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孙燕玲  朱萌 《山东经济》2012,(4):150-156
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是衡量低碳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主要测度指标。通过采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MDI)对青岛市1999-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变动量进行测定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有限,而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与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能源效率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对于加快青岛市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以安徽省为例,通过碳排放量的计算,分析碳排放的总体趋势、行业特征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通过对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预测,分析减排的形势和压力;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度。安徽省应当从基本省情和工业化阶段性特征出发,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投入产出理论模型表达式,详细计算各种能源的CO2排放系数和国内直接碳排放强度矩阵,以此作为工具模型计算和比较中国29个行业的国内CO2排放量和这些行业部门出口产品在国内的排放量,最后提出以行业部门领域碳排放深度测算为基础的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04~2007年我国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建立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食品烟草加工业及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碳排放量较多的部门,而过去一直被认为碳排放大户的采掘业和化学加工业的碳排放量相比却不高.因此,加快食品业的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工业碳排放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璇珍 《魅力中国》2010,(27):176-177
本文选取2004-2007年我国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建立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食品烟草加工业及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碳排放量较多的部门,而过去一直被认为碳排放大户的采掘业和化学加工业的碳排放量相比却不高.因此,加快食品业的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工业碳排放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4-2007年我国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建立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食品烟草加工业及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碳排放量较多的部门,而过去一直被认为碳排放大户的采掘业和化学加工业的碳排放量相比却不高.因此,加快食品业的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工业碳排放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4~2007年我国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建立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食品烟草加工业及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碳排放量较多的部门,而过去一直被认为碳排放大户的采掘业和化学加工业的碳排放置相比却不高.因此,加快食品业的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工业碳排放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ZSG-DEA模型,应用上海市各行业实际数据,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讨论了在给定2025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情况下,各行业碳排放权分配方案,并使用行业间碳减排成本最小化决策模型对既定减排目标下的碳排放成本进行优化处理。文章重点关注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工业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工业区分开来进行分析,并通过ZSG-DEA的多次迭代,将初始情况下给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多分配的碳排放配额重新分配给碳排放效率较高的其他行业,以提高碳排放权的利用效率,且研究结果基本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9.
借用经济学分配理论中的洛仑茨曲线,绘制河南能源消费强度的洛伦茨曲线,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配置效果,即有效率但不公平;通过构造能源消费区域差异评价指标和量化方法,重新划分河南省能耗区域,进一步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发现能耗强度区域差异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工业化程度存在直接关联,但并非简单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孙毅  孙慧  张志强 《特区经济》2013,(9):147-148
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采用新疆1990~2010年统计数据,对新疆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新疆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人口规模每提高1%时,碳排放总量增长率将分别增长1.938%、1.233%、0.346%、0.329%。当新疆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每提高1%时,人均碳排放量增长率将分别增长2.742%、1.713%、0.477%。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为实现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减排承诺,通过进出口行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是更具现实操作性的途径之一。为研究进出口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行业面板数据对影响能耗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建立面板变系数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了不同行业进出口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增加出口会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增加进口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行业而言,由于研发投入或外资跨越门槛值程度不同,不同行业进出口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举措,但对高碳排放强度地区而言也面临较大压力。基于翔实的数据,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高碳排放强度地区的碳排放现状、减排压力,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低碳技术、行业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公众参与、制度与市场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具体建议,为甘肃省和其他高碳排放强度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以1995-2010年按碳排放特征分组的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U型曲线特征,拐点处的经济产出高排放强度行业低于低排放强度行业。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劳动力总量,科研投入有利于高排放强度行业减排,化石能源结构调整不能促进工业减排。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计算出1990~2011年碳排放量,结合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分析广东省碳排放动态演进过程,并通过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出经济发展、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度和贡献率。研究表明:广东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高碳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将使得碳排放量保持增长态势;经济发展因素推动碳排放增长,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抑制碳排放增长。  相似文献   

15.
区域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测算中国各地区2001-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础上,结合脱钩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实证分析了这期间我国区域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空间脱钩趋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多数省份的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弱脱钩的关系。在递进进行的脱钩关系的恒等式因果链分解后,可知中国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和能源消费过程中电气化水平的稳步推进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而在此期间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对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严重依赖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碳排放问题也日趋突出。本文以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模型为基础,对北京市1980-2016年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考虑了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城镇化水平三个控制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扩展的库兹涅茨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北京市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且目前处于递增阶段;第二,北京市碳排放量还受到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城镇化率的影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有正向的拉高作用,城镇化率对碳排放有拉低的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敏娜  付中元 《特区经济》2011,(12):284-286
通过衍生基尼系数内涵,以资源配置公平性为角度,构建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经济-环境基尼系数准则。且以四川省为例,计算并评价四川省21个行政区产业结构现状。结果表明川东和川南的经济-环境基尼系数普遍低于其它地区,而经济欠发达的攀西和川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性相对较差;同时提出绿色GDP贡献度分析引起产业结构失衡的不公平因子,其主要集中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造纸及纸制品、煤炭开采和洗选以及化工相关行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9年—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碳排放总量及化石能源、二次能源和建筑材料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碳排放总量空间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峰值是2011年的9.67亿吨,关中平原城市群则是2019年的0.88亿吨。基于能源碳排放量的测算结果,进一步采用LMDI模型将其影响因素分解为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建筑业经济水平及人口规模等五大效应并分别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碳排放系数对能源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最小,建筑业经济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今后可从推广新型建筑材料使用、优化建筑业能源结构及推广建筑业低碳节能技术等方面推进建筑业减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国家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需求,对高排放强度省区2010-2020碳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选取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分析了2005-2010年碳排放的基本状况和碳排放强度降低原因,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强度和减排目标设定了6种不同的2010—2020年碳排放情景,并就2020年40%~45%减排目标与北京、上海、宁夏、内蒙古、山西、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目标下的6种发展情景中,2020年,甘肃省人均碳排放量为11.26tCO2~14.73 tCO2/人;能源强度为1.383吨标煤/万元~1.529吨标煤/万元,相对2005年降低32.28%~38.76%。  相似文献   

20.
刘宁  林原 《辽宁经济》2012,(10):22-24
辽宁省持续呈现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并且能源消费以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2000年以来,辽宁省的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态势,但碳排放量却随GDP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对此加以计量分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二氧化碳减排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