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我们坚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  相似文献   

2.
陈磊 《数字经济》2023,(4):60-63
<正>在建设数字中国的道路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规划、意见作为指导,而要建立数实融合的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让数字技术赋能各个行业,推动中国企业走上现代化发展的转型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因此,必须厘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理论关系,厘清金融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问题,中央早有重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2]2012年,  相似文献   

4.
寇佳丽 《经济》2022,(4):58-67
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  相似文献   

5.
朱明皓 《经济导刊》2023,(12):74-78
<正>2023年9月23日,在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冯烽  熊昭 《经济学家》2023,(4):56-66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近年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制造业竞争策略,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系统梳理典型装备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可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经验借鉴。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强化顶层设计,着力优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颠覆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相结合;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夯实装备制造业人才基础;强化城市群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支撑和保障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加快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基、富民之本、产业之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融合趋势更加显著,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和拓展,需要对其有全新的认知和全面的把握。现阶段,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分解和重构,数字经济驱动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和多元化,以产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成为业界共识。笔者认为,产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既带来很多新机遇,也面临许多新挑战。以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数字经济布局、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激发企业活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是振兴实体经济和增强实体经济韧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宗良  陈淼 《经济》2023,(5):24-27
<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经过70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链条和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但与制造强国目标仍有较大距离。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应当在支持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努力把中国制造打造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引水渠”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贯彻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部署,围绕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球数字变革高地目标,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创新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模式,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是以“产业大脑”为推动生产力变革的数字底座、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组织形态变革的“基本单元”、以数据驱动两者持续双向赋能和迭代升级,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发展路径。早在2021年2月18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就提出将“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成为数字经济系统的核心场景,重塑适应数字时代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推动数字经济生产力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成功的关键推动力.兰石集团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实施"出城入园",紧抓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程敏 《经济师》2023,(9):140-141+1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数据时代下,黑龙江省要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神经末梢”转变为新时期的开路先锋,必须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集中爆发等重要机遇,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启动新引擎,助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以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探索“新基建”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机理,提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冯全平 《经济》2023,(11):94-95
<正>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主线,也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助推力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个基本特征,数字经济可通过智能装备创新和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助力产业体系智能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助力产业体系绿色化,通过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商业模式助力产业体系融合化。当前,我国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阻碍,为此,应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打造跨界融合高端数字化人才队伍、充分释放数据活力。  相似文献   

15.
黄坚 《经贸实践》2013,(3):29-30
为提高全市智能纺织印染装备制造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纺织相关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绍兴市以“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园区集聚”为发展模式,着力突破制约纺织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加快推进智能纺织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实现纺织印染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白景明 《经济》2023,(5):20-23
<正>今后运用财税政策助推新型工业化是新的起点上的助推,面对的是新形势、新任务、新制度基础。这需要我们再度提高财税政策精准发力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命光荣,但任务艰巨,需要完整的政策体系发挥驱动和保障作用。财税政策是宏观政策体系中的主干。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高端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理论文献分析和实践要求,本文认为,制造业高端化是指制造业由低技术、低品质、低附加值环节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环节演变的趋势,是价值链地位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当前,中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存在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基础薄弱、产品质量偏低、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技术技能人才缺乏、投资能力和意愿不强、发达国家打压遏制等。建议加快提高制造业科技创新水平,着力提升制造业质量和品牌,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动中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国进行了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2019年,与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工业竞争力绩效指标处于第一方阵,中国制造业人均指标较低,中国制造业世界份额指标和中国制造业占全国总量份额指标居首位,中国制造业中高科技活动份额指标有待提高,中国制造业出口指标具有一定优势。2010—2020年,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一直低于制造强国,但增长率最高,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制造强国。“十四五”时期,中国应继续推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增强工业化强度;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工业竞争力绩效;推行优质制造和智能制造,稳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胡迟 《经济纵横》2019,(10):53-6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自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成长,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有力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极大提升了综合国力。但横向比较看,我国制造业仍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且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同时受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两个方面的冲击。面对内外部的挑战,为突破中低端瓶颈,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需要选择制造强国建设的科学可行路径,以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国际分工原则,有选择地推进产业链升级;二是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有效开展创新;四是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五是以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