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养老谁是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对家庭养老还是自己养老谁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还没有一致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家庭养老,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农村老人养老主要靠自己。1991年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论证报告》的总报告中提出,虽然我国农村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的比例高达88.7%,但收入来源和生活料理靠老人自己的比例分别是50.7%和82.2%。这就是说,家庭养老的实际比例并不高,也不占绝对主导地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是自己养老。一、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2.
收入风险对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首次采用大型微观家庭面板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的耐用品消费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改革进程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转制和员工下岗等就业体制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居民"收入风险"显著上升,进而明显抑制了城乡家庭的耐用品消费。(2)城乡对比方面,农村家庭面临更高的收入风险,其消费决策对风险因素也更为敏感,因此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和农村就业保障体系,对于提高农民消费和福利水平意义重大。(3)本文的研究结果完全支持(S,s)理论模型;同时在收入风险的度量和代理变量选取方面,文章中的一些分析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汽车、住房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政策评价。  相似文献   

3.
任勤  黄洁 《财经科学》2015,(3):109-120
我国老龄社会呈现出“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衰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差距明显的特征,本文利用CHARLS 2010-2012年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探讨了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著,尤其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大于对城市老年人的影响;国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报销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较显著.为了实现全社会健康老龄化,我国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稳定而独立的总体收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提高农村新农合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四是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梁文凤 《经济纵横》2022,(10):82-88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面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农村养老中参与度较低等困境。为有效纾解农村养老难题,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协同多方力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宏观层面,切实加强构建与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尤其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老年福利制度,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观层面,充分调动市场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微观层面,夯实居家养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对老龄化挑战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不仅是一个严峻的现实经济问题,而且将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从战略上应结合中国的国情,考虑分层推进、逐步过渡,不同地区之间宜采取差别性政策。同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分政府、个人(家庭)、市场等不同主体的保障责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建一条新型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提高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综合指数,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决策、配置广度和深度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配置深度和广度处于较低水平,社会资本对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和深度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广度作用不明显;中介检验证实风险偏好和信息获取能力是影响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能够改变农村家庭的风险偏好与信息获取能力,进而对金融资产配置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为此,应通过促进高质量社会网络拓展、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规范农村信息渠道建设等手段,改善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直接套用外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立足于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来创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即以家庭家族养老保障为主线,建立家庭家族养老资源的纵向风险分散机制,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并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反思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最终建立起运步由农村养老保障向完善城镇养老保障扩展的中国特色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农村空巢现象的加重,农村老年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单一性凸显了官方和社会组织支持体系的严重缺失.在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建立多元化的农村老年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应该继续稳固以家庭为主的非正式支持系统的关键作用、强化政府在残疾人社会支持中的主导作用和推动社会组织介入农村老年残疾人支持网络,构建起完善的农村老年残疾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敏 《经济论坛》2006,(23):131-132
养老保障是城乡居民都应该享受的一种基本公共产品。长期以来,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居民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已经超过城市,而农村相对较低的收入和较高的老龄化程度,直接威胁着脆弱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同时,我国将在2010年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在此之前正是人口负担相对较轻的“黄金时期”,也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容错过的有利时机。一、农村养老情况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推行之后,农村家庭类型由扩展型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家庭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1.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艳  徐晓琪  王琰 《技术经济》2006,25(8):121-123128
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的手段,也是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要步骤,本文从资源耗减、污染排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循环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以辽宁省为例,对辽宁省若干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协调利益失衡的产物。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公司对社会的影响也愈加增大。加强公司社会责任的认知及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俞亮  张驰 《经济经纬》2006,3(1):151-153,15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犯罪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有针对性的刑事立法是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和凭据,而只有在科学、现实的刑事政策指引下的立法活动才能够在有效打击经济犯罪的同时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平原农田四大防护林体系布局宏伟、举世瞩目,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90年代我国防护林体系将加快实施、全面推进,预计造林约2000万ha,到本世纪末,我国防护林面积将占全部森林面积的30%以上,林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对国民经济建设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必然要求,区域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区域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延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对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阐述;二是揭示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油气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将有效的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本文在确立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与思路的基础上,选取2001—2008年我国石油工业、人口、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对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华  何军  李金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1):35-3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这一历史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制度因素、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针对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特殊性,应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推动工作,加快城镇化、农村工业化进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务输出服务体制等,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必然与低碳社会相关联,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加速发展,低碳社会也随之发展。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低碳社会的研究背景,界定了低碳社会的内涵。从低碳社会的概念出发,以浙江省为例,从宏观视角构建能够客观反映低碳社会各个发展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体系包括社会消费系统、产业能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以及支撑系统,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进行权重划分。收集2003-2008年浙江省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浙江省近6年的低碳社会建设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找出浙江省在低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不足。并从政府,消费者,企业各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认知误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危机的出现,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并开始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人们对其认识还存在种种误区,其中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最终实现“全新的封闭式的零排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可解决一切环境问题”的观点最为典型。那么,是否真的存在完美的全社会物质循环呢?实现这种循环的代价是什么?本文以物质循环为基本假设条件,应用扩张环境分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社会实现全循环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以日本为例应用该模型对日本物质循环现状和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全循环的可能性及其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全社会完美的物质循环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