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帆 《汽车观察》2013,(12):41-41
<正>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测评活动期间,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充分肯定了自主品牌汽车今年取得进步,并将其原因归结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国情。"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的亮点在哪里?"毫无疑问,SUV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最大的亮点。不仅在性能方面已经可以和很多合资企业的SUV叫板,市场表现也非常出色。"宋健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主品牌企业知道,中国老百姓喜欢SUV。可能因为中国经常堵车,老百姓就更  相似文献   

2.
声音     
《汽车观察》2008,(4):26-26
"自主品牌只有背水一战才有希望"吉利汽车总经理李书福近日表示,中国自主品牌实现品牌提升的惟一办法是技术突破。政府也应该从立法、政策各方面为自主创新的企业提供配套的东西以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声音     
《汽车观察》2008,(2):18-18
"未来三年将是自主创新的大好时机。"我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陈光祖近日指出,自主品牌汽车的活动范围正在不断变化和提升,我国汽车的出口将不断深化,成为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一大亮点,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正在酝酿在2008年会有新的花朵出现,也都增添了自主品牌的新意念,小排量汽车将在车燃油税等支援下,有望给自主品牌一个反弹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国国内汽车市场已处于"井喷"后的低潮期,但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创业却异军突起。如2011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实现了49.45%的大幅增长,一些自主品牌汽车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陆续进入国际市场。但是,由于自主品牌汽车依然缺乏足够的国际创业经验和系统的国际创业战略,加之产品本身存在某些不足,使其在国际创业时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因此,加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创业的研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来,自主品牌汽车特"火",概念"火"、市场也"火"。但必须看到,自主品牌这几年的发展更多的只是凭着一种感觉,有人甚至认为是凭着一股子激情在往前走,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要造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就是这种感觉的真实写照。回顾上海车展自主品牌企业不断涌入、全面开花的热闹场面,我觉得有几个问题不得不说。  相似文献   

6.
杨锋磊 《汽车观察》2013,(12):38-39
<正>2006年,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最困难的时候,汽车观察杂志联合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共同发起了"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如今,它依然是中国最早、也是唯一一家针对中国品牌汽车举办的年度测评,并打造出中国汽车行业评选的成熟模式与领导地位。八年来,"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始终保持最朴素的情怀,坚持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原则,一直伴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历程。先后有23个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累计144款车型参加了评选,所有参与车型95%以上为当  相似文献   

7.
张静 《汽车观察》2011,(8):90-95
尽管国家相关政策已经向自主品牌倾斜,但"官本位"思想对自主品牌的惯性歧视仍犹如一道玻璃板,把自主品牌车企挡在了政府采购门外。"索尼是我的左脸,三洋是我的右脸。"这是日本前首相中曾康弘的一句名言,不惜将本国商品品牌作为自己在国际上的脸面,意在说明国产品牌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合资品牌采购量占我国公务车采购规模近90%,多数政府部门对自主品牌汽车的采购意愿并不高。针对这个话题,《汽车观察》借2011年7月8日至13日"中国品牌汽车博览会"举办之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重点企业集团的盈利排行榜上自主品牌上榜里少且增幅不高,甚至市场占有率还出现自主品牌集体负增长。",,中国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到底有多强?到底是"赔本赚吆喝"还是"闷声发大财",一切需要看企业的时才务报表才能知道(尤其是看盈利表)。  相似文献   

9.
王志乐 《董事会》2015,(1):110-112
行政部门要求企业打造的"自主品牌",实际上是"自创品牌",所依据的不是市场规律,往往是行政规律。他们把政治的或政绩的要求硬塞到企业里来,导致企业违反企业发展自身规律行事,违反品牌发展规律培育品牌近年来不少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或者独自创建,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或者通过收购建立了国内甚至全球知名品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自主品牌问题上也有一些人走入误区,他们把"自主品牌"变成了  相似文献   

10.
上汽路径     
汪涛 《汽车观察》2011,(10):80-85
"世上只有两种路,一种叫由来,一种叫未来;世上只有两种车,一种由来已久,一种驶向未来。"这曾经是荣威750上市时的广告文案,或许是一种巧合,这番描述更切合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的现状。找到破局之道,带领上汽自主品牌驶向未来,对于陈志鑫领导下的上汽乘用车公司来说,显然需要付出更多,尤其是在中国自主品牌处于调整期的时候,上汽显然并不能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摩配》2007,(2):10-11
在产销、盈利能力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汽车正成为热门话题,在上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汽车界的代表和委员热议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为自主品牌新添了一把火。就连担  相似文献   

12.
无庸置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也同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曾三分天下。仔细分析一下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品牌三分天下主要靠的是1.6L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轿车,1.6L以上的汽车贡献率很低。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汽车观察》2008,(6):27-27
"政府优先采购≠保护落后。"——汽车界资深专家陈光祖提醒自主品牌厂家:尽管政府出台了各项支持措施,作为企业本身,最重要的是生产出高质量、高服务、高品牌的产品,并且在价格上应具有优势。2008年3月,财政部制定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新法规明确鼓励政府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品。这对自主汽车品牌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但自主品牌企业更应因此奋进。  相似文献   

14.
马志远 《汽车观察》2008,(10):70-71
仔细观察我们自主品牌的许多小车,不难发现,会与不少的外国车型"撞衫",难道这一切都是设计的巧合。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双环CEO抄袭宝马X5案,菲亚特起诉长城精灵抄袭案,给我们的汽车工业敲响了警钟。仔细观察我们自主品牌的许多小车,不难发现,会与不少的外国车型"撞衫",难道这一切都是设计的巧合,但巧合的概率又有多大?如右图所示,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是谁长得像谁。  相似文献   

15.
李吉阳 《汽车观察》2013,(12):42-42
<正>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助理杨士敏在参加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活动中表示充分看到了自主品牌的进步,他认为自主车与合资车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并提出自主品牌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走弯路。自主品牌在动力总成方面有哪些进步?"进步很多,也很快。在几年前国内的发动机全部都是自然吸气,增压的很少,VVT的也很少,运用的都是很旧的技术,但是在这几年中,国内自主品牌汽车,都有了自己的VVT技术,然后增压发动机也出现了,制片也有了。从发动机的技术来看,这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内诸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争相发展新能源汽车,仿佛不研制新能源汽车产品就不合时宜。更有甚者声称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品自主品牌实现对欧美日韩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最佳工具。事情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7.
在完成了量的放大和品质的提升后,自主品牌已经从过去求生存求发展的"情感诉求"变成了一个经济问题:要"自主"更要赚钱。企业做汽车仅有品牌满足虚荣心是不足够的,还必须要在市场上立足站稳,才能拥有真正的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证明:必须要在市场上立足站稳,实现盈利才能拥有真正的竞争力。惟在经济上取得胜利,才可能在情感上获得长久满足。2009年,中国跃升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中国汽车消费在全球消费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3.6%上升到22.4%。此时,一汽、上汽、东风的自主品牌轿车已风生水起,以奇瑞、吉利、长城和比亚迪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已迅速成长,产  相似文献   

18.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了热点人物,因发表对中国公务车采购目录全是自主品牌车型的看法而受到热炒。因此,当有媒体再次就此话题发问时,李毅中连忙表示敏感。但对于自主品牌、汽车行业发展、产业集中度等话题,这位仍关注汽车工业发展的老部长很乐意回答。3月12日,李毅中接受了《商用汽车新闻》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9.
三部曲攻市     
张静 《汽车观察》2011,(10):26-26
传祺能否打造自主品牌的传奇?一直都是业界讨论的焦点。2011年8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汽乘用车公司,勉励广汽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把自主汽车品牌做大做强。在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看来,传祺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场变革,它改变着国人对自主品牌的看法,改变着世界对中国汽车的看法。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期间,吴松与《汽车观察》交流了他对"中国车"未来走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汽车观察》2010,(12):110-113
5年的积淀我们看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强大的生命力,5年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在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继续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