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质生产力反映生产力的新性质、新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新旧动能的转换。新质生产力概括为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产业以及这三个方面融合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途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深度融合中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建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当前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产业基础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超前部署和培育未来产业也就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突出在建立人才高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突出科技企业家的作用。相应地建立激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建立科技和产业融合的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孙喜 《经济导刊》2023,(12):82-85
<正>决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现实因素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题下着重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赵全厚 《经济》2024,(5):16-19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调研期间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轴线,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和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如何  相似文献   

4.
王峥 《经济》2024,(4):36-37
<正>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深度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发展态势。“新质生产力”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新要求提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是我们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指引。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开 《经济》2024,(5):45-47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崭新的经济学概念,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后,陆续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为进一步培养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更为详尽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区域特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必要举措,是摆脱外部不确定性干扰的技术保障,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必然路径。那么,如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各地区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建  相似文献   

6.
王遥 《经济》2024,(4):24-26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也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绿色也将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底色与手段。以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积极投入金融资源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全社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加强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促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既可推动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也是力争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杨丹辉 《经济纵横》2022,(11):33-44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产业,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强等突出特征,但其价值实现与政策环境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在解析未来产业内涵与特征基础上,研判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动向及对全球竞争格局的影响,指出未来产业在数字化和绿色化两条主线上逐渐演化出多条“赛道”,已成为大国竞相开展颠覆性创新、各国产业政策密集投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焦点领域。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发展未来产业要遵循前沿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触发成长的基本规律,立足新发展格局,把握“赛道”切换及全球生产体系重塑的战略机遇,本着创新、包容、协同、开放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要素支撑,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瓶颈,以前沿科技突破和未来产业发展共同支撑国家创新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肖劲松 《经济》2024,(5):30-33
<正>“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词,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快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物质基础,也是新形势下构筑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新材料产业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产业本身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材料产业特征与新质生产力内涵高度统一。主要体现在:一是都高度依赖创新驱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造性论断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同样,新材料产业高度依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  相似文献   

9.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具有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素配置优、环境友好等特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是新技术持续涌现和群体性突破带来新赛道、数据等新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科技—产业—金融”顺畅循环、强大国内市场有力支撑、产业基础积淀和高素质劳动者、企业活力和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六个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孕育形成的结果。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速涌现,促进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活力充分释放,构建顺畅的“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高素质劳动者和产业基础,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企业家才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汇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磅礴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时代最新科技产业化的产物,代表了生产力发展方向和趋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代际革命和生产力跃迁的体现。颠覆性创新引致主导技术体系变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前提,产生通用目的技术和发生科技革命分别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和时代条件,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的科技转化应用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创业融合,搭建技术转化渠道;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促进数据、科技人才和科技金融三类要素高效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裴文 《经济》2024,(5):26-29
<正><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不仅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动能,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造福子孙后代,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绿色发展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以绿色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符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创新升级的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传统生产力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和过度消耗,不仅严重依赖要素投入,而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在工业文明时代,环境保护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成本,经济增长必然破坏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西方国家大多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路径。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李勇坚  刘宗豪 《经济》2024,(5):20-22
<正>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标志着生产力质的飞跃。数据要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正成为引领生产力变革的关键力量,对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立  谢鹏俊 《经济纵横》2023,(12):29-37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原创性范畴,也是彰显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的标识性话语表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也就成为中国生产力实现质变性飞跃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脱胎于传统生产力,具有独特的出场语境、功能定位与实践进路。突破个别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霸权、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的变化、生产力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和生产模式更新迭代需要,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出场语境和时空方位。在此条件下形成的新质生产力也就具有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和功能定位,即旨在构建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新发展格局、助推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式跃升、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能。为此,要以新型举国体制确保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对新质生产力萌发的协同作用,布局和形成一大批以新促质的新兴和未来产业,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壮大,在中国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中彰显新质生产力蕴含的创新与质变。  相似文献   

16.
刘越山 《经济》2024,(4):30-31
<正>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经济学博士陈祥义教授接受《经济》杂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新质生产力需要金融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全力做好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畅通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刘锋 《经济》2024,(4):41-43
<正>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更意味着中国经济必须要有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来适应这一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什么样的新质生产关系才是新质生产力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需要什么样的机制和制度创新才能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面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胡洪彬 《经济学家》2023,(12):16-25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是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生产力,也是能带来高品质社会生活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源于对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与总结,也源于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刻揭示并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命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也为推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和中国机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力及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的全面提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优化,坚持扩大开放和实现合作共赢,由此才能通过生产力的跃迁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2021,(5):36-51
一、互联网设计为制造业创新开辟了新途径 姚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数字化发展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贯彻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部署,围绕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球数字变革高地目标,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创新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模式,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是以“产业大脑”为推动生产力变革的数字底座、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组织形态变革的“基本单元”、以数据驱动两者持续双向赋能和迭代升级,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发展路径。早在2021年2月18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就提出将“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成为数字经济系统的核心场景,重塑适应数字时代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推动数字经济生产力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