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1)在全国范围内,现阶段土地财政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调递增的关系,暂时否定了本文所构想的土地财政库兹涅兹曲线假说;(2)在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虽然呈现出不同的曲线形态,但就现阶段而言,三大区域的土地财政指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都呈上扬之势;(3)城镇化、工业化在全国及三大区域对土地财政指标发挥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作用的影响。研究结论:要化解土地财政引发的各类矛盾与问题,应该从财税体制、政绩考核体制和土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入手,充分考虑区域差异,系统构建分类治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化制度体系和管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际房地产税收对我国的借鉴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问题一直受到政府、民众、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很快,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投资性需求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房价攀升等一系列问题,除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财政分权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房地产市场形成时间较短、行业自身管理能力有限等原因外,房地产税收制度不成熟也是一个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高压政策难抑土地违法,“圈地”“租地”狂潮致使农村土地流失严重。面对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我们应当采取配套协调、完整周密的公法、私法制度措施予以规制:重点是要完善土地违法督办、督察制度,改革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土地保护责任制、加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自我克制;但更根本的是要建立以完全所有权为核心的财产权机制,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高压政策难抑土地违法“,圈地“”租地”狂潮致使农村土地流失严重。面对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我们应当采取配套协调、完整周密的公法、私法制度措施予以规制:重点是要完善土地违法督办、督察制度,改革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土地保护责任制、加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自我克制;但更根本的是要建立以完全所有权为核心的财产权机制,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为拓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来源,2020年国家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2001—2017年相关数据,描述激励约束机制下的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发展历程,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乡村自身三个层面识别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潜在障碍因素及总体运行框架,阐释各项潜在障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时间序列上各潜在障碍因素数值变化趋势。采用熵值及理想解相似排序法测算三个层面障碍程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17年影响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三个层面的障碍作用同时存在,但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与乡村自身的障碍程度呈现“此消彼长”变化趋势,导致总体障碍度没有显著变化。随着土地财政资金规模的增长,对于以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障碍逐年减小,表面现象上最主要的障碍是乡村自身发展较滞后的现实情况,实质根源是国家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及分权财政体制和经济增长为主的政绩评价体系。从完善土地财政形成制度根源、优化考评监管体系、征收保有环节房产税、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推动低效农村...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政的形成、危害及改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土地收入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重要一项,在各地方政府财政中占有很大份额。在财权与事权搭配不合理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积极谋求其他方式来增加收入,土地增值税便成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法宝。"土地财政"造成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并易于滋生腐败。打破"土地财政"必须改革财政分税制,统一整合房地产税或物业税,重构政绩考核体制。  相似文献   

7.
在阐明了地方政府在林地征占用中存在盲目征地与低价征用、创租与寻租、规避与违反国家法律等行为偏失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偏失的原因——林地产权不明晰、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公共利益的界定模糊等,提出了通过明晰林地产权、健全政绩考核制度、确定公共利益的界定规则等矫正这类政府失灵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财政"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环境下经济体制、组织制度内外矛盾的综合结果反映。在短期内的确推进了地方政府城市化进程,为地方经济快速增长注入全新的生机和活力。长期来看,地方政府依赖土地的财政行为会引起地方政府官员扭曲经济发展方式,阻碍整体经济运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形成动因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文献梳理,基于逆向软预算约束理论,探索引发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逻辑链,试图构建解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成因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分析转型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实质内涵与演变历程;从弥补地方财政支出、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正面效应;从侵害农民利益、诱发土地寻租与腐败违法、形成地方政府届际不公平、导致经济实体空洞和金融风险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建立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和界定政府对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及征收形式方面,提出改革与完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当前环保领域十分突出的问题.而农村环保政策和制度的缺失、环境监管体制不健全,现行的GDP政绩考核制度存在缺陷等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次原因.建立和完善包括基础政策、核心政策和辅助政策为内容的环境政策制度体系,以及有关农村和农业经济活动中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的经济机制;从而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辽西走廊地区传统农业存在着经济效益低,环境问题严重等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开发葡萄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分析,认为葡萄种植业是辽西走廊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效益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酒葡萄栽培—加工—销售与鲜食葡萄栽培—贮运—销售两种开发模式,并对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战后乡镇自治运动中的保甲制度--以嘉兴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焕鹏 《中国农史》2004,23(3):96-104
本文运用大量档案资料,分析了战后保甲制度在嘉兴地区的运作情况。在文中作者着重分析了保甲机构在战后保甲运作过程中的变动,保民大会在战后的具体运作,以及保干事和保长在保甲运作中的具体作用,从而对战后国民政府推行的保甲自治的实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的过剩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测算,分析了转移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快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聂华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5):410-412
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区分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引入消费者剩余、边际生产力、产品分配净尽理论及资源的稀缺性等概念,提出用总效用而不是边际效用计算森林环境价值量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不合理的,会夸大森林环境价值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嘉兴市中心城区南湖区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南湖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和保护情况,依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原则和划入划出标准,初步形成了嘉兴市中心城区南湖区部分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早期稻作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到来,黄河中下游地区迎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虽然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以旱作农业为主体的,但在粟作农业发展的同时,稻作农业也在孕育发生。从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直到夏商时代,尽管其间气候状况发生过冷暖波动,稻作的发展也存在有起伏变化,但在整个全新世大暖期,稻作农业基本上都在逶迤发展着。实际上在全新世大暖期存在着一个粟稻混作区,其范围随着气候变化虽在不断波动,但大体位置在黄淮之间。这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所处的南北生态过渡带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从裴李岗文化时期到夏商时代的早期稻作农业,也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它对黄河流域的古代农业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充分显示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充分发挥地籍管理在国土资源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地籍管理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介绍海域资源产权的四种初始配置模式及其优劣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海域资源的利用现状,及要实现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海域资源高效和公平配置的目标,提出在海域资源产权初始配置过程中,不能采取单一的配置模式,而必须因海制宜,采取灵活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东线(山东段)调水区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等条件,初步论述了东线(山东段)调水工程中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如塌陷(包括采煤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等问题,提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完善监测系统和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抗灾和救灾、宣传教育和与减灾立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控制阴影下的自治:战后杭州地区的保甲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杭州市档案馆所藏大量档案资料,分析了战后保甲制度在杭州地区的运作情况.在文中作者对保甲制度在法律层面及在实际操作层面作了细致的分析,作者着重分析了保民大会在战后的具体运作,保甲经费的筹集,从而对战后国民政府推行的保甲自治的实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