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激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智力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密切的参与公司治理,智力资本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日益紧密、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要求日益强烈,智力资本激活的关键问题越来越明显的体现是激励以知识型员工为载体的人力资本。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特点也有所不同。体现在激励安排上就是建立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员工股份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为核心的薪酬机制。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劳动力被作为人力资本而活跃在资本市场上,使得劳资关系的冲突被进一步掩盖.资本增值的本性在当代体现出极大的奴役性.关注人力资本的实质变相成号召劳动力一起参与资本对自身的剥削,这种剥削还为众人所好.本文将回归马克思剖析的资本剥削本性来揭示当代社会压力下的剥削实态.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多年,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中的韩资企业为山东半岛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加之我国劳动力资本价格的飞速上涨,山东半岛的韩资企业在经营与管理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从韩资企业员工的构成、员工的招聘方式、员工的培训政策、员工的薪酬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山东半岛韩资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善山东半岛韩资企业劳资关系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立足于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构成的新资本观,根据资本权变因素,公司治理模式可划分为资本雇佣劳动型、劳动雇佣资本型、劳资双方共同治理型和利益相关资本多元共同治理型;依据实施监控的主体,公司治理可划分为股东主导型治理、债权人主导型治理、经理主导型治理、员工主导型治理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人力资本的谈判力是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主要权变因素,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的过程,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和程度是双方博弈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5.
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构成应该是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类利益相关者。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结构特征是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并分享企业剩余。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企业激励监督的成本;可以改善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监督不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可以缓解员工权益受损、劳资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正在由"无限供给"走向"有限剩余",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耗竭,这无疑为构建新型的劳资关系提供了契机。面对许多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维权门槛难以跨越的现状,我们必须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高度,让"共享"成为新型劳资关系的风向标,从政府干预、农民工参政议政、"激活"工会、发展职业教育四方面进行落实。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正在由“无限供给”走向“有限剩余”,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耗竭,这无疑为构建新型的劳资关系提供了契机。面对许多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维权门槛难以跨越的现状,我们必须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高度,让“共享”成为新型劳资关系的风向标,从政府干预、农民工参政议政、“激活”工会、发展职业教育四方面进行落实。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模块化分工背景下,我国传统模式的劳资关系正面临着新一轮构建和调整,从劳资关系历史演化进程和研究方法入手,通过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性和对立性,论证得出"资本愈强,劳动愈弱"的分化格局日趋显著,劳资关系间力量对比正处于失衡状态的结论,随后探究全球模块化生产模式对劳资关系所造成的冲击和对劳动力流动的促进的双向作用机制,并以美国经济发展范式和劳动力市场为例揭示劳资间力量对比失衡与爆发经济危机的潜在联系。针对目前我国长期处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区间,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制度缺失对劳资关系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行分类比较说明,反思调整劳资关系中的诸多缺陷,提出抓住机遇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劳动者技术积累,进一步完善收入差距的调节制度,逐步放开国际市场促进灵活就业等举措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探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内涵,即从劳资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二者的对比研究。接着,从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理论方面探讨了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论发展。最后,选取了劳动争议治理、沟通管理和离职员工管理三方面分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所谓公司治理也叫“法人治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四个方面: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以合约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特别是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3.公司治理的起因是产权分离。4.公司治理的形式多种多  相似文献   

11.
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阐述了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经济学背景、动因及产生的效应,通过构建员工参与度这一评价指标来描述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现状,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 所谓公司治理也叫“法人治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四个方面: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以合约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特别是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3.公司治理的起因是产权分离。  相似文献   

13.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劳资关系构建进入了新阶段,首先是劳劝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由清晰逐渐变得相对模糊,其次是劳资关系由对立转变为一定程度的融合,另外还有传统资本向知识和技术方向的转移,劳资关系也逐渐寻求新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慧娟 《商业科技》2014,(32):276-276
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融资方式及融资数量的比例关系,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机制,它建立在资本结构基础之上并反作用于资本结构。本文运用国内外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将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用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统一,构建出我国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的机制,以期对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用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关系一直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公司治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以及二者间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表明,将内部资本市场放在企业集团的框架下研究公司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可深入了解公司治理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新方向,促进其更好地通过公司治理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决策方向。本文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有效识别“员工关爱”的企业文化,检验和考察其对企业劳动力资源决策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不具有“员工关爱”文化的企业,具有“员工关爱”文化的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更高,且“员工关爱”文化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垄断性行业以及员工维权环境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劳动力成本的结构分析表明,“员工关爱”文化主要加剧了用工粘性而非薪酬粘性。机制检验发现,“员工关爱”文化通过增加劳动力资源的调整成本、促进管理层的乐观预期,进而加剧劳动力成本粘性。价值检验发现,在具有“员工关爱”文化的公司中,劳动力成本粘性能更好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高未来的公司绩效,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惠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企业文化对公司劳动力资源决策行为的影响机理,拓展了“文化与财务”的研究范式,而且为改善劳资关系、推动企业文化战略建设提供了现实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年报数据实证分析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实践经验、薪酬比重、参与公司会议的次数以及声誉资本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和公司治理效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独立董事的声誉资本作为一种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对公司绩效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聘请独立董事时,把握好独立董事的贡献与薪酬关联的“度”以及充分利用好独立董事的声誉资本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人力资本要求参与企业所有者剩余分配的产生背景及理论基础,剖析当前企业核心员工参与所有者剩余分配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完善企业核心员工参与所有者剩余分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和演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控制和管理公司的机制。创新性的从资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 ,认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 (非人力资源 )的出现 ,并且指出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完全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割剩余索取权的矛盾。由于问题的存在决定公司治理结构将继续演变 ,并预测可能会形成以承担不确定风险程度为分割剩余索取权依据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探讨地方政府、劳动力市场、文化伦理、社会发育成熟程度等因素在私营企业劳资冲突中的不同作用。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的资本倾向性、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货币拜物教意识以及与社会发育成熟程度相联系的劳动关系立法的缺陷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主体行为,恶化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