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老大难”问题之一,《刑事诉讼法》修订后,虽在举证、质证、认证方面都吸收了当事人主义与对抗思想有了重大的转变,但在律师调查取证权问题上反而限制了律师应有之权利,不利于律师很好的履行辩护人的职责,为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本文着重对律师调查取证权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合议庭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为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对有疑问的证据在休庭后自行调查取证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为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合议庭休庭后的调查取证权;合议庭不能将休庭后的调查核实简单理解为自行调查取证,合议庭对有疑问的证据可以采取证人重新出庭作证或让控辩双方重新收集相关证据的方式加以解决;人民检察院直接赋予合议庭休庭后自行调查取证的权利,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3.
新《律师法》赋予了律师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执业权利,为律师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对检察工作尤其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挑战。职侦工作如何更好地落实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应对挑战,已成为当前检察机关尤为关注、不容回避的话题。律师"三权"对职侦工作会带来什么影响?职侦工作该如何应对律师"三权"?这些都是当前需要亟待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会见权是律师在侦查阶段的重要诉讼权利,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律师的会见权,但司法实践中在会见批准、时间、次数等多方面存在限制,有必要对现有会见权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调查取证权是辩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律师调查取证权的顺利行使,是充分行使辩护权的基础。作为辩护律师.只要充分认识到调查取证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就一定能正确履行辩护律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刑事审前程序中律师辩护权利规定的不完善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保障辩护律师参与侦查程序,完善其权利,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关注的焦点之一。以现实的视角确立保障程序正义的基本权利与制度。对不同权利的作用进行体系性的定位,并确立相应的权利保障与救济机制,是增强侦查程序辩方力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取得了在侦查阶段的介入权,确立了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为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刑事诉讼法对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权规定的权限非常小,致使与国外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权限相比有很大差异,进行中西比较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律师以辩护人身份介入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的一种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将侦查程序中律师的权利定位于法律帮助,并没有明确规定介入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人身份。这不但同国际条约的规定相违背,而且制约了律师作用的发挥,使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权利落空。因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及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国,无论从国际地位还是现阶段国内的法治化进程来看,明确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人的地位及相应权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了看守所的职能地位,并对送押、提讯、律师会见、刑罚执行等工作作出了全新规定,对司法监管工作规范执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及内容评价,提出了新刑事诉讼法对看守所工作的新要求,呼吁全体看守所民警认真学习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有关内容,提高认识,结合工作实际,从执法程序、执法环境、执法规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各项执法环节,切实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律师业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律师业与国际法律服务业进行比较,在规模、素质、专业化分工、服务管理等方面存在差距。律师在调查取证、阅卷范围、会见权、执业环境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对策:完善律师准入制度以提高队伍素质,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事务所和律师,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推进法治化进程以改善执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法已明确地把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但介入的现状和作用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分析律师在侦查阶段究竞处于何种地位入手,着重对在侦查阶段应赋予律师哪些权利,才能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合法权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律师在场权作为保障被追诉人诉讼权益的重要权利,对于程序正义有着重要意义。域外诸多国家确立此项制度,我国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在我国确立律师在场权制度,有利于平衡控辩双方诉讼力量、减少刑讯逼供和充当讯问证人。我国确立了值班律师制度,为确立律师在场权制度提供了合适土壤,但构建我国的律师在场权制度还面临如实回答义务和认罪认罚制度所带来的激励性选择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律师因涉嫌"伪证罪"身陷囹圄,承接着"李庄案"、"北海四律师案"的相继发生,《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实施背景下的"张时孟律师涉嫌伪证案"又一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新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虽然规定了对律师涉嫌伪证罪的管辖,但在管辖回避、证据效力及管辖异议权方面依然有待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保障当事人的调查取证权,可以使当事人获得所需要的证据,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实现司法公正。但我国无论是现行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的调查取证权的保障都很薄弱。本文在比较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关于保障调查取证权的立法例的基础上,对我国在保障当事人调查取证权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新刑事诉讼法就证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近亲属的作证豁免权、证人的权利保障等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修改后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大陆、澳门地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大陆现有刑事诉讼法对关于该制度的规定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完善举措。  相似文献   

16.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虽加大了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力度,但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应赋予刑事被害人较完善的知情权、上诉权等权利,建立司法审查、国家补偿等制度,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讨论的深入,侦查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愈采愈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在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舜口实践上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对强化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的有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职务发明专利权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后的专利法对职务发明专利权的归属做了较大的改动。取消了全民所有制单位对专利权的“持有”规定,在职务发明专利权的归属上允许当事人以合同约定权利的归属,这对于调动发明人、设计人的积极性,促进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新专利法的有关规定,探讨职务发明专利权规定的意义、内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迅速审判在近代司法有其重要的独立意义,其不仅可以迅速让犯罪人尽快获得惩罚,在犯罪预防上得到其应有的效果,而且是对于被告人基本人权的重要保障。我国宪法及刑事诉讼法在被告人及时获得裁判方面的保障不很完备,接受迅速审判的权利一直未能成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核心,导致审判上的延迟时有发生,因此,研究域外关于速审权相关制度及规定,了解速审权的具体内涵及其司法实践,对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实务有借鉴作用,对加强对被告人权利保障,解决诉讼迟延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没有一个体现宪法精神与原则的刑事诉讼法,所谓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不过是一纸空文。2012年的刑诉法修改成为我国继2004年人权入究后,人权保障进程的又一次飞跃!本文意图从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出发,为进一步保障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在促进我国人权进程的基础上,更快更好的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中国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