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模型,本文阐述了"新乡贤"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意义与作用,通过构建乡村治理中的乡镇政府、村"两委"和乡贤理事会为博弈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双方在乡村社会外生权威缺乏,内生权威式微的治理局面下,采取的策略及稳定性问题。本文借助仿真工具,将博弈参与者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参数调整对于双方策略选择的影响过程进行展示。通过研究发现博弈双方的策略稳定性与双方合作的协同收益、收益分配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正相关,与双方的投入成本成反比,存在使双方合作策略处于长期稳定性的合理利益分配组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加强博弈双方合作和乡贤理事会对乡村治理的深度科学参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然村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有着久远而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社会治理必将不同于城市陌生人社区的治理。文章以云浮市自然村治理的试点改革、推广自然村乡贤理事会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该模式能缘人情顺人性、能契合儒家传统文化理念,且能与现代农村实际工作相结合,是对古代乡绅宗族治理经验的传承、改造与创新。该模式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有其可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乡村纠纷化解是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耿集镇以乡贤协会为化解纠纷机制,运用乡土智慧解决村民纠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乡贤化解纠纷专业化程度不高、接受度不强、预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乡贤化解纠纷专业程度、转变固有观念、健全纠纷预警机制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乡贤理事会是实现农村由先富带动后富的重要组织形式,乡贤发挥作用的机理仍然符合人性的需要,符合市场交换的基本规则,即社会以一种荣誉尊崇地位换得乡贤的经济及智力的支持和付出。为更好地发挥乡贤的作用,建立乡贤荣誉礼遇制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6.
从传统乡贤到现代乡贤的演变是与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制度背景的变化相伴而行的,由此导致二者价值观、结构组成、思维方式、社会功能的重大差异。现代乡贤有利于塑造乡村治理良好格局、巩固拓展乡村优秀文化阵地、搭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然而"理性人"驱动消弭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乡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提高了乡村治理难度系数,乡村内部缺乏培养现代乡贤的原生动力,这些是乡村治理中培育现代乡贤困境的主要诱因。应以对现代乡贤合理需求的响应激发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以系统论思想持续提升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实效,科学铺就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时强调:“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引导和培养乡贤,使其成为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乡村文化的弘扬者。”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深陷“人才空心化”的困局。鉴于此,山东省东平县朝阳庄村以乡贤理事会为载体,内举能士、外纳贤才;以乡贤人脉为枢纽,链接资源、厚植产业;以乡贤带动为支撑,焕活参与、纵深治理,使乡贤成为人才振兴的领航者、产业兴旺的践行者、治理有效的助推者,探索出了一条乡村人才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8.
张岩  杨丽 《农业经济》2022,(6):35-36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乡村已向现代化乡村逐步转变,但在乡村治理方面,还未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如:村庄空心化、边缘化现象严重、人力资源流失、乡村治理主体能力下降、制度失灵以及乡村精神文明缺位等。面对困境,新乡贤能够发挥其率先垂范和激励情感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本文理清了新乡贤和乡村治理之间的内部关联,剖释了新乡贤的丰富内涵与现实价值,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策略建议,进一步强化新乡贤参与村治功能,走出乡村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受到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不同时期农村治理有其显明特色。文章通过对河南省G县H村村民理事会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提炼出"协同治理"的模式,该模式是基层政权悬浮和村级自治能力弱化的产物;是应后税费时期乡村发展困境、乡村关系转变而产生的。"协同治理"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责任共担、协同治理,分流行政与自治,实现治理对服务的强力支撑,推动村庄公共事务的统筹治理,从而有效降低村庄治理成本,改善村庄社会关联,拓展乡村治理空间,实现村庄治理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0.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乡贤群体在乡村场域内具备独特意义。新时代以来,为解决乡村秩序失衡、共识离散、公益虚化等问题,需要乡贤人才回归乡土。乡贤人才赋有地域性、示范性、公共性、崇善性,以乡贤嵌入县域内地方组织、规范乡贤个体行为范式、完善乡贤治村制度体系保障、加强乡村公益共同体建设,来优化乡贤内嵌乡土的具体路径,发挥着乡贤人才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江西境内具有浓度传统文化背景的铁村为个案,地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过程及其组织化程度进行深入考察,文章认为,在当地农村长期开展文化活动以提高农民组织程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引导得好,它将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村集体可以借此来组织发展乡村生产,农民则可以借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如果引导得不好,它也有可能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阻力,甚至成为乡村社会不稳定的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与乡村社会稳定--对江西省铁村文化活动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江西境内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背景的铁村为个案,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过程及其组织化程度进行深入考察,文章认为,在当地农村长期开展文化活动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引导得好,它将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村集体可以借此来组织发展乡村生产,农民则可以借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如果引导得不好,它也有可能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阻力,甚至成为乡村社会不稳定的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13.
文章使用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课题组(2021)的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乡贤助力对农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并对参与合作社与未参与合作社农户进行不同组别之间的分析。具体来说,“是否愿意创业”与“预期乡贤助力后是否愿意创业”分别用以评估分析横向现实农户创业意愿和纵向预期农户创业意愿。结果表明:乡贤助力对横向现实农户创业意愿与纵向预期农户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提升,但不同组别的结论具有差异性。横向现实农户创业意愿方面,乡贤助力对参与合作社农户的创业意愿提升更大;纵向预期农户创业意愿方面,乡贤助力对参与合作社农户的创业意愿的影响几近于无。由此反思,未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创业可持续性以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应正确引导未参与合作社农户,使其切实感受合作社的积极作用,而如何破解参与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困境以及提升其纵向预期农户创业意愿,是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普遍而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中国,乡村文化以独特的秩序意义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内生于乡村社会的乡村文化,既以生态智慧建设着美好家园的生活秩序,也以道德交往维系着心灵家园的精神秩序,更用约定俗成的非制度性规范促使人们形成自觉秩序。然而,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解构着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价值,乡村文化失去了认同的基础,传统道德日益碎片化,乡村精英的标杆意义也日渐衰落。走出乡村文化秩序危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建,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再认同,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哺机制,并以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乡村旅游视域下,以传统乡村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势态,聚焦于乡村旅游中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推动传统乡村文化资源的合理规范重构,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18.
创新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促进乡村地区和谐永续发展,建设乡村文化是必然要求。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有助于培育共同体意识,对乡村基层治理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有效的基层治理也为乡村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二者相辅相成。文章梳理了基层治理视阈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认为文化建设中环境支持不足,农村居民缺乏文化自信。可通过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重塑农村居民价值观念,同时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文化建设保驾护航,营造繁荣的乡村文化氛围、有效的乡村基层治理模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全域旅游是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山东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传统文化留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将传统文化、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结合,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奠定基础,为旅游的发展增加动力,实现双赢的目标.本文以青州市为例,分析其传统文化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指出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枫泾镇在“四治五建”社区治理工作法背景下,为进一步探索提升枫泾创新社会治理水平和质量,重点打造“两约三会六平台”,以小切口大抓手,推动“四治-体化”建设。“两约”:村级层面,完善村规民约和宅基公约;居层面,完善居民公约和楼道公约。以此规范和约束村(居)民的日常行为习惯。“三会”:以乡风文明德治为重点,建立村(居)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三大议事机制。“六平台”:以“党建+治理”的理念,积极构建立体化、网格化、多层级的社区治理功能体系。依托党群服务站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深入推进网格化党建,打造社区学习教育、信息收集、服务群众、矛盾调解、文体服务、协商议事等六大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