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遵循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建立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31个指标,所有指标可归纳为四个领域:减量化、再循环与无害化、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资源节约发展态势。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对山东省1997年至2006年的资源节约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虽然山东省在减量化、再循环、无害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资源节约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薄弱,因此制约了山东省资源节约水平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仅仅局限于资源消耗、资源消费层面的节约评价,即直线单向流程节约的评价,没有从更高层面.如新技术应用节约层面、结构调整节约层面、管理节约层面等,在资源开采、消耗、消费、再利用、资源化的整个流程上进行闭环反馈式循环节约的评价.本文运用理论借鉴法、分析法等,在对影响或决定资源节约主要因子、资源节约所经历的流程等重要问题界定与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技术应用节约、结构调整节约、管理转变节约、资源开发与生产节约、资源消耗节约、资源消费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节约、污染物排放减量节约等八大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该套指标能较好地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运行与操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水平,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借鉴有关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以及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18个指标,并对2011年中国省市区资源节约状况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用主成分法计算出各省份各准则层的节约分值和综合节约分值,用聚类分析法将各省份分为三种节约类型:相对高度节约、相对中度节约、相对低度节约。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全社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全社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周航  王洪军 《发展研究》2011,(9):113-115
会计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经济社会的演变促进会计的发展,会计又以其特有的功能反作用于经济社会。资源消耗会计聚焦于资源,是一种能动而综合的成本会计系统。站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认识资源消耗会计,则其为支持企业及整个经济社会有效配置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的信息系统和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体系,依靠技术进步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作为企业信息分析的重要资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分析数据资料,做出科学的决策,把握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因此,充实和完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就显现出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呼唤生态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消费中存在的"畸形"消费方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探寻新的消费模式。而生态消费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它把人类的消费纳入生态系统中,使之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消费模式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资源的不足与浪费、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引起人们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的重视,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过程中,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率先垂范,倡导节约,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念,将资源节约目标具体化、规范化.同时,应将资源节约作为行政机关的"绿色政绩"考核指标,完善资源节约过程中的行政问责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真正发挥行政执法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区域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需要对区域发展的理念与目标以及发展手段与措施等进行重新设计,以构建符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三方面要求的发展,即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提出三维结构下的8种区域发展模式类型。通过构建区域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引入熵权TOPSIS法对山东省17地市发展模式实证分析,17地市以经济—社会双滞后型发展模式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模式为主。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类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对于区域发展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发展高效生态林业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从山东省情及林业现状分析,探讨了山东发展高效生态林业的内涵、类型及目标。通过发展高效生态林业,使林业与其相关行业和谐、协调、公平发展,实现山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将山东省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分析了1995-2011年山东省三大区域经济的三大产业、GDP以及泰尔指数,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来评价山东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现状。结果显示:山东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后趋于平稳,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是造成区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经济差异的调控应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为重点;同时,加强各区域经济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经济中心对周围各区县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9个县(市)为基本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三方面进行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并应用ESDA等分析法揭示1990-2008年山东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山东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再缩小,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城市辖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地区,平原区经济发展缓慢;鲁东和鲁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提升速度快,经济发展重心向东北部偏移;县市经济发展空间自相关显著,高一高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山东半岛,低一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黄淮平原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西差异仍是导致山东省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和谐社会科学内涵和本质的理解,构建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共5个方面31个具体指标的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和谐社会指数,为各地区科学认识和谐社会发展进程、及时总结经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系统属性细分理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广东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1995~2003年间,广东省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性增加态势,表明广东农业发展总体上是可持续的,但仍未步入清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从子系统角度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主要来自自然系统.为了追溯广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所承受压力的根源,进一步追踪分析了子系统细分属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爱芹 《技术经济》2008,27(5):78-83
首先评论了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能源、经济、环境三元发展系统体系;然后构建了以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4个子系统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并以此为依据,以3年为一个周期,对山东省能源经济2000-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纵向评估,并将其与全国的平均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最后根据评估结果给出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开发与节能并举的节能优先战略、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建立能源经济预警机制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品牌竞争力的来源为切入点,分离出品牌发展潜力的构成要素。结合区域品牌的特点以及形成要素,提出了由品牌创新力、品牌资源力、品牌营销力、品牌成长力和品牌管理力构成的区域品牌发展潜力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对这些基础要素的评价。以期对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寻求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