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因为一纸录取通知书,我第一次来到宁波。2018年我选择留在宁波创业,和同学一起注册银巢老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95后"养老创业者李靖慧作为2020年度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代表,和大家分享自己"创"在宁波的那些辛苦和坚持。扎根养老服务5年的她,在宁波、杭州建起了40多家服务基地和30多家老年大学,努力践行着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初心。一路走来,有苦有甜,回首创业路,她说:"在宁波,都挺好。"这是她的心声,也是在甬创业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一部181分钟的电影资料,真实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的城市风光、人文景象和外侨生活;一位已近8旬的德国老妇人,向人们诉说着她童年在青岛所留下的美好时光。青岛从未忘记过她,她也一直视青岛为自己的"家乡",正是这份浓浓情意,让她将父亲所留下的珍贵电影资料无偿捐献给青岛档案馆,填补了青岛上世纪三四十年影像上的空白。她曾深情地说:"我出生在这里,我是青岛人,所以我要把这部电影作为礼品送给青岛。"她便是吉泽拉·冯·戈尔达默尔。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创业?"我觉得创业和性格有很大关系,对我来说,创业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召唤。作为一个还在创业路上的创业者,我认为一股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6种基因:对成功的渴望和冲动;永不放弃,不断尝试;"阿Q精神",自我鼓励;责任心;开放包容的创业伙伴关系;人品与信用。创业是内心深处的召唤1998年,我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有过一年创业经历,但遗憾的是失败了。2006年,我进入微软工作,当时一直做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工  相似文献   

4.
《中国招标》2012,(34):49
故事1:我的秘书要做一份相当复杂的月报表。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这份报告是她的例行工作,总是只是看一眼便说:"好了,送出去吧。"这一次,我在她面前仔细地阅读,并称赞她做了很好的整合工作。我为报告的工整以及内容的完整而感谢她。我对于她的反应非常惊讶。她说:"谢谢!这是一个很好的称赞。"我发现,这以后的几天来,我的咖啡杯总是在我想要喝咖啡的时候被加满,她也变得友善多了。几天后,我将这  相似文献   

5.
吴仪用美声唱法处理的《潇洒走一回》,至今仍被采访过她的记者津津乐道。吴仪亦说过:"人前的潇洒是用人后的艰辛劳动换来的。"作为政治家和专业人士,她用艰辛的劳动换来了人们的尊敬。作为女人,她亦被人风趣地形容为"老少咸宜"的偶像。  相似文献   

6.
邵菲生于七零末,她和丈夫都在事业单位工作,收入稳定,但也算不上宽裕。2005年,她和丈夫买了房。从此,邵菲学会了"囤"、学会了"换",她也向往着能偶尔享受一下"奢侈"的生活。邵菲说:"我是一个典型的工薪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14,(Z1):48-53
正从暗战到白热,从打车与支付延伸的"二马"之争背后,是各自互联网生态的链条重塑。正在玩儿着微信的姐姐问我:"借我一百块钱吧,我发红包用!""什么红包?"我问。"微信上很多人给我发红包,我也给别人发发。忘记银行卡号了,借用你的,我绑定一下。"姐姐说。在告知她卡号后,我收到了腾讯科技发来的微信验证码,告诉姐姐验证码后,顺利从银行卡上划出100元给她。以上是大年初一时,本文记者与自己姐姐的对话。大年初三,本人的卡上收到了她抢到的红包转入:59.98元。  相似文献   

8.
王海宁 《东北之窗》2014,(17):36-36
正她已经63岁,右眼几乎全部失明,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先后做过大大小小10次手术,但她从来没因身体残弱和病痛而自怨自艾。30多年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倾情奉献,成为乡亲们贴心、信任、爱戴的人。她就是有着39年党龄的旅顺开发区江西村村委会副主任韩淑云。"乡亲们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的事情我还不着急吗?"韩淑云总把  相似文献   

9.
古风 《珠江经济》2000,(6):27-28
人们常说开创因特网公司就像是生一个小孩:非常激动人心又很有趣,但是你却不能好好地睡觉了。从商业顾问到因特网创业顾问,我一直扮演着保姆这一角色。我来了,告诉你说孩子打嗝是正常的,需要给孩子换新的尿布了,并帮助你规划他的前程。从我帮助过许多公司成长的工作经验中,我认为因特网创业有十大病毒需要破除。  相似文献   

10.
陌生人     
正一个远在哈尔滨的女性朋友最近喜欢上了豆瓣同城上的一个"为你拍一张照片"的活动。朋友的名字叫小晖,三年前从一所大学的美学专业毕业。这个专业倒也符合她的性格,因为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臭美,可以用极致来形容。这么说不是什么人身攻击,因为她在剖析自己时开诚布公:照镜子和照相是最大的爱好。坦白说,我对文艺味道这么浓的新式社交着实是不感冒。工作之外的闲暇用来发呆都不够,  相似文献   

11.
陈雪频 《沪港经济》2012,(11):12-12
具有创造性价值观的人,金钱并不是第一位的。创业初始,最难的就是招人。我面试过一些名校的毕业生,每次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想要找一份怎样的工作?"回答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大家都想找一份好工作,但对什么是好工作的理解各有不同。我发现,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比较迷茫,第一是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对于所谓好工作的标准也并不明了。先说一下主流的"好工作"的定义。一般人都  相似文献   

12.
“卖火柴的大女孩”——秦蓉,22岁,每次介绍自己总是说“大家好,我是秦蓉,秦始皇的秦,黄蓉的蓉!请多关照!”然后露出招牌式的虎牙,嘿嘿地笑!她是我们商校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五年的大学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从不轻言放弃!在校期间她从事过很多的暑期工:客服、服务员、清洁工、物流……不同的磨练有着不同的收获.毕业后,多年的创业渴望萌动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秦蓉心中升起:我要拿最小的火柴,做最大的文章,让它和扬州的悠久文化一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直很忙,本来以为可以隐于市井之中了,可是前几天遇到候君,他劝我:"参加博客大赛吧,写一点东西放到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经历"。说实话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些的,我觉得自己的经历本来就很贫乏,没什么可以说的,开始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后来不经意间和AJ聊起来的时候,她却非常有兴趣,而且鼓励我去做。这篇小评论是来自她的blog,虽然电影是很久以前的了,可是我觉得还是很经典的一个故事,所以在她的基础上我又加了一些东西,然后就放在这里了。  相似文献   

14.
错误与智慧     
总经理对人事部经理说:"调一个优秀可靠的职员来,我有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做。"人事经理拿了一本卷宗对总经理说:"这是他的资料,他在本公司服役了10年,没有犯过任何错误。"  相似文献   

15.
刘丽容博士是位旅美华人,有个耐人寻味的英文名字——历历。她听父母讲,这是要让她记住历史的意思。刘博士是1968年从台湾到的美国,一晃已40年过去了。1987年她应联合国的邀请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她说:"当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时,自己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情感交织,非常复杂。我感觉跟北京人很陌生,他们说的都是北京话,听不懂,交流起来很困难。加之他们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我又是很喜欢红黄绿颜色的,穿着鲜艳的衣服跑到天安门前一站,别人看我就象是在看一个怪物。"  相似文献   

16.
正她用细心和真诚守护社区,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与他人相处,她开朗乐观,有"自来熟"的个性;看到老弱病残,她牵挂在心,主动及时提供帮助;听闻邻里纠纷,她"爱管闲事",劝说调解尽心尽力。她就是余姚市凤山街道东江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区主任鲁韵琴。自2013年5月任职以来,鲁韵琴带着对群众的赤诚、对工作的热诚,把居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她常说:"群众的小事就是我心里的大事,我要对每件事情都更细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刊》2012,(41):56-57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益虫"者,刘晓庆也。前不久,她在上海就自己去年接受宁波绿洲珠宝行总经理陈春明巨额公款馈赠一事公开发表看法,很是引人注目。她说,"陈经理有两点不对:第一,在我去时,没有事先通知有赠礼一事;第二,没告诉我要发消息,否则我就不去了。"又说,"我没拿国家一分钱、一间房子,可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春季的一天,老家的一位同学给我来电话说,她决定还是从老家回到太原(她念大学的城市),先在学校住下,然后慢慢找工作。听到她的消息,我第一感觉是:都毕业快两年了,怎么还是离不开大学。这位老同学叫小乐,为了继续留在学校,她已经参加了两次考研。期间,小乐也找过一份工作,但她跟我说,那就是鸡肋,她最终丢弃了那个鸡肋。今年春节小乐回到湖南老家,村里的人还是把她当学生来看。小  相似文献   

20.
狗的眼力     
前几日,在街上偶遇一位老大娘身边围着几条小狗,狗儿们相互嬉戏,真是好热闹。但这年头养这么多狗儿干么?我走上前和老大娘搭话:"大娘,这些狗儿是您养的吗?"老大娘说:"这狗儿不是我养的,它们都是被人遗弃的,是流浪狗。我是专门喂养流浪猫的,已经好多年了。"看老大娘的一身打扮,她是一个极普通的老人,可以肯定她不是一位富有的人。我不解,又问:"狗儿们为什么对您这么亲热呢?"老大娘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从来没喂过它们一点吃的,可每当它们一见到我,就从老远跑来,对我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