选择包括三个层面,即人的意识层面、技术(狭义)创新层面和法律制度层面,并且低碳经济的技术路径的选择与落实最终靠社会群体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保证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破坏后代人要继承的生存条件。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所倡导的原则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的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批综合实力较强、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兴小城镇,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生态理念、生态管理、生态经济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问题。 生态理念是指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生态理念包含着人们对于自身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的价值反思与评判,它深刻地涉及到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生态价值理念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态度,并影响着和制约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类利用自然又受制于自然、经济主导与生态基础制约促进、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三方面论述了进行生态经济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南省生态消费水平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鹰 《经济地理》2008,28(2):304-307
可持续性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而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则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准尺度。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ackernagel和Rees提出并发展的生态足迹方法,就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它将人类的消费行为与生态承载力联系起来,评价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以此来判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文章通过借鉴这一方法,评估了湖南省2004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消费水平,由此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赤字1.2082hm2,即区域生态消费水平处于不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和改善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生态演变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是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前进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生态三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因而城市生态经济问题不仅涉及社会经济问题。而且还涉及自然生态和环境问题。为此,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研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城市生态经济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对策。以及城市生态经济规划与管理等问题。一、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生态林业,是指以现代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通过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在促进森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创造最佳环境的一种现代林业发展模式。生态林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它的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7.
传统需要理论只重视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忽略了生态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这其实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但当前绝大部分生态需要的研究都以经济学的视角展开,使生态需要明显带有经济学的痕迹。马克思主义没有提出生态需要的具体概念,但有生态需要的思想。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的内涵出发,综合马克思主义的生态需要思想,可以将生态需要进行科学界定。生态需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需要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的一切需要的总和,狭义的生态需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界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要。它既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同时又是一种高级需要,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因而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10)
":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涵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它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这是我们党在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在新的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涵,认为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关系人民福祉的视角,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所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提出直接源于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它实质上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是基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商品使用价值被认为“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经济研究》1980年11期曾发表过我对这种观点的质疑浅见。根据我对马克思观点的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历史范畴,它本身具有两重性: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它的自然属性,即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是其与一切物的共性;而它的社会属性,即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其有别于一般物的使用价值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