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DI对北京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的FDI(外国直接投资)一直迅猛增长。但是FDI对于北京地区的技术进步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经济学界在理论上一直没有定论。本文通过一个开放经济下的内生化增长模型定量研究了这种影响,认为FDI对于北京地区技术进步有正向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很小。 相似文献
2.
3.
FDI外溢效应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工业行业存在明显的FDI外溢效应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要想充分利用FDI的外溢效应,必须跨越人力资本门槛,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技术装备水平、研究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中部地区吸收利用FDI的现状和特征,计算出了中部的TFP(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构建VAR模型对FDI和TFP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FDI对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中部地区在吸收利用FDI过程中要引导技术引进,加强自主创新;创造公平环境,扶持本土企业;鼓励中外合资,强化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从198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变化,然后仿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R&D活动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模型,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不论是计算出的指数,还是计量分析结果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FDI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影响的分析——以工业企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及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后,采用全要素生长率和索洛剩余来衡量技术进步,利用1996-2005年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中小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中小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程度的正面作用,但作用不大。独资企业和加工贸易比重上升,某些地区利用FDI引进的技术含量层次不高,科技投入水平不高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都是FDI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文章认为,我国的中小工业企业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模仿、学习、消化外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我国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因此,注重我国人力资本的投入,积极引导FDI,提高对中小企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比重,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是促进外商投资技术外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从198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变化,然后仿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R&D活动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模型,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不论是计算出的指数,还是计量分析结果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从198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变化,然后仿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R&D活动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模型,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不论是计算出的指数,还是计量分析结果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王文龙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26-29
技术进步、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改变了发展中国家FDI的相对技术优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小规模定制成为一种时尚,大大降低了规模经济的门槛,使发展中国家原有的小规模技术优势不断弱化,全球化导致的全球消费文化的趋同也大大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固有的技术地方化优势;但技术进步导致的产业链拉长,各国产业结构差异的扩大却进一步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边际产业比较优势和技术创新升级优势;技术与分工的复杂化,基于价值链和竞合原则的现代分工模式也使逆向技术整合,新产业的蛙跳成为可能,也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成为自足的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进一步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机会。只有充分认识到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相对技术优势带来的影响,我们才能抓住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促进中国跨国企业FDI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首先对FDI、东道国产业集聚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集聚的关系;再利用DEA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我国相关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FDI在其中的作用。检验结果显示,FDI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并由此推进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这一效应在高技术行业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12.
从影响因素的视角研究FDI、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是否必然会给东道国带来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呢?相关文献的研究对此存有争论。从影响因素的视角,对近期有关FDI技术外溢的文献进行述评,探究其争论的原因,以期对当前的理论研究和政府政策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既有研究表明,FDI在经济增长实践中不可或缺,但有关FDI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结论却存在争议.本研究考察近年来FDI流入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态势和呈现的新特点,并基于1979-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研究FDI在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1)近年来FDI流入呈不均衡分布状态,但东部偏好程度有所改善,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2)FDI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3)技术进步推动国内经济增长,且每年技术进步率在5%左右;(4)人力资本、出口等因素能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且出口贸易呈现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5)交通运输政策证实了政府运输业投资政策在各地区的“平衡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论述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衡量及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文章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FDI溢出效应、创新活动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投入、人力资源积累以及FDI引致的技术外溢效应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技术进步产生正向的影响。当区分行业中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后再进行检验时,结果差异很大,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积累而非科技创新投入,FDI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进步也产生不利影响;而三资企业中的技术进步基本上来源于FDI技术外溢效应,而不是来源于科技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论述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衡量及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文章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博弈分析的方法讨论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对东道国FDI竞争结果的影响及其福利效应。我们发现,如果其它投资环境完全等同,当东道国之间存在技术差距时,“补贴战”会改善或至少不会损害技术较落后国;并且通过区域配置效率的改善,“补贴战”有可能提高各东道国的福利之和。然而,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与“补贴战”导致的东道国总福利的变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向关系。本文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同一国家不同地区间的吸引FDI竞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国际贸易、FDI和技术进步变量的劳动力就业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总体,也考察了以行业特点分组的子样本的劳动力就业受上述三项变量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国际贸易和国内技术进步会拉动我国就业,而FDI则会抑制我国就业。从基于行业特点分组的研究来看,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抑制随着FDI进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小;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7年)中5个行业的28个子行业的1995—2006年的相关数据考察R&D人力资本、R&D的支出费用和的FDI外溢效应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动态面板回归实证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以生产率指数(TFP)、技术变化指数(TECH)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F)作为测量指标]是向均衡稳态收敛的。但FDI没有促进生产率、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FDI的外溢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即FDI的外溢效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的积累.当前人力资本的积累还没有达到这个阀值。因此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不能通过FDI溢出效应实现。当区分行业中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后,这一结论也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然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从溢出渠道看,技术效率效应大于技术进步效应。与制造业FDI相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且制造业FDI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来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二者溢出渠道不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动力因素呈现地区分化特征,中东部地区主要有生产性服务业FDI、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人均资本存量、制造业FDI和贸易开放等,这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