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为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计委高技术司从2000年以来开始实施西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它对于提升当地的产业技术水平、增强经济活力、发展特色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实践证明,先进技术可以植根于西部,为西部开发做出贡献。西部地区只有走依靠科技发展的道路,才能最终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西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又有新的思路和举措,主要是:突出“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链”和“生态建设”;申报时间由原来的集中报批改为成熟一个办理一个。  相似文献   

2.
隆安县具有悠久的“那”文化历史,先民创造了丰富的“那”文化,留下许多独特的“那”文化遗存与习俗。抓住国内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当地“那”文化资源和“那”文化遗存,大力发展“那”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产业是关系到未来我国十多亿人口吃什么的大问题,生物医药产业更是关系到十多亿人口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应坚持“放水养鱼”的办法,研究制订支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类似“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包括投融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政策等。  相似文献   

4.
由于东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差距,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西部大开发设想在目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绩效。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西部地区走出“产业对接”困境的必然选择,其意义在于扭转西部地区“落后的增长”、弥补地区发展的根基不足、改善招商引资的绩效、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区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结合等。西部地区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条件,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的“钻石”结构状态,培育和提升本地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经济圈产业梯度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瓶颈,腹地狭小已成为“大珠三角”发展的“软肋”,在以上方面,其他8省区相对于“大珠三角”则能优势互补,产业梯度转移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根据区域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泛珠三角各省区具备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各项条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大珠三角为龙头,通过由港澳——粤闽发达省份——其他欠发达省份级差转移的“雁形发展模式”实施产业转移。另外,在转移中,应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新型现代化建设并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走在中国前列的使命任务,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分析了湾区减灾产业集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出建议性结论:搭建减灾产业发展平台,促进企业信息畅通;打造大湾区“中国减灾产业园区”和大湾区“中国减灾产品”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物流中心;构建减灾产业国际标准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并使减灾产业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极,进而实现减灾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转移中,外部“嵌入”产业和地方“根植”产业存在一个契合问题,只有两者之间契合程度比较高,才表明嵌入产业与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很好,这将有助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长期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无法选择具有怎样的资源察赋优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参与区域间的分工,吸收或转移适宜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承接地的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台商投资大陆在当地形成的产业网络是其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台湾制鞋业在广东东莞产业网络的形成,既与其以中小企业为主有关,也与台湾地区政府的政策引导、商誉和信用以及人际关系有关;产业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台商降低交易成本、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生产技术,并保持企业间稳定的关系,保证货源的充足和供货的及时,有利于营运效率和竞争优势的提升。东莞制鞋业由于有着完善的产业网络而仍将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但也应在区域转移的同时积极转向高端发展;中西部地区应以“全产业链”模式吸引台商投资,注重感情招商,实现产业转移从“外生性嵌入型”向“内生性根植型”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锚之年,积极推动文化新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辽宁“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大目标。辽宁省文化产业的现状表明,必须理清思路,从政府服务、产业重点和亮点、知识产权保护、产业与事业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和保护文化遗产这六个方面培育和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改善民生文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发展劳务输出经济是加快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解决河南省“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一些困难。我们必须找出制约河南省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深层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以有效解决河南省的“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旅产业数字化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AI和5G等新型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对传统文旅产业进行全面提升的一种新发展模式。当前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不仅是推动文旅行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更是文旅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将基于“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影响辽宁省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各种要素,并从改善生产要素结构、提升国内外市场需求等方面提出辽宁省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有效对策,从而培育基于新技术的旅游新业态,让数字化为文旅产业“赋能”,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桂林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桂林实施休闲度假发展战略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加快发展桂林休闲度假产业的对策和建议,即应该根据“休闲”的特点,从旅游者的需求角度发展桂林的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城市休闲社区、努力营造游客和自然山水和谐人文氛围,鼓励当地居民的参与和保护桂林城市的传统等是桂林休闲度假发展战略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管理导引的主导性环节。城市产业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产业发展战略面临以下三大课题:面对“入世”对我国提出的挑战和机遇,城市产业应提出“应对战略”;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城市产业应提出“追赶战略”;面对我国城市产业发展自身长期存在的不协调和不适应问题,城市产业应提出“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被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关键是产业振兴,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以安徽省定远县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相关产业体系发展情况,结合对该地区主导产业的现场调研分析,相关部门应采取做好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应对市场变化、找准着力点,重点打造地区优势产业、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等措施,推进定远县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研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通过“企业+农户”、“农超对接”、“休闲农业”、“工业旅游”和“服务外购”等多种经营模式,有效实现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其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启示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化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流转,壮大集体经济;培育龙头,推进产业集群;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嘉兴市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低碳产业体系广义角度理解,嘉兴市应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展核电关联产业。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抓住工业内部五个主要碳排放行业和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方面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发展低碳农业、工业、建筑和交通业,构建低碳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对外开放以来,甘肃省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省委响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大产业来办”,笔者试就把甘肃省旅游业办成大产业所具备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谈点我们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可概括为“一四七”战略,即把大力发展中度技术制造业,以效率为竞争优势,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占据制造环节的优势作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的基本定位;具体实施知识创新、大制造与大流通互动、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跟进四大战略;由此选择和培养“教育和知识创新”等七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工具-GEM模型,从“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企业”、“厂商结构和战略”、“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六个影响因素对哈大齐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得出哈大齐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给出了进一步提升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宁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创新发展观念和思路。创新发展模式,高标准、高定位实施“培育大企业。构筑大产业,推进大发展,实现大跨越”的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园区经济实现快速、健康、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