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玲 《新疆金融》2008,(1):36-37
人民银行系统成立内审机构以来,审计职能从主要以财务审计,以就账查账的方式逐步过度到人民银行依法履行央行各项职责情况的审计,为防范风险,堵塞漏洞做出很大努力。这些审计项目的种类主要分为全面审计、履行职责审计、离任审计、财务专项审计、业务专项审计、信息技术专项审计等,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真实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稳健高效的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要有新的审计理念,要有创新精神,要对基层人民银行业务非常了解,这就对我们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要做好基层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后,人民银行面临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对内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要积极优化内审环境,改进内审监督,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底人民银行体制改革时新增设以来,内审部门立足于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以资金、财务、金融监管的运作情况为重点,以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后续审计、离任审计和内审调查,查错纠弊、堵漏补缺,在防范人民银行自身的金融风险,确保人民银行廉洁、公正、高效地行使金融监管职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逐步确立了内审工作在人民银行内部管理中的重要监督地位.但与其它任何一项工作一样,随着金融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特别是随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金融服务等职能的不断调整和转变,起步较晚的内审工作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对策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环境是指一种应用计算机数据应用的环境,是由计算机系统应用软硬件以及有关的管理制度、组织模式所构成的计算机系统。随着计算机在人民银行各业务领域的广泛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环境由原来的人工处理逐步导向了应用计算机处理,使得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成为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主要导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以看出,通过开展确认或咨询活动,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内审工作正处于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的内审转型阶段。内审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武汉分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同级审计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同时在今年的工作目标中也提出了要把履职审计和绩效审计结合起来,自从1998年基层人民银行内审机构单设以来,已形成了全面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等审计模式,但随着央行职能的转换,业务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业务的内容和结构的变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笔者根据长沙中支辖内三个县支行目前内审工作现状及开展同级审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因为在人民银行开展同级审计还刚刚开始,因此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基层央行内审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进内审工作的全面转型和深化发展,人民银行制订了《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目标是使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在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虽然说内审工作转型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基层央行推进内部审计转型,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有效利用人民银行内审成果价值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审成果是内审部门按照规定的计划和程序实施审计检查而取得的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运行、组织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有关信息,主要包括整体评价、存在问题、整改建议及内审分析。目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不断深化,内审影响不断扩大,审计效能日益突出,而抓好内审成果的分析利用,不断探索有效转化内审成果的实现形式,是提高内审效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推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是2002年编写并在人民银行系统全面实行的,《操作规程》的实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工作规范,在督促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和内审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赋予的权限,严格合规开展各项审计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重新定位和人民银行内部业务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信息化建设要想在审计监督中发挥出前瞻性和实效性作用,让变化的业务得到及时、有效及跟踪的监督,客观上要求审计监督无论是在作业模式上,还是在软件研发上,都要与业务处理系统的发展变化保持同步。为此,笔者就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信息化建设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内审质量和效率提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主要是想通过对内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传统审计监督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开展征信管理审计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内审部门对征信业务审计开展较少,征信审计滞后于征信业务发展,人民银行如何延伸审计工作.积极开展征信审计监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底,人民银行增设了内审部门,其职责定位是对管理者的再管理.对监督者的再监督.对各项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防范.对各类违规问题进行检查、纠正和处理。内审监督的重点是对资金、财务、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几年来,内审部门通过全面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审计监督,随着审计监督工怍的不断深入.内审部门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审计风险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内审机构自1999年人民银行体制改革成立以来,各级内审部门对内审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理论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但随着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级人银行全面依法履行好央行职责。针对目前离任审计的滞后性和全面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的现状制约了内审部门在促进各级人民银行及其各级领导依法履责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对人民银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就成了摆在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面前的一个崭新话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话题。笔者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抛砖引玉,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处理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内控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普及运用统计抽样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合理地运用统计抽样技术,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提升人民银行内审整体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系统近年已逐步投入使用,几乎所有业务数据、会计财务等重要信息均已纳入各类数据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统一管理。信息传输数字化、信息交流网络化、技术应用普及化给运行管理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内部审计环境,对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将成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着力点,积极探索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创新审计方式成为人行审计转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借鉴国际内审准则原理和发达国家央行做法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了内审工作三年转型规划,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与进展,相继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风险评估工作试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规范》等文件,为推动和促进内审工作发展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但是,从人民银行内审转型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角度看,目前,内审工作中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不同程度的阻碍和困扰内审转型工作进一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面临新环境,要开创内审工作新格局,延续内审工作的良好作风,当从以下三方面人手:一、以人为本 (一)建立一支业务全面、作风清廉的内审队伍。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是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审计队伍。一是要抓好内审人员政治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邹婧 《西南金融》2011,(2):52-54
随着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深化与发展,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内审部门必须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提供综合的、全面的、有深度的内部审计信息,以达到改善组织治理的目的。在结合国际内审准则以及行业先进实务标准的基础上,对IPPF作为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标杆性及其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和形式、审计手段及审计人员素质培养等方面内容,就如何推进人民银行内审转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财务审计作为人民银行传统的内审项目,在严格财经纪律、监督财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审转型给财务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而财务审计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内审转型平台作出相应调整,不断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与水平.本文从解读内审转型与发展的内涵出发,审视当前财务审计的现实,提出有效推进财务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