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民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阶级实现了多元分化,形成当前的多阶层格局。农民阶层分化是形成合理社会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农民阶层分化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重境地。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城镇化建设、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和破除制度性障碍以疏通农民的阶层分化渠道等政策措施助推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双重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西部的农民阶层分化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农村转移人口的流向,以及农民群体的异质性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在此背景下,西部农村的社会整合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失衡、农村转移人口"融城困难"且"返乡无力"、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以及传统的农村社会整合力量式微等问题。需要从"东西一体"与"城乡融合"的逻辑出发,通过大力发展西部的职业教育、破除阻碍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制度藩篱、优化西部农村的居住布局,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助推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农民分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我国目前的农民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同质性农民的分化日益明显,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山东省农民分化的现状研究,把握农民分化的真实情况,正确估量农民分化的趋势,从而使农村政策的制定更多地着眼于变化了的农民,实现以农民为本位,重新认识农民,尊重、保护、教育、引导农民,把我国诱致性的农村改革进一步地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十年农村改革把工业化和商品化引入了中国农村,使农村出现社会结构变化和持续性分化。根据对全国5类地区12个村的入户询访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可将农民分化格局予以概括,即收入分化,职业分化,基层权威分化。但迄今,农民的意识演变仍明显滞后于现实发展。本文主要依据对农民分化的实证性分析,提出一些若干理论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国农村“两个转变”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必须变革农村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下面就如何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效率问题谈些看法。 一、现状 近年来,在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农民生产和社会交往扩大的同时,相当部分地区农村的社会管理却出现了滞后的趋势,并且已经在许多方面表露出来,使有关农村各项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社会持续分化和阶层、利益群体界限逐渐清晰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阶层关系出现了阶层之间利益分化及需求多样化与平衡及满足、聚合力与离合力、政治意识多元化与主流意识形态整合、有序流动的正当需求和层际间隐性壁垒妨碍流动等矛盾。这些矛盾增加了农村阶层关系紧张与冲突的风险,因此,本文认为,党和政府应从促进农村资源和财富在阶层间的合理流动和分布、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手段、加大政治整合力度、促进社会成员合理有序流动等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7.
一、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农村繁荣、社会稳定的带全局性的大问题,抓好了这一问题,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增收的速度反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着农民生活富强的程度。如果农民收入不能稳步增长,不能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就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国家宏观经济适度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农村市场广阔,把扩…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增收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当前,全国有5800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省农村年均人平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还有86万户411.2万人。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党和政府的首要问题。要使这一问题更好地得到解决,在宏观的政策层面上和微观的操作上,主要应做到“两减两加两提高”。一、减轻农村就业压力,加快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实行的是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农村人口占了约七…  相似文献   

9.
1990年9月6日~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山西省原平县县委,县政府联合发起的“农村社会组织与社区整合”研讨会,在原平县召开,与会代表就农村社区整合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农村社区整合社会整合是西方社会学功能派理论提出的概念,是指对社会内部已分化了的各个不同部分进行新的综合,维持各部分间的协调,使各个部分形成功能互补的整体,从而使社会稳定地发展。社区整合是指在一个社区范围内实现的社会整合,对于如何研究、探讨中国农村社区的整合,代表们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推动农民群体分化,农民群体分化进而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了推动农民市民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民市民化成本,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城镇居民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组织共同分担支持,真正体现城镇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市民关注农民,实现农民群体分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达到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分化和农民负担问题成为了中国农村出现的两大突出问题。虽然学界对农民分化和农民负担问题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对这两者的研究却是分别进行的。往往是社会学和政治学研究者在研究农民分化问题 ,研究集中在农民分化的原因、阶层结构和特征等方面。往往是经济学研究者在研究农民负担问题 ,研究集中在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革方案等方面。农民分化和农民负担的研究被局限于各自的领域 ,对农民分化的研究没有涉及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制度 ,对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制度的研究也缺乏农民分化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农民分化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农民分化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而且农民分化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增加0.634个单位;(2)在反映农民分化的三个可观测变量中,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进行农地流转的概率就会分别增加0.394和0.358个单位;(3)反映其他潜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地产权稳定性的认知、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和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等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农地流转政策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民特点,积极促进农民各阶层职业结构的合理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内部已经开始分化。在一定的市场冲击下,分化的农民往往在利益的诉求上保持一致,这都基于合作组织之间、农民之间的联合。伴随着不断分化的农业,基于农民的异质性要求,让合作组织机构有更多的目的,更多的层次。本文对韩国的基层合作组织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分析,对防止农民合作组织机构发生异化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同时对农民阶层发生经营分化以及异层分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实现分利、合作、互补、共赢是合作组织与合作组织之间、合作组织与农民之间要达到的最佳状态的结论,以期为广大农村合作组织机构的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韦伯“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化理论为基础,以职业、收入、财富为标准,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阶层分化进行了定量评估,并采用Ordered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阶层分化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经分化为三个群体,且呈现“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其中,个体的文化程度、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家庭拥有的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是影响农民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因而,政府应提供更加均等化的教育资源,优化制度环境,打通农民阶层流动的渠道,以提高我国社会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Logistic模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民分化与土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对土地的流出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意愿也对农民的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存在正向的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分化的影响更为显著;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之间也存在着互相促进的作用。据此,提出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整合农村土地资源、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村庄集并社区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农村住房建设工程,立足于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统筹发展,被称为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三次农村革命,是对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农村治理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本课题在对山东省农村住房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对农发行信贷支持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体制转轨期,市场化资源配置使农村社会利益分化日益加剧,甚至在一些方面发生了利益冲突。在利益分化和冲突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利益受损最为严重。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开端的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强化利益协调,理顺农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农村社会中日益严重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促进农村社会的公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民分化的必然趋势及政策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分化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二是入世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转,将进一步加剧农民分化;三是要正确引导农民分化,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农民负担重问题在中央文件三令五申的减负呼声中依然迟迟难以解决?笔者认为,农村政治社会管理体制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不合理性是其制约“瓶颈”。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变革农村政治社会管理体制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是解决我国农民负担重的根本出路。一、变革现行农村政治社会管理体制摊派和反摊派,是目前农村最大的矛盾。于是在乡镇政府和农民之间,出现了一个“正反馈”式的循环:农民越是反对摊派,乡镇政府就越需要扩大强行实施摊派的干部队伍,而这又势必加重农民头上的摊派负担,引起农民更强烈的反对……。显然,这种循环…  相似文献   

20.
东部地区农村民营经济发达,农民阶层分化具有"村庄里的分化"、"高度分化"、"富人在村"和"上层农民规模大"等特点。与城市陌生人社会的分化不同,农民分化首先是"村庄里的分化",村庄熟人社会具有信息对称、互动在场和价值贡献三大特征,它们影响着农民对自身阶层的认知与定位。"高度分化"是对东部农村阶层分化本质属性的概括,说明下层农民与上层农民差距甚大。"富人在村"意味着上层农民要参与村庄的社会性竞争和公共资源分配。而"上层农民规模较大"则使得上层农民在村庄中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他们的价值标准上升为村庄的价值标准。这样,下层农民在与上层农民的价值比较中达不到上层农民引领的价值标准,由此产生生存性压力和对上层农民的怨恨情绪。上层农民则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竞选担任村干部,并总体性占有村庄优质资源,构成对下层农民的排斥和剥夺。东部地区农村出现阶层固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