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强国     
《经济》2023,(6):12-13
<正>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阶段的重要五年。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学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及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要遵循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力 《经济导刊》2022,(9):10-12
<正>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入理解新理念、新阶段、新格局经过新中国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2022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2023年2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德武 《经济学家》2022,(11):15-17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深刻理解领悟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经济学家》编辑部特邀请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了笔谈,现将部分成果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黄泰岩 《经济学家》2022,(11):13-14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深刻理解领悟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经济学家》编辑部特邀请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了笔谈,现将部分成果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刘灿 《经济学家》2022,(11):19-20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深刻理解领悟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经济学家》编辑部特邀请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了笔谈,现将部分成果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中共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部署、一体谋划、一体实施,极富深意和新意。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通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连接产业、科技和人才发展,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卓志 《经济学家》2022,(11):17-19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深刻理解领悟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经济学家》编辑部特邀请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了笔谈,现将部分成果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王振刚 《环境经济》2023,(19):64-6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任务之一(以下简称“三大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构建“三大体系”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体现。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自然包括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向全国人民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二大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8页)并强调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斗争中,担负极为重要的光荣任务,必须很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商业部  相似文献   

14.
<正>提炼标识性概念,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巩固党的理论建设成果的基本方式,更是党的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归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在这里,“人民民主”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识性概念。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四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梁启超首倡“中华民族”概念,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毛泽东号召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强调中华民族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邓小平提出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国家水网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文章在总结我国水利建设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的基础上,从国家水网建设的地理效应、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水网建设的战略途径。研究认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建设经历了政策调整、管理变轨、民生发展和制度保障4个阶段,2023年进入全局统筹阶段,形成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效益。(2)缓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损害等瓶颈制约,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基本要求。(3)未来应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流域、分层级推进国家水网“一张网”建设,促进人水关系协调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整体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擘画了二○三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为未来十五年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总体设计.展望二○三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加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8.
发展经营型农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该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今后要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笑雪 《经济师》2010,(7):235-2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义政冶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