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中国古籍《山海经》艺术风格独特,学术价值较高。对《山海经》的认识与研究,人们也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很多学者从神话、生态、地理、英雄形象、神怪、病名、图腾崇拜、神话思维、原始宗教、文化等方面对《山海经》进行研究,还有学者将《山海经》与《庄子》、《楚辞》、《周易》等作品进行对比研究。现主要对《山经》中的民风民俗地理常识等风物知识进行粗略分类与分析,从而对《山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2.
舒鹏 《魅力中国》2013,(25):139-141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素以瑰奇诡怪、幽奥神秘著称,其行文纵横令古,语涉颇多神怪诡事。其与《山海经》、《淮南子》等经籍所载中原神话有诸多映证之处。也有相互龃龉的地方。本文着意从《天问》出发,分析楚文化形成因素。进一步探讨造成楚神话与中原神话的同源异质关系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赵继红 《黑河学刊》2010,(12):30-30,35
法国结构主义神话学创立者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对神话作结构的研究》一文中,选择人类思维最活跃、最自由的神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揭示出神话的普遍思维模式,最终证明人类思维的理性本质。  相似文献   

4.
杨鑫钰 《魅力中国》2014,(6):103-104
原型批评法是解读《末世爱情》的一把钥匙。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发掘出这个貌似通俗爱情故事的外壳下隐藏着的一个宏大神话结构。即“失去家园—重建家团”的神话原型。同时,在这一结构框架内,谊小说中出现的意象符号和人物形象均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此外,采用原型批评方法解读《末世爱情》还能发掘出该作品看似荒诞、不连贯情节之间存在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5.
正最奇的书还是要数中华远古文明第一宝典《山海经》。《山海经》之奇在于记述的内容宏伟瑰奇,而在瑰奇中又蕴藏着丰富而真实的其他古籍未见的远古文明信息。因而,如何正确地解读其中蕴含的远古文明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致《山海经》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最难读懂的"天书",还有诸多的千古未解之谜,心醉神迷,有天方夜谭之感。近年来笔者浏览不同版本的《山海经》,尤其反复阅读了王红旗所著的《山海经·十日谈》,发现了《山海经》与青海地域文化的新信息,对此,笔者在王红旗所撰的基础上结合青海地域冠名斗胆地作了鲜为人知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意象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璇 《科学决策》2008,(11):46-47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开篇就提到“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成为意象。”这句话充分揭示了城市的变化不仅仅是具体的街道建筑的变化,更涵盖了人类思维变化的范畴。一个城市有其相对不变的因素,因为城池与建筑是真实存在的理性:但是,人思维的存在对城市的干涉却给城市增添了可变性,即城市意象的可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翻检中国古籍,最让人难以破解的当首推《山海经》,其中的山川道里,轮廓模糊含混,方位距离也歧义横生,让人难以确指。而那些异物怪兽、神人神址、奇俗奇事、方物怪闻,更是让人头疼——这也正是这部上古奇书让百代生疑,学者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原因。比起《诗》《书》《礼》《乐》《易》来,《山海经》成了真正的天书,似乎出于外星人之乎。  相似文献   

8.
夏正超 《特区经济》2023,(8):149-155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定量研究游客对温州的旅游感知意象规律,并对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在7大主类13个次类意象维度中,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城市空间、活动与休闲等意象居前列。第二,雁荡山和楠溪江景区处于语义网络关键节点、中心性强,而海洋旅游中心性未凸显。第三,在空间上,呈现“上海、杭州—温州”为“客源地—目的地”意象,以及“宁波—温州—台州—厦门—福州”为同一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典型意象。第四,投射意象与感知意象在雁荡山、楠溪江核心吸引物以及“文化、自然、历史”整体形象上一致;感知意象语义网络呈现多中心—边缘型,注重旅游体验与感受,投射意象呈现核心—边缘型,注重乡村、生态意象展示。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挖掘资源和文化优势,基于主客共建,塑造与传播旅游形象;加强雁荡山、楠溪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挥关键资源集聚效应;强化海洋资源建设,凸显山海江综合优势;加强区域合作,进行整合营销。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山海经》中古人对山神祭祀祭品分类,阐释了肉类、玉石类、谷物类、杂类等祭品和祭祀方法,进而探讨《山海经》所反映的时代,人们思维方式上的特征以及人们的信仰观念.首先,体现出当时人们推己及神的思维方式.“祭祀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古人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其次,在祭祀方法方面,体现出人们对于血的崇拜.血是生命的象征,对血的崇拜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书讯·经济     
《上海国资》2006,(11):87-87
《走出神话:中国不会改变世界的七个理由》;《智慧何以被善良蒙蔽》;《欢乐的经济学:一门关于市场经济的必读课》;  相似文献   

11.
廖格 《魅力中国》2009,(22):128-129
《蝇王》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作品通过对古代神话的戏拟,深刻剖析了人性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中频繁出现的"石头"意象进行分析,达到从符号学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洁琨 《发展》2008,(9):47-48
一、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大量的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如享誉世界的三大英雄史诗《玛纳斯》《格萨尔》《江格尔》,广为流传的维吾尔族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以及哈萨克族创世神话《迦萨甘刨世》等;传统表演艺术如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回族的花儿等;  相似文献   

13.
周明 《魅力中国》2011,(11):292-292
《左传》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加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资料。本文以《左传》中出现的数例神话为例,剥茧抽丝,还原其本来面目,以此来探讨《左传》中神话的历史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5月28日,金山软件正式宣布,在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内测之后,正宗中华神话战争题材网游巨作《封神榜2》将于5月30日迎来正式公测,并高调推出第三代全新游戏运营模式“信用卡机制”(先体验后付费)。金山公司董事长兼代理CEO求伯君表示,“《封神榜2》内测以来的表现已经超出预期,我们距离打造08年最成功原创作品仅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5.
钱谦益的《后秋兴》是拟杜甫《秋兴八首》而作的大型次韵组诗。钱谦益在进行《后秋兴》组诗创作中,既继承了《秋兴八首》的一些创作特点,同时也有很多创新之处。从结构上看,《后秋兴》在继承了《秋兴八首》组诗的体裁上,并把组诗的规模从8首扩大到108首。在创作过程中也发扬了《秋兴八首》组诗结构完整性等优点。从用韵上看,《后秋兴》在《秋兴八首》组诗韵脚字的基础上,用次韵诗的形式创作了一组共13叠的大型次韵组诗。从意象上看,《后秋兴》选择了《秋兴八首》中的部分意象,但是又能赋予这些意象以独特含义,同时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象群。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解读,阐释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在恢宏而奇丽、豪放而诙谐的神魔斗争之中,包容着丰富复杂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孙悟空《西游记》是“文化神话”和“个性神话”的典范之作,孙悟空是成就“个性神话”的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审荧范畴。《庄子》中有众多的意象。其中“木”意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庄子》作者无用之大用及自然随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区建设》2008,(6):19-19
以“阳光”来体现民主;粮库虚报仅是个别现象,建议建立直补制度;政府对大学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过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是搞“政治特区”;达赖转世必须通过金瓶掣签进行认定;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被破除了;莫让《国家赔偿法》成了“国家不赔法”;  相似文献   

19.
李小波 《中国西部》2012,(11):18-21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后羿和夸父似乎有些另类,面对古代先民普遍敬畏的太阳神,一个射日,一个追日。有人说他们对太阳的驱赶是为了改善气候,有利于万物生长,也有人说是上古时期,部落之间战败后的迁徙。也许,神话的真相无法稽证,但夸父的象征却意义非凡,一是不抛弃不放弃类似于马拉松的奥运精神,二是那一片姹紫嫣红的桃林。据《山海经》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  相似文献   

20.
张海南 《魅力中国》2013,(11):114-115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成为现代化、科学化、艺术化的教学,可以从启发求知,激发创新动机;引导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指导求异,扩展创新思维;诱导体验,促使乐于创新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