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平行进口汽车定义及特点 所谓“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平行进口汽车品牌类型大多是国内进口高端汽车品牌畅销车型,是由汽车生产商按照非中国地区(美规,中东国家,德国)标准生产的汽车.该类汽车与按中国规格生产的汽车主要区别在于转向灯颜色不同,配置不同,安全系数不同,操作系统语言不同,以及不符合中国4S店保修标准等等.此类汽车由汽车经销商通过自由贸易方式从国外平行进口到国内然后进行自有销售(不由4S店统一进行销售).  相似文献   

2.
平行进口 是指由商标所有人投放海外市场的合法产品,由他人在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进口到本国市场的行为。由于这种未经许可的进口往往与正式许可的进口平行,故被称为“平行进口”。这些产品通常都会对商标权人在国内市场的权益造成一定冲击。因此许多国家都采取措施抵制平行进口,但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发展中国家平行进口的经济效应,本文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专利所有者实施平行进口策略的激励条件,进一步衡量平行进口对贸易两国厂商利润、市场均衡价格、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产品边际成本与关税水平均低于一定程度时,平行进口才会发生;平行进口对发达国家市场均衡和消费者剩余均无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则取决于贸易两国的市场规模差异及关税水平:当发达国家市场规模小于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进口产品边际成本较高,或边际成本较低且关税水平也较低时,平行进口能够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实施平行进口策略以及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关规制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发展中国家平行进口的经济效应,本文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专利所有者实施平行进口策略的激励条件,进一步衡量平行进口对贸易两国厂商利润、市场均衡价格、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产品边际成本与关税水平均低于一定程度时,平行进口才会发生;平行进口对发达国家市场均衡和消费者剩余均无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则取决于贸易两国的市场规模差异及关税水平:当发达国家市场规模小于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进口产品边际成本较高,或边际成本较低且关税水平也较低时,平行进口能够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实施平行进口策略以及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关规制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5年.作为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进口汽车市场将面临三大变化.即:政策调整.供求变化和全面竞争。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将从调整中走向规范有序。从竞争中寻找新定位和新空间。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上半年进口汽车市场主要呈现三大特征:进口总量大幅下降、进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价格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下半年进口汽车总量将超过上半年,但经营进口汽车仍存在较大变数和风险.  相似文献   

7.
张毅 《市场周刊》2004,(19):29-29
去年年底,在基于对进口汽车市场三方面环境变化的分析,专家认为,2004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将进入调整期,且力度不小。  相似文献   

8.
一、将是一个活跃的买方市场。由于美国公司将向我国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 ,使进口汽车市场变得较为活跃。目前国内私家车的消费需要是 15万元以下的轿车 ,所以关税要降到 30 %以下进口车的优势才会显示出来。二、进口汽车量会有一定的增长 ,但不会大批量涌入。如果今年能够“入世”,汽车的进口量可能会超过 5万辆。但在居民买车欲望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的情况下 ,进口汽车巨量涌入国内市场的可能性较小。三、进口汽车价格不会大幅下降。由于进口成本是刚性的 ,为了激活市场 ,若是关税降低10 % ,则进口车价格难以达到用户心目中的价位。四、进…  相似文献   

9.
自从20多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奥迪汽车就一直领跑中国豪华车细分市场,稳坐豪华车市"老大"宝座。面对在中国市场快步赶上的宝马、奔驰等竞争强手,奥迪将中国优势顺势转化为在全球赶超奔驰、宝马的强劲动力。在这个战火纷飞的豪车战场上,奥迪始终在打着一场"老大"保卫战。分析三大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来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奥迪以国产为主,原装进口不到10%,宝马是国产略大于进口,奔驰则以进口为主,国产占的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进口汽车的市场分析,了解进口汽车在中国的市场运行状况,找出对进口汽车市场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我国汽车市场进口车结构调整提出建设性的对策,进而有效提升我国自主汽车的设计和消费。  相似文献   

11.
去年底,基于对进口汽车市场三方面环境变化的分析,认为2004年进口汽车市场将进入调整期,而且力度还不小。主要是因为:一、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后汽车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配额增加,关税下降,而且2005年配额方式取消,进口汽车市场会有较大变化;二、国产车产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上半年进口汽车市场主要呈现三大特征:进口总量大幅下降,进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价格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下半年进口汽车总量将超过上半年,但经营进口汽车仍存在较大变数和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告》2008,(2):96-101
2006-2007短短200余天时间,上海汽车市场上演了一场"橙色风暴",没有强大资本实力,名不见经传的"从众汽车服务联盟"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上海汽车服务界领袖——日进线量稳定在600以上;知名度、第一提及率在上海汽车服务业名  相似文献   

14.
《国际市场》2006,(3):79-79
1月16日 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2.55%和13.54%。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盛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预计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10%-15%的增长,全年汽车销量将在640万辆-660万辆之间。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是进口汽车市场政策大调整的一年,总的来说.2005年进口汽车市场有三六特点:一、政策调整带来进口汽车的经营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非授权经销商和贸易商逐步退出.授权经销商地位进一步明确.外商独资或控股的进口汽车总经销商出现。  相似文献   

16.
跨境电商以及配套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致使平行进口对部分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建立三种市场权力模式下跨国制造商与本地制造商的博弈模型,本文对比分析有无灰色市场的不同模式供应链参与者的定价及利润,探析平行进口对低支付意愿市场的跨国制造商与本地制造商之间寡头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支付意愿比值低于某一阈值时不会出现平行进口,市场权力模式和灰色市场的存在能影响跨国供应链参与者的收益多寡及定价策略;灰色市场有益于本地制造商和平行进口商,市场处于单一制造商主导模式有助于减少跨国制造商损失、增加本地制造商收益及缩减平行进口商的利润,在制造商共同主导模式下存在一个市场支付意愿比值区间,致使跨国制造商收益增加;平行进口促进还是抑制寡头供应链的价格竞争,取决于市场权力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非洲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受到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关注眼下,国内汽车市场已经由前些年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在整体乘用车市场增长脚步放慢的现状下,在海外市场寻求突破成良药。随着非洲国家居民收入的提升,非洲汽车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并受到各大汽车厂商的关注。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未来两年内非洲地区的汽车销量将增长20%以上,超过200万辆,是除了中国市场之外最大的汽车增量市场。  相似文献   

18.
“入世”以来,国内汽车工业逐步失去了高关税保护,与WTO不相一致的其它贸易保护手段也在逐渐取消,进口整车及零部件进入国内市场的规模正逐渐扩大,从而对我国汽车工业造成较大的冲击。随着我国进口汽车产品的增多,国外产品倾销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加大。配额管理制度取消后,我国汽车工业直接面临国外进口汽车的竞争,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主要是配额管理制度)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我国汽车工业,是否具备与国外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本文联系全球汽车生产销售统计,针对当前市场现状展开分析,提出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然而我国汽车市场中,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的整车价格差距甚大,进口汽车市场价格较高。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汽车整车市场价格现状和特点,从外方控制关键零部件、以合资企业为主的市场结构、消费者偏好和较高的税费等方面,揭示了我国汽车市场中进口汽车价格高于国产汽车市场价格的原因,并对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薛言 《国际市场》2002,(2):24-24
2002年伊始,中国开始履行"入世"承诺.随着3升以下进口轿车关税由原来的70%降到43.8%.元旦后仅2个半工作日内,上海口岸就进口汽车105辆,超过去年同期1.6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轿车.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欧宝、凯迪拉克、Saab的轿车1月4日正式从天津、黄浦等港口陆续进关,并很快进入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和大连等市场.首批报关的46辆欧宝轿车的价格下降8%-12%.据悉,原价为124万元的凌志Ls430降价近30万元.原价为20万元左右的进口车也降了一、两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