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篮球运动高强度的对抗对篮球运动员,尤其是对中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锋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全面高超的技术,而且要有良好的战术配合意识.高快结合的全面型中锋是现代篮球中锋的主要培养方向,作为基础的初中篮球也要与时俱进,特别重视中锋队员的作用,在比赛和训练中要对其进行重点培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栾伟东 《商》2013,(7):258-258
篮球运动是我国广大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运动,无论是群众篮球、学校篮球还是职业篮球,都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然而由于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青少年业余篮球运动和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问题越来越明显,其中的动作不规范、身体不协调、身体素质差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阻碍,本文针对青少年篮球运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孙越佳 《消费导刊》2009,(8):209-209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越来越多,作为一项极具锻炼价值的运动篮球运动进一步得到普及和推广。由于BNA和CBA的影响日益扩大,姚明、易建联等篮球巨星的崛起,篮球运动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痴迷,在大学校园里蓬勃发展。同时篮球运动也是各类损伤发生较多的项目之一。根据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深入分析了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参考各类有关体育美学;篮球美学的书籍和学术文章可知篮球是一项板具审美价值的运动,是一项魅力四射的运动,审美价值也是促使众多篮球爱好者关注篮球运动,参与篮球运动,热爱篮球运动的动力源泉。研究篮球的美学因素,挖掘篮球运动的审美内涵对于巩固篮球运动群众基础,吸引更多群众成为篮球运动爱好者,促进我省群众规范,正确,科学的开展篮球运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翟欢 《连锁与特许》2021,26(1):65-69
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对大学体育篮球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篮球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德智体美协同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大学体育篮球教学而言,在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创新研究,把教学模式与篮球自身特点进行充分结合,发挥篮球的趣味性、合作性、比赛性等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特别是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愈加激烈的对抗性,越来越体现出超强身体素质对比赛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才是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比赛已经由原来的速度慢、技术单一、对抗不激烈逐渐向着高速度、高技巧、高空争夺和高强度对抗的篮球运动方向发展。现代篮球比赛的战术机动性更强,进攻方式更加多样化,篮球比赛攻防转换更加速度快捷,对队员的要求也是更加严格。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作者对篮球比赛攻防转换意识和战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使篮球运动员在各种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篮球意识,以便在比赛中能够把握有利时机与优势,从而获取篮球比赛最大的攻守效益。  相似文献   

8.
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压力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篮球运动的迅猛发展,运动员的身高体重不断地增加,各种素质不断提高,篮球比赛的对抗程度越来越强,临场篮球裁判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减轻临场裁判员执裁的压力,让裁判员更好的为比赛服务是让双方在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竞赛环境下顺利完成比赛,发挥出较高的竞技水平,推动篮球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对临场篮球裁判员压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其压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裁判员的业务水平、身体状况、执裁技巧与经验、职业道德等。  相似文献   

9.
张道启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227-228
篮球技术是在篮球比赛中所运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的运动,通过对中学篮球技术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探究篮球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武蝉娟 《商》2014,(28):233-233
现代女子竞技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因此女子运动员应具备适应现代篮球节奏的篮球意识。而抢断意识又是篮球比赛中更要的意识之一,它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本文对女子篮球抢断意识的培养方法和训练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分析了这种意识的动机,提出了该意识培养的路径。通过实例分析,查阅有关抢断意识的资料,有效提出了女子篮球抢断在于视野、反应、思维、判断力的训练,从而为以后女子篮球的训练提供了可用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