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关村》2008,(12):12-12
据《南方都市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做客中山大学“南方论坛”,大放厥词,“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是垃圾”。“企业倒闭潮和金融危机没啥关系,人民币升值、外汇管制、新《劳动合同法》颁布才是祸首”!“金融风暴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谈到借鉴国外经验时,张先生疾言厉色,“中国好的制度都是自己发明的,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0,(7):13-13
日前,网上曾流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晨练时遭人拍砖头而昏迷”的消息.还煞有介事地说.袭击者身穿T恤.写有“中华网除奸团”的宇样。当天.吴敬琏夫人周南通过凤凰网辟谣,称吴教授是日上午参加学术活动.一切如常。记得前年盛夏时节,吴敬琏教授曾因“涉嫌为美国担任间谍被调查”的谣言而伤害过。这种恶意诅咒有意思吗?只能让人联想起“民粹主义”的卑劣行径。吴敬琏教授被誉为“眼睛盯着真理的学者”.无所畏惧坚定不移地“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中关村》2009,(2):48-48
改革开放之初,一说起“市场经济”,如遇大敌,等同“资本主义幽灵”、“帝国主义帮凶”,与我们信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水火不相容,岂能同日而语!在那“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岁月,不要说老百姓,就是经济学家、高级干部,要接纳“市场经济”也是要“灵魂闹革命”、“脱胎换骨”才行。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发轫算起,邓小平同志用了10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萧惑之 《中关村》2012,(8):64-64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结束了在“世行”任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工作回到祖国。我先是拜读了他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欢迎林毅夫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温和地坚持”己见。令人十分感动。这让我想起陶渊明先生那篇传世的《归去来辞》——这是一部“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抒愤懑之作,其不肯“同流合污”的积极暨“乐天知命”的消极,影响了诸多的知识分子。日前,又读到林先生与新华社记者的对话。激情满怀,是一篇充满爱国热情的新“归去来辞”。  相似文献   

5.
萧惑之 《中关村》2009,(7):110-113
中国发展出版社,响应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先生的倡议,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旨在“继续推进这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出版一套“中国经济学家改革论丛”,《厉以宁改革论集》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日前读到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文字——《仇富浪潮从本质上利于腐败分子》。原本讲的是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多有精当的论述,诸如“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民营经济是就业的主渠道”,“民营经济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民营经济改善收入结构”等,都让人信服。可是在谈到“民营发展面临机制体制问题”时,认为一旦“双轨制”造成的“寻租环境”被人利用,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8,(4):12-12
本刊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昔有“厉股份”的雅号,概言他对中国经济发展股份制改革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两会”期间.厉以宁教授被媒体“围追堵截”,讨教对当前“重大问题”的看法。果然不负众望,厉以宁教授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  相似文献   

8.
萧惑之 《中关村》2008,(11):83-83
中国改革30周年,按古人的话说我们已进入“而立”之年。如何由“而立”迈向“不惑”,这将是国家面临的一个战略问题。因此,总结中国改革的成功与不足,就成了国人最关心的事情。最近,拜读了“10位经济学家关于改革的思考”,发人深省,受益匪浅,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8,(8):13-13
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业界享有“诗人”的盛名,一部《厉以宁诗词解读》足以见证。目前,厉先生在一次工商联会议上的讲话中,借助寓言故事,妙语如珠,把民营企业要转变观念的道理,讲得栩栩如生。“龟兔赛跑”是一个妇孺皆知的老故事,可是厉先生赋予新的寓意。龟兔的第一次比赛,兔子因骄傲而败北。第二次比赛,兔子吸取教训,不再睡觉,一口气跑到终点夺金。  相似文献   

10.
萧惑之 《中关村》2014,(6):62-62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紫光阁论坛”上提出“道德力量调节”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的社会有三种调节方式。第一种是“市场调节”,靠一只无形的手来支配资源的配置。第二种是“政府调节”,靠一只有形的手即政策、法规、法律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勒川 《中关村》2008,(4):24-33
何为“草根”?据说有两解。一说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那么“草根经济”的引申义也就与“民营经济”划上了等号。“草根”的另—个注解,那就是有着野草一样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那该是何等强大!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11,(4):23-23
经济学家吴敬琏有“吴市场”之美誉。独家观察,日前著文《辩证地看以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提出政府经济调控,慎用“看得见的手”,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吴敬琏认为“对行政干预的功效要辩证地看”。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13,(11):64-64
财经网日前发表瑞银集团特约经济学家汪涛的文章说,“十一”黄金周期间,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则尤为火爆。事实上早在黄金周之前房地产市场就已不断升温。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当中,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11,(12):46-46
FT中文网报道:世界上两位最知名的经济评论人士从地球的两侧对中国及其增长前景发表了悲观言论。在赫尔辛基日前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形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软着陆堪比“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纽约举行的一场会议上,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家Robert Solow发表于半个世纪前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一个重大发现:经济增长的动力,绝大部分应当归功于技术进步。据Solow称,在工业化蓬勃发展的1909到1949年间,人均工时产量增长了一倍,这其中12.5%的贡献是由投资增加引起的;而87.5%则完全归功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计算机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年代,通过IT厂商和信息化工作者的巨大成就,已经得到了印证。然而,当越来越多的IT巨头,把更多创新成果,以“摩尔速度”带给不同行业的公司用户、中小企业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用户“消化”、“转化”这些技术成果的“速度”,并不是按照IT创新的“摩尔速度”同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10,(1):12-12
虎年岁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公经济36条”出台5周年纪念。日前《中关村》记者拜访了病休两年多的著名经济学家、本刊特约编委萧灼基教授,日渐康复的萧老对民营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如数家珍地揆度“民营经济改变中国命运”的重要表现。“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就业结构开辟广阔空间”,“城乡二元结构发生动摇”,  相似文献   

17.
关村 《中关村》2010,(12):13-13
"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充分解决就业难题。国家每年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要确保就业的"底线"。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农民进城,就业问题怎样解决?"这位"大经济学家"扒拉“小算盘”,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家想想看,把政策放宽点,每一个中小企业多雇三五个人,全国的中小企业大概有1000万家,个体户全国就3000万个,每个人从自己的家里人当中增加一到两个帮手,就可以增加好几千万人就业。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09,(6):14-14
时下的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很大困难。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当前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指出,“由于政治风险、商业风险、交易成本风险,银行对于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确实不够积极,这是客观的原因。”他以成本风险为例,“银行和大企业签合同,一个亿的合同一次签完;如果和小企业签,500万的一次合同要签20次;而且贷款要跟踪企业情况,大企业跟踪一个就可以,而小企业要跟踪20多个,成本变得非常高。”日前读到中关村海淀科技园的一则消息:  相似文献   

19.
萧惑之 《中关村》2014,(4):62-62
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给国人的感觉总是“风景这边独好”,在去岁世界经济gdp排名榜上我国已然稳居第二,今年又传来世界货物贸易总值排位居首的喜讯。然而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就是被视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股市曲线“看上去很不美”,乃至于亿万股民大军发出一声叹息——“我们成为被高官、高管、经济学家、金融学者遗忘的群落”。  相似文献   

20.
关村  李春晓 《中关村》2010,(4):53-53
虎年春节的钟声余音缭绕,网民即对“小品王”的《捐助》表示不屑;嗣后,一些主流媒体连续发声加以挞伐。一直到“两会”期间,仍不绝于耳。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出一种民意,一种情绪;“民有微言,必有大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