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加深、区域经济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与频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金融自由化、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需求环境发生变化时,着眼自身的货币政策可能通过溢出效应、反馈效应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这就对国际间的货币合作与协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通过国际间的货币协调来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际货币协调的内容,探讨了国际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当前货币政策协调中的市场化与政府干预的冲突,“溢出效应“的普遍存在问题和各国货币政策合作不充分问题。最后指出通过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加强对货币溢出效应的研究,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来促进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更好地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3.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领域出现了另一种发展趋势——金融自由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到目前为止这一改革进程还在继续进行中。本文主要对金融自由化的基本含义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利弊进行了论述。金融自由化是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一大趋势,适应此趋势的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融入整个世界经济大家庭。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在开放过程中只有吸取其他国家自由化过程中有力的借鉴,趋利避害,才能在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遇到更大的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有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5.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领域出现了另一种发展趋势——金融自由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到目前为止这一改革进程还在继续进行中。本文主要对金融自由化的基本含义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利弊进行了论述。金融自由化是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一大趋势,适应此趋势的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融入整个世界经济大家庭。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在开放过程中只有吸取其他国家自由化过程中有力的借鉴,趋利避害,才能在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关联程度的不断增强,一国货币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国家间的货币政策协调也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有关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日益丰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及国际协调领域的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和展望。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1990年以前相关研究主要基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及博弈论等进行理论探讨,1990年至2000年多数研究开始借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探究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和渠道,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其中以探讨中心国家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为主。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大多通过控制货币政策的内生变化来获取货币政策的外生冲击,主流研究方法也逐渐从基于MFD模型的纯理论分析转向基于VAR系列模型的实证分析和具有一致性框架的DSGE模型分析。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来看,早期文献大多认为汇率和贸易是主要渠道,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金融渠道的作用日益凸显,且比汇率渠道和贸易渠道传导更加迅速、后果更为严重,并逐渐成为近些年研究的重点。由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在实践中存在一定难度以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小,目前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相关研究的观点并不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随着世界经济联动趋势的不断增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是必然趋势并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而部分学者认为政策协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政治成本,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应慎重。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是大多数文献仅考察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对外围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单向溢出效应,有必要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的双向国际溢出效应;二是关于金融渠道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全球金融风险传递等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需要深化;三是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较少且观点不统一,尤其是对政策协调的有效路径缺乏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有待加强。中国学者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尤其要在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应对国外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有效政策工具、促进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国经济金融相互依存,日趋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经济金融发展不均衡及其政策独立性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金融协调问题越显重要,并呈现出协调主体多极化,协调重心向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监管等新的动向,中国应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努力促进区域性和多层次的国际经济与金融合作,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金融协调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相关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及经济的自由化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跨国传递的途径、机会和速度,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以巴塞尔体制为范本建立起来的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法律制度的显著特点是非正式性,随着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这种特性成为相关法律制度的主要局限所在。中国在金融监管国际化的过程中,既要顺应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大趋势,又要规避相关法律制度局限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一般只关注调节短期的经济波动,而我国经济则与之不同.我国是一个转型经济体,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内在要求,这决定了经济政策必须要服从于国家的发展大局.因此,我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不仅要考虑短期,而且更要重视长期.长期协调不同于短期的相机抉择和逆周期的调节,必须适应宏观的管理需要,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是同样重要的,要实现经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就必须通过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长期协调,以提升发展质量、维护发展安全、拓展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金融深化与政策性银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经济金融化构成了中国金融深化的主要方面,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此,必须加快立法,协调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关系;加强财政支持,完善资金来源渠道;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拓展运营方式;加强风险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域货币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元的成功运行以及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极大关注。当前,国际金融领域风波迭起,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势在必行。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建议。从研究结果看,东亚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共同利益原则将使东亚货币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金融资本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危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形态发展到国际金融资本时代,以虚拟资本为存在方式下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国际金融资本扩张过程中,通过两个基本制度的设计构建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础:一是在货币领域,以美元符号化为基础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的建立,解脱了实物对资本的束缚,货币纯粹脱离开贵金属,虚拟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造成了全世界的虚拟经济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资本的依赖;二是在生产领域,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内安排产业结构,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统治体系中,造成了全世界在实体经济方面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实体经济的依赖。金融自由化成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流动的纽带,使得全世界的经济循环流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循环圈。国际金融危机不过是这一体系出现问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经济、制度全面落后的外围国家,最直接的原因是与金融有关的各种因素,包括国际资本的外部冲击、盲目推进金融自由化、金融监管不力、金融市场发育比较落后、金融体制不健全等。中间层次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主要是国内经济失衡、经济周期和全球经济失衡。而更深层次的因素则与东亚的发展模式、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弊病和弱点有关。亚洲金融危机可谓前车之鉴,全面探究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对于崛起中的中国有效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应对外部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综合症、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外汇管制自由与限制之判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外汇管制仍有客观存在的必要,外汇管制的自由与限制实质上体现了国家货币主权与相关国际规范的关系。一国的外汇管制在法律属性上具有国内公法性质与国际性二重性质,这使得外汇管制的域外效力要符合有关国际规范的规定,外汇管制的自由限度在于国际规范的承认与判定。但国际规范的限制规则同时也充满了灵活性的制度安排,这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金融自由化的不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失衡:起因、可维持性与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经济失衡是指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现象。当前,学术界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可维持性及是否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片面强调弹性汇率制度在缓解全球经济失衡方面的作用,漠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弹性汇率制度的不利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正的。从长期看,国际社会加强协调,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为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改革创造条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新秩序,是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6.
金融资本全球化是指金融资本主导的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垄断资本的全球化。资本的逐利本性、资本竞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战略等因素推进了金融资本全球化迅猛发展。金融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高级形式,是金融资本新霸权在全球空间的体现,其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的金融资本从全球空间掠夺和获取霸权利润以加强与巩固自身霸权的过程。融入金融资本全球化进程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路径。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初期~XaY-面效应为主,随后负面效应逐渐凸显并不断强化。为了应对金融资本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必须走自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使各国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运行的大循环。作为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渠道,入世将会极大地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将深受影响。它将通过入世的宏观与微观效应,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经验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不仅需要实体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而且需要高效的金融体制、健全的金融市场、有效的货币调控体系和金融自由化等。中国大陆都市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应结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大力探索我国政治、经济改革道路,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拓展金融机构、金融资源、金融人才集聚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资本的国际化流动不断加强,促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和互相影响程度不断加强.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资产证券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金融对于经济的渗透程度和影响程度加大.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扩张和收缩,相应资产价格的泡沫的形成和破灭的过程也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政府在这样的不同周期阶段的政策选择对于平滑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作者试图探讨政府在泡沫形成期和泡沫破灭期的理性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资本账户的开放,而资本账户的开放是否导致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资本账户开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因此,在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