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市场风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区分两个层面的流动性理解中央银行货币操作,要从流动性过剩说起。而要正确理解流动性过剩,应当将中央银行对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管理和社会层面的流动性问题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着手指出了银行资产风险加大后,银行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储备、负债结构和稳定性、期限结构错配程度、资产安全性和市场融资能力五个维度选择15个流动性风险的基础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提炼出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论文以16家上市银行2011年的年末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型商业银行得益于市场地位的优势,总体流动性风险最低;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积极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总体流动性风险次之;其他股份制银行既缺少"主动负债"的优势,经营业绩也相对要差,因而流动性风险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4.
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理念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和从市场动荡中获取教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其2000年发布的<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稳健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于2008年9月发布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其从独立性、透明度两方面强调了监管机构良好的治理结构对构建强有力的银行流动性风险框架的重要性;明确银行公司治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益攸关各方的职责:重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则框架.我国应从改进流动性指标、强化流动性风险的治理、体现激励相容等角度吸收和借鉴国际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完善我国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之谜待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建 《中国金融》2007,(6):27-28
自2006年年初以来,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当前,过剩的流动性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预防和消除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流动性的根源入手。在我看来,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有太多的谜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面四大谜题。  相似文献   

6.
《金融博览》2006,(6):11-11
在投资和贸易的强劲拉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GDP增长率为10.2%,增幅高于今年政府确立的9%的目标。央行4月份新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元,占到全年货币信贷投放2.5万亿元目标的一半以上。过快的贷款增速促使央行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10年之前成立的我国31只货币市场基金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有效影响因素,并利用有效影响因素设定压力情景和压力测试模型,检验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行业和不同规模的货币市场基金在一定压力情景下对流动性风险的承压能力.研究发现: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变动率、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相似文献   

8.
9.
2007.央行已经连续五次加息、九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中国的金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央银行已动用了全部可用的价格杠杆机制,充分表明了央行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的决心,目的就是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194家商业银行数据,考察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银行竞争会直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竞争-脆弱"区域;另一方面,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可以通过改变流动性水平间接作用于银行的风险承担,即流动性发挥非线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采用多种检验方法均可证实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流动性的中介作用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贷款质量高的银行更为显著,且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监管部门衡量银行业竞争程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其监管的广泛讨论。由于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并长期处于监管真空,影子银行超常规的发展最终引发了系统性金融危机。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出发,基于流动性保险模型,具体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潜在的挤兑风险及其监管问题。同时还结合国际社会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举措以及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青海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风险产生机理进行了梳理,认为外部宏观环境和机构自身问题共同造成了法人银行流动性趋紧态势,青海省地方法人银行体系爆发系统性流动风险的概率较低,但不排除个别机构在特定时点出现短期偿付压力高企的可能,提出了强化宏观审慎经营、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吸纳与缓释风险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陈鹏 《甘肃金融》2011,(1):22-24
近年来,我国金融运行中商业银行的存贷差不断扩大,备付水平整体偏高,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资金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而且商业银行在缺乏有效运用资金的同时被动负债,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就此,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也将有助于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得到巨大的发展,二者的融合趋势不断增强,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但金融风险却不断凸现.银行业如何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融合趋势下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有效抵抗金融市场上出现的风险,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当前银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分析现实环境的基础上,要把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的趋势,有效防范金融市场融合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张继枫  秦培景 《银行家》2012,(2):73-77,7
本文总结了2011年造成中国流动性纠结局面的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三个因素在2012年是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实体经济能不能对货币流动性的转好产生积极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银行在进行金融活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资金暂时短缺,一旦银行用于即时  相似文献   

18.
19.
银行“短借长贷”特征是难以改变的,因为这是银行发挥市场融资中介功能的主要方式。问题的关键是银行需改变对短期、利率敏感性短期资金的依赖,更多地吸收核心存款来稳定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24日,中国股市创下自2009年8月31日以来、近四年中最大单日跌幅。截至当日收盘,沪指收报1963.24点,下跌109.86点,跌幅达5.3%;深成指收报7598.52点,下跌547.53点,跌幅达6.73%。以银行、保险、券商为首的金融板块及地产、环保等板块领跌两市,近200家个股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