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基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了我国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改变我国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对国际因素敏感性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1)相比于全球产出缺口,我国产出缺口对国内通胀的影响较大;动态分析显示,全球产出缺口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而国内产出缺口的影响较为稳定;(2)我国或全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显著改变我国通胀对全球产出缺口的敏感性,但二者协同程度的高低会负向影响我国通胀对全球产出缺口的敏感性.建议科学研判国际因素的外溢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协同性,保持政策定力,注重引导市场预期,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全球化视角,构建了一个通胀形成机制的逻辑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对产出缺口、流动性等通胀形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菲利普斯曲线,构建ADL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出仍是重要因素,不能因产能过剩而忽视潜在的通胀压力;货币并不必然造成通胀,但如果经济持续增长,货币充分进入实体领域则将化为现实通胀;资产价格对物价的影响显著并蕴含着巨大风险,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强化,并使得通胀具有自我形成机制,合理引导通胀预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SVAR模型,借助2005—2015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对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通货膨胀预期形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预期锚定;实际通胀率是影响通胀预期的重要因素,保持低而稳定的实际通胀率是关键;产出缺口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是一个由正向转为负向的过程,保持适度合理的产出缺口对稳定通胀预期具有重要作用;货币供应量变化对通胀预期具有时滞性,新增货币的精准使用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当是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梁骁 《甘肃金融》2023,(2):35-41
物价是根据产业链的特征拟定的,通过对价格进行预测分析则是物价实现的基础。文章主要以货币因素为参考构建非线性MG系统模型,对企业商品价格实时管理进行实验性检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CPI能将价格变动的信息反向传输到PPI,且平均时滞间隔周期为1—2个月,PPI对CPI具有向下推动传输的作用,平均时滞周期为1—4个月;(2)价格管理体制能显著地反应PPI对CPI的推动传输作用,产业链体制能较好地为CPI对PPI的反馈传输作用发挥更好的效果;(3)货币供给对PPI的影响较明显,对CPI作用较小,且当PPI变动时会影响货币供给量,当CPI变动时则对货币供给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的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通过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两次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但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产出的刺激作用逐渐减弱,效果有限。利率变量短期内会加剧通胀压力,长期对CPI的影响则不确定。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应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以此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考察全球产出缺口与国内通胀变动关系的基础上,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影响我国通胀变动的国内外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验证"全球产出缺口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计量结果表明,国内产出缺口、通货预期、原油价格和食品价格都是影响国内通胀变动的主要因素,贸易加权、进口加权、产出加权的全球产出缺口对国内通胀变动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还没有国内产出缺口高。对待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通胀变动,不仅要分析国内宏观经济均衡与波动周期,更要关注国际市场的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根据当前阶段的经济形势,分析了推动未来物价上涨以及预测未来物价变化的经济金融变量,然后对通货膨胀率与这六个经济金融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得到,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汇率等是推动了未来6个月到12个月物价上涨的动力,前者已经很大,后两者也逐步转向提升物价的方向,可见推动未来物价的因素逐渐显现;而产出缺口具有预测未来3个月到9个月物价变化的信息价值,虽然目前产出缺口还是负的,但已经大幅缩小,意味着未来物价可能上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人民银行各期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筛选出有关物价判断的措辞,并通过方差分析方法构建了我国央行信息披露指数。随后利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信息披露行为等变量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物价变动、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以外,央行信息披露行为同样可以对通胀预期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价格型以及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通过加强与市场的沟通,达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出、货币供给与价格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期内我国产出的变化与物价、货币供给量变化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短期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实际产出增长率有积极的作用;短期物价增长率对实际产出增长率有抑制作用。模型中还给出了短期向长期转变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2022年初美国通胀创出40年的新高,国内不少人认为,这是美联储超发货币造成的。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经济数据、美联储扩表和缩表过程对通胀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中美货币创造特征的比较,发现国内普遍存在对美联储政策特征和美国通胀原因的误判。从历史经验上看,货币因素可能并不是触发通胀大幅上行的最为根本的原因。而之所以补贴退出后,美国CPI仍创新高,主要源于劳动力报酬的刚性增长,美国这轮通胀实际上是通过“财政补贴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劳动力成本——带动CPI上涨”这条主线索来实现的,房价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对疫后劳动参与率变动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三分之二的缺口事实上很难回补,这可能会对美国通胀增速中枢带来中长期影响。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对于控制通胀较为有效,但政策实施是一个相机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全面衡量与真实的通货膨胀在衡量通胀的各种指标中,CPI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除采用CPI外,全面衡量通货膨胀一般  相似文献   

12.
物价稳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本文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货币供应量(M1、M2)、外汇储备、汇率对物价(CPI)的影响,发现货币供应量增加是CPI上涨的格兰杰原因,对CPI的冲击比较明显;外汇储备增长不是CP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CPI上行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实证分析了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总体适应性和部分高通胀成员国存在的真实汇率自动调整机制,并利用已有的文献成果,总结探讨了这些成员国的高通胀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操作有其坚实的经济基础,进而呈现出总体的适应性,但是,统一货币政策与部分高通胀的非核心成员国的需要之间,也存在局部矛盾。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高通胀成员国存在着自动逆向调节其物价乃至产出水平的地区调整机制———真实汇率机制;Balassa—Samuelson效应在部分高通胀国家的通胀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杜永潇 《投资与合作》2011,(11):13-13,15
本文通过VAR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受自身影响较大,具有明显惯性特征,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对物价无明显影响,在长期中却会对物价产生持续影响,上一期产出缺口、燃料原材料价格对通货膨胀影响明显.而热钱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5.
通胀预期形成机理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的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居民通胀预期季度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居民通胀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以往的通胀经历、汇率波动、资产价格、国际油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形成均有明显影响;货币供给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幅度不大但较为持久,产出缺口、工资水平、粮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的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居民通胀预期季度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居民通胀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以往的通胀经历、汇率波动、资产价格、国际油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形成均有明显影响;货币供给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幅度不大但较为持久,产出缺口、工资水平、粮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政策     
《证券导刊》2008,(34):6-6
交行研究部: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交通银行研究部10日发布研究报告称,CPI连续四个月显著回落,物价逐步企稳,宏观调控效果显著,货币没有进一步紧缩的必要。此外,CPI显著回落,但PPI仍然处于高位,通胀压力出现结构分化,近期稳定物价基  相似文献   

18.
《新疆金融》2011,(8):5-25
当前价格上行压力仍然较大。今年3-5月,CPI同比涨幅继续扩大,环比涨幅明显超过历史同期平均水平,环比趋势周期项持续为正且涨幅不断扩大。其中,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和蔬菜价格反季节上升导致食品价格高位运行;非食品价格上涨范围扩散、涨幅持续扩大,对CPI上涨的贡献度已超过2003-2004年和2006-2008年上二轮物价上涨。展望下半年物价走势,总体看物价稳定的有利因素在逐渐增多。一是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运行在库存调整作用下已开始温和放缓;二是通胀的国内货币条件已基本回落到正常区间;三是在全球流动性逐渐收紧、新兴经济体增长降温的影响下,输入型通胀压力可能有所减弱;四是上游价格涨幅放缓效应将逐渐释放。尽管有利物价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本轮物价上涨的惯性可能较强,一是当前通胀预期虽略有缓和但仍然较强,在这一背景下各种意外冲击对物价走势的干扰作用可能被放大;二是本轮物价上涨伴随明显的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三是尽管增量货币供给已回落到正常区间,但前两年为应对危机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存量仍可能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力量;四是如果发达经济体复苏继续放缓,不排除美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上涨的可能。综合以上对有利和不利因素两方面的分析,下半年物价走势在波动中缓慢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国货币形势呈现出"宽货币、紧信贷"的特征,且缺口呈扩大趋势.在信贷相对从紧、资本市场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民间融资在弥补资金缺口、为保持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支持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民间融资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本文试图分析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宏观层面的产出、利率、物价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收入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于更好的对其加以规范,促进其为经济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产出缺口-通胀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AS曲线),构建了产出缺口和通 胀率的SVAR模型,并将识别结果同B-Q约束条件下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来探究我国近 三十多年来宏观经济系统中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胀动态的效应。主要得出以下结 论:第一,供求冲击之间高度相关;第二,需求冲击是我国通胀波动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存在 持久稳定的效应。第三,供给冲击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第四,我国存在相对陡峭 的菲利普斯曲线(AS曲线)。第五,产出缺口与同比CPI对我国经济状况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