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昊摘 《企业文化》2007,(12):56-57
老子哲学之"无为而治"思想素为中华民族所崇尚,所谓"无形胜有形,柔弱胜刚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不阐释一个道理:事物的最高境界,往往不着痕迹、  相似文献   

2.
商界她时代     
《经营者》2006,(5)
《老子》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相似文献   

3.
为与无为,治与不争,在《老子》中有十五章多次涌现有关的重要词汇.《老子》八十一章里的十五章中,论述的事物不少,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全部内容,只是以"治"作行为对象和行为目标,思考为与不为、争与不争这两个问题. 不难理解,老子所谈的"治"是广义的,旨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宏伟行为.辩证地说"无为"实是"为"的特殊方式. 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从行为动机、行为策略、行为目标、行为效果诸方面综合分析,老子在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的过程中,是主张"为"的.但不是一般的平庸作为,而是超凡、超前、超越、超然的大为、奇为.  相似文献   

4.
弱胜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处于弱势而把自己摆在低下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箴言     
《秘书工作》2012,(9):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必始于分毫。——葛洪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韩愈其心不敢失于一物之细,而后可以胜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6.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孔子《礼记·表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相似文献   

7.
论柔性管理及其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家老子曾说:"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是的,滴水穿石就是柔弱胜刚强的最好例证.柔性管理正是这种思想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8.
王东 《中外企业家》2013,(7Z):18-19
<正>《道德经》是公认的中国以及全人类的思想和教育的结晶,充满深沉而厚重的治身、治家和治国智慧。本文从老子《道德经》中初步归纳出了几种领导观念,包括:修身与治天下并重的观念;笃定守一,少私寡欲的观念;处下不争的观念;言传不如身教的领导观念。企业家通过学习这些的领导观念,加强个人心性修炼,以提升个人领导力的努力方向。《道德经》是公认的中国以及全人类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东方圣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依然充满着深沉而厚重的治身、治家和治国智慧。即使在今天的西方发  相似文献   

9.
老子曰:"治人事天。"(帛书本《老子》第61章)即:治理国家,管理人类社会,其实质是为天下民众服务。在老子看来,对国家的治理,对人类社会的管理,其实质就是"服务"两个字。遗憾的是,2 500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名人名家解注《老子》此句时,老子的这一伟大思想均未被解读出来。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把"治人事天"解释为"夫人莫不有视、听、思。目之能视,耳之能听,心之能思,皆天也。然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  相似文献   

10.
我在攻读博士期间撰写的论文《老子"母亲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研究》,对老子管理思想的前提假设、实现路径、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归纳出一套完整的老子管理思想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道法自然"是老子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管理之"道"),由此可以推导出"自然论"的人性假设;"柔弱""慈爱""节俭""谦下""无为""不争"等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之"德");最终管理目标是实现"无为而治"(管理之"治").  相似文献   

11.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自然万物中,老子独青睐于水,以水为喻来展现他所推崇的上善。  相似文献   

12.
上善若水     
道家鼻祖老子在世间万物中最崇尚的是水.他在《道德经》中多处讲到水,提出了“上善若水”的理念.老子所说的“上善”即为“最善”,他认为水具有最善良的品性.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对水作了深入论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几近道矣.  相似文献   

13.
曹勃昊 《企业导报》2013,(8):262-262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折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对于哲学、艺术、审美等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美学是哲学在艺术和审美上的延伸,老子的美学观念同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核心——"道"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老子的"道",就是以自然之美为核心内容的美学思想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老子《道德经》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人们对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有人认为他的思想是唯心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既是唯物主义又是唯心主义。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派生出来的。他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四章》)。这是说,"道"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具体存在的物质,它是  相似文献   

16.
向中  向红 《企业文明》2013,(2):34-37
为与无为,治与不争,在《老子》中有十五章多次涌现有关的重要词汇。《老子》八十一章里的十五章中,论述的事物不少,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全部内容,只是以"治"作行为对象和行为目标,思考为与不为、争与不争这两个问题。不难理解,老子所谈的"治"是广义的,旨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宏伟行为。辩证地说"无为"实是"为"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有其保守消极的一面,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被动的出世情绪,但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它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管理国家或一个组织要从细微处,容易处着手,一定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凡事要舍末求本,要去伪存真,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CEO,要学老子,要悟"道",要顺势而为,要相信人定不能胜天,要判准大势,要看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杨鹏 《英才》2007,(8):127-127
对企业界来说,老子哲学与企业老总的关系远比与普通职工的关系大。 在《论语》、《庄子》、《史记》被讲成畅销书的时候,《道德经》仍然只是被人们只言片语地理解着。但是,不能否认,这也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奠基之作。时至今日,它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由于《道德经》是一本修身治世之作,它对于当代的企业家以及关心企业管理或者有志于成为企业家的人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英才》从本期开始邀请杨鹏讲《道德经》。杨鹏是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的研究员,在专业领域研究之外,对于《道德经》也有很深的研究,最难得的是,他能将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老子》(又名《道德经》)言仅五千,却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老子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老子》主要是一本讲哲理的书;后人则从书中深入发掘,站在不同的角度上,阐发了《老子》所蕴含的丰富思想精华。比如,始于国外的关于老子管理思想的研究,经过中外人士的共同努力,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著述颇丰。本文则试图探讨为众人所忽略的老子思想的又一层含蕴——老子的营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