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业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8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及4次高空气球搭载了6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种子,经地面多年的选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它标志着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将为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贡献。 一、农业空间诱变育种的概念 农业空间诱变育种又叫航天诱变育种或太空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带到200~400公里太空环境,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因素)对农作物种子的诱变作用后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农业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是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新兴领  相似文献   

2.
一、航天育种及其成功范例 航天育种,又称太空育种,或空间诱变育种。它是把精选的优质种子放在返回式卫星或者高空气球上,送入200-300公里的太空轨道,经受微重力、高真空、强幅射等各种太空特殊条件飞行15天后,返回地面。在太空特殊处理后的种子会引起生理性状及遗传性状的变异,其染色体畸变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有益变异增多。在地面对有益变异的种子进行先育,能培育出优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掌握航天器返地技术的三个国家之一(中、美、俄)。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太空诱变因子作用下,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利用有益变异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高技术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新兴领域和重要方向,航天育种可以加快农作物新种质的塑造和优良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育种技术近日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 个航天育种新品种, 通过了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 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 0 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航天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240 万公顷,增产粮食13 亿公斤, 创直接经济效益21 亿元。中国的航天育种始于1987 年,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航天育种研究的国家之一。自1987年起,在国家863 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技工作者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搭载植物种子、菌种和试管苗等,开展航天育种,经过多年地面种植筛选, 截止今年5 月初, 已经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审)定的新品种达到6 0 个,其中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占18个。航天育种是把地面种植的常规品种经过选择后,搭载于飞船或者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经过重粒子、高空磁场、超真空等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处理,使自身基因产生变异,然后对有益变异的种子进行选育,经过4 ?8 年的选育,培育出合格的航天农作物新品种,所以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航天育种前景发展广阔 航天育种亦称太空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等返回式航天器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种子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植物育种新技术.航天育种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有效创造罕见突变基因资源和培育植物新品种方面,航天育种方法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突显出良好的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并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试验.2006年7月22日,我国首颗育种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成功,我国航天育种也因此而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超级稻“Ⅱ优航一号”单产创世界纪录福建省农科院从1996年起开始航天育种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贮备了一批性状特异、类型丰富的优异种子,为开展超级稻航天育种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2002年福建水稻航天育种研究课题入选国家“863”计划。几年来,该院科研人员利用原有恢复系材料(明灰八六)通过卫星搭载返回的种子,在福州、海南等地不同生态条件培育(种植),产生多种类型变异。这些变异通过专家的选育,可直接选择成为有价值的新组合(品种),或通过复合杂交来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变异材料,产生比原有亲本性状更加优良的新组合(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不但使国人的航天梦变得更加真实,同时也使敦煌种业的太空育种梦变成了现实。根据敦煌种业与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签订的航天育种协议,公司的19个品种被“神舟”四号带上了太空。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进行航天育种实验的种子企业。正如敦煌壁画中飞天一样,敦煌种业以一个崭新的现代化企业的形象崛起在中国的西部,用4年多时间,迅速发展成为带动西部种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适逢敦煌种业即将挂牌上市之即,本刊记者走访了敦煌种业的董事长王大和。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载人航天的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地球及其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认知整个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从事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开发太空及其丰富的资源。载人航天飞行由载人航天系统实施,载人航天系统由载人航天器、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和回收设施、航天测控网等组成,有时还包括其它地面保障系统,如地面模拟设备和航天员训练设施。  相似文献   

9.
商业化育种是针对国内传统育种即经验育种而提出的新的育种思想,在我国主要作物育种实践中已经开始实施。《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培养作物育种专门人才的最主要的教科书。为适应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要求,在《作物育种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商业化育种相关知识的教学。文章结合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商业化育种的由来、育种模式及特点进行了归纳,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培育与时俱进的育种学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索、研究、试验等的往返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广昌太空莲     
广昌太空莲,又叫航天白莲,是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合作研究培育的白莲新品种,是高科技的结晶。 1994年,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在老建部门的扶持下,实施科技扶贫项目“白莲新品种开发”,他们选送了 442粒白莲种子,搭载我国“ 940703”号科学实验卫星,在太空中持续 335小时 35分钟,绕地球 238圈后返回地面。 经卫星搭载的白莲种子回收后立即破壳催芽进行地面选育、试验、研究。经过几年的地面种植、选育,结果从白莲地下部分的藕到地上部分的叶、花、莲、籽粒等各个部分均产生广诱变异。目前,已培育出六个太空莲新品种:太空莲 1号、 2号、 3号、 7号、 9号、 36号。其中太空莲 1号、 2号、 3号表现十分优良,于 1998年通过了江西省科委的成果鉴定。该项目研究列入了国家 863计划。 今年,广昌县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与县白莲科学研究所合作繁育太空莲 1号、 2号、 3号,面积达 300亩。目前,太空莲长势喜人,花繁叶茂,硕果累累。主要表现为:生育期和采摘时间长,花多、蓬大,结实率高,平均结实粒达 88%,平均粒重 1 05克。特别是太空莲 3号具有颗粒大、农艺性好、产量高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飞天英雄杨利伟邀游太空20多小时的“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结构状态良好。舱内搭载的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而联合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纪念邮票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一一亮相。  相似文献   

13.
隆冬时节,在重庆大足荷花山庄的太空育种大棚温室里,仿佛春天已提早来临,随中国第21、22颗返回式卫星上天的第一代“太空荷花“,正娇艳盛开,美丽无比.此时,心情象花儿一样灿烂的是53岁的重庆农民罗登强.罗登强是中国私人太空育种第一人,他用七年时间探索和培育新品种荷花,并花三年时间,把荷花种子送上太空育种,终于实现了让荷花四季开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比传统育种更安全可靠人类从事遗传育种活动,已有了上万年的历史。在遗传学创立之前,人类的育种是相当盲目的,完全是凭经验对品种进行挑选,也就是所谓"人工选择",例如在每年收获的季节,把那些产量高、长势快的植株的种子保存下来供来年播种。遗传学创立之后,  相似文献   

15.
太空经济, 就是在太空中形成的经济形态. 是指依靠航天技术, 在太空活动中所创造的产品、 服务和市场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 太空经济主要包括空间技术与产品、 空间应用、 空间科学三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 还包括由于进入太空、 探索太空、 获取太空资源等而衍生的技术、 产业和经济效益. 太空经济时代是人类基于信息社会向太空探索、 拓展、 开发的一个新的征程, 呈现出基础性、 强关联性、 高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谷维 《中亚信息》2005,(2):16-17
2004年12月23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签发了关于加强棉花育种措施的政府令。命令指出,由于农业和水利部、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加工业协会、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质量管理中心、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部长会议和各州政府领导没有及时进行管理,导致棉花选种育种、新品种和良种开发、选种育种的安全措施及棉花种子的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不能令人满意。从事育种和良种开发的科研所及种子生产企业领导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育种法》和《育种标准法》的规定并没有得到贯彻。同时担任棉种精选、计量、加工以及播种前其它工作的轧花厂也需要进行改革,走专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太空教育     
《中国经济信息》2013,(13):12-13
6月20日,学生们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设立的太空授课地面课堂现场接受太空授课。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据悉,为确保太空授课活动顺利实施,神十航天员进行了认真备课,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为太空授课活动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航天员完成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运动、太空陀螺运动、太空制作水膜、太空制作水球等实验,向青少年讲解背后的物理  相似文献   

18.
人·事     
实践十号卫星发射成功4月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着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实践十号卫星)拔地而起,照亮夜空。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据悉,实践十号卫星主要的科学目标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  相似文献   

19.
空间环境模拟技术在国际和国内载人航天、医学工程、军事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该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我国也研发出了各种先进的环境模拟设备,用以检测和预示产品的环境适应性。20世纪中后期,国内加大了火箭、卫星等航天产品的研发力度,使环境模拟设备在航天等领域中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加。文章从我国空间环境模拟技术的特点入手,分析该项技术在国内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最后针对未来环境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展开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天津经济》2011,(12):2
航天精工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精工")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集高、中端紧固件研发、制造和检测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属单位包括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694厂)、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3536厂)、德国ACETRA有限责任公司(ACETRA GmbH)、航天精工(天津)制造有限公司、航天精工有限公司营销公司、航天精工有限公司研究院(筹);拥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标准紧固件研究检测中心。现有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2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