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对"一法两规"(<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所确立的信托公司业务规则作出了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1日实施的<信托法>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信托制度.面对这个崭新的制度,我们需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信托,用新的思路发展信托事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我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立了信托制度,为信托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我国信托业在业务品种开发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4.
耿煜  谢忠实 《甘肃金融》2002,(5):21-22,29
一、信托法制定意义及其立法模式分析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这个法律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有了第一部规范信托关系的基本性法律,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融资创新与信托优势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托的应用范围可与人类的想像力相媲美."美国信托业权威斯考特说过的这句名言令人难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安排,2002年底,第五次信托整顿顺利结束.因为<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的发布施行所带来的新的想像环境,不少新的信托产品带着新的风格强势推出,为历经整治而后生的信托业赢得阵阵掌声.2002年7月份以来中国信托市场的热闹让乐观的信托人看到了希望,"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业似乎再次面临了浴火重生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李芳 《武汉金融》2002,(12):44-45
历时四年的信托清理整顿接近尾声,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辖内信托整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依法撤销了一批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的信托机构,扭转了机构过度膨胀的局面,纠正了长期以来的违规经营行为,信托整顿为信托投资公司回归主业作了前期准备.面对<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出台的良好机遇,辖内信托机构在重新登记后,应围绕"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来规范经营,政府应积极扶持信托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人民银行应正确引导、加强监管,共同促进信托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信托业进行的三年多的清理整顿,目前已基本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更为信托业的发展提出了制度保证.本文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托业务品种,对推进我国信托业的业务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夏斌  张承惠 《银行家》2003,(6):1-12
现行法规的矛盾与困惑 我国<信托法>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由此理解,符合上述定义要素的各种形式委托理财行为均应属信托行为,包括资金信托和基金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托法>以立法形式在以所有权"一物一权"为特征的成文法系中承认了所有权的"二元结构"(名义所有权与实际所有权的分离).在对这种所有权二元结构的理解中,各种以信托为名的信托产品层出不穷.但若通过对这些信托产品法律关系的仔细剖析,目前所谓的信托产品并不具备信托所应具备的法律特征,均非真正意义上的信托产品,信托产品沦为融资工具.本文借助对信托法律关系的梳理,剖析并解释现行主要信托产品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期厘清对信托制度和信托产品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信托法》颁布实施后,我国信托行业得以进一步蓬勃发展。至2013年,为进一步满足信托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法三规"的信托法律制度体系。家族信托作为民事信托的一种新兴事物,给《信托法》带来了挑战。《信托法》难以对家族信托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和规制,操作性较弱。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家族信托给《信托法》带来的挑战,并据此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凭借发达的立法和司法制度,兼具灵活性与保密性的开曼信托法律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开曼的信托立法主要包括《信托法》、《反欺诈法》、《永续法》以及《涉外信托法》等,受托人制度是开曼信托法的核心.开曼信托当事人主要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和信托保护人,信托类型主要包括酌情信托、固定收益信托、慈善信托、特别信托和豁免信托等.开曼信托法律制度灵活,可实现多种信托目的,包括遗产、个人、金融、税务或者其他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进行《信托法》立法后评估工作,推动《信托法》司法解释与信托配套制度建设,是我国信托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基本路径2001年《信托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信托制度的正式确立,它与《证券投资基金法》一并在法律层面构建了我国信托活动的制度基础。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商事信托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是,信托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实践中,《信托法》自身存在的理解歧义和立法滞后等问  相似文献   

13.
《信托法》是对金融市场进行法律调整的法律之一。《信托法》的通过,使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分业管理的立法思路,在立法形式上得到了较完整的体现。《信托法》的出台,提升了信托关系法律调整的法规,确立了信托法律调整的制度,明确了信托概念的内涵,但《信托法》的对“信托”的定义上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4.
文晓芳 《时代金融》2008,(6):103-104
信托监察人制度是大陆法系信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陆法系的信托法均规定了信托监察制度,我国《信托法》也确立了信托监察人制度,但是我国的监察人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信托监察人制度仅适用于公益信托,其二是规定公益信托的监督机构为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本文从这两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荃 《金卡工程》2009,13(6):106-107
在信托法中,受益人可对受托人违反信托本旨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行使撤销权。它作为受益人最终的救济手段在信托法的适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信托受益人撤销权的概念与性质出发,结合我国《信托法》的相关规定,对信托受益人撤销权的行使与其法律效果进行一定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信托”这种来源于英国且颇具英国法律特色的财产管理制度和理念在中国渐入人心。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信托作为一种重要而又充满活力的制度的存在,并提供了信托业依法健康、稳步发展的制度路径。顺应这一形势,中国金融出版社适时出版了徐孟洲教授主编的《信托法学》(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一书。该教材是一部全面了解我国信托法和信托法学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与其他信托法学的著作相比,《信托法学》一书,具有以下的主要特点。一是理论深入。《信托法学》从具…  相似文献   

17.
信托活动中的主要法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简称《信托法》)的颁布与实施 ,是中国财产管理制度的创新 ,对中国信托业和资产管理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信托法》使中国的信托实践有了基本的法律基础 ,但完备的信托法律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信托财产所有权转移问题  国际通行的信托制度是建立在信托财产所有权转移基础上的 ,并由此形成信托最根本的法律原则———“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原则 ,即 :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要转移到受托人名下 ,但信托利益要由受益人而非受托人享有。《信托法》第 2条规定 :“本法所称信…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至今已二十周年。作为经济金融领域的重要基础法律,《信托法》诞生于我国信托法律制度尚处空白、信托业亟待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该法的实施为信托关系的调整、信托行为的规范以及信托当事人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建立健全我国信托制度、促进信托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信托法》施行二十年来,我国金融业飞速发展,人民群众财富稳步增长,信托业务需求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信托法中规定,对于应当登记的财产设立信托时,信托登记时,信托才设立.显然,在我国信托登记采用的是登记生效主义.然而,信托登记生效主义在未来并不利于信托交易的效率,信托登记对抗主义同样能够引导信托交易当事人进行信托登记,从而保证信托交易的安全.因此,信托登记生效主义应当适时予以修改.同时,应当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统一的信托登记机构,保证信托登记能够有效率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一、离岸信托发展的现状 中国企业与个人在避税地的安排主要是建立离岸公司,通过离岸公司进行避税或上市、投资操作.而对于在国外已被广泛使用的离岸信托,却很少被了解和使用.这一来是因为信托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我国《信托法》在2001年10月才正式颁布使用.二来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是根据大陆法系建立的,大陆法系的基础是一物一权制,对需要承认双重所有权的信托在法律界定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信托灵活多变的应用方式,也是大陆法系下依靠条文法进行断案所不能适应的.正因为这些原因,虽然我国设立了信托法,但在信托发展、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问题,使很多人对信托本身产生了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