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引起广泛的关注,国际流动资本是否会变得普遍短缺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发达国家的储蓄率及国际流动资本供给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在开放经济下,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间的资本流动、资本转移平衡了地区间物质和资本的供求关系,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剩余资本流向那些劳动力密集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使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可能。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看,处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国家和地区,人口负担系数的上升除了与储蓄率的下降、消费结构和总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外,还会极大地影响一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余额的  相似文献   

3.
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任若恩  覃筱 《经济研究》2006,41(3):67-81,102
储蓄率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居民储蓄率。然而,目前中国国内使用的所有储蓄率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国际惯用的储蓄率在计量方法和统计口径上不一致,因此,中国与其他国家当前的储蓄率是不可比的。本文首次使用美国NIPAs中的储蓄率计量方法和口径,重新测算了中国1992—2001年十年间的居民储蓄率,并对相应年份的美国储蓄率作适当调整,得到了目前中美最为可比的居民储蓄率。结果表明:第一,1992—2001年中美两国平均居民储蓄率的差异由25.60%降至15.87%,降低9.73个百分点,中美两国储蓄率之间并不存在普遍认为的高达30%的差异。第二,1992—2001年中国平均居民储蓄率由29.32%降至22.69%,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储蓄率甚至低于20%。因此,本文认为,再用30%—40%这样异常高的数据来表示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1982-2010年期间我国直接投资类、间接投资类(含其他投资)、错误与遗漏及投资收益类三种类型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期,我国三类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升贴水年率之间为负向变动关系,与中美利差、中美通胀之差、我国实际经济增长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预期之间为正向变动关系;在短期,三类国际资本流动与上述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并非一致;实际经济增长是我国直接投资类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预期是我国非直接投资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规模快速扩张;波动性日趋剧烈;证券化、衍生化趋势增强;投机性与破坏性增强。在我国当前国内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的情况下,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被动增长,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并对我国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构成影响。消除这些影响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谋划应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会波及国际资本市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剧烈波动甚至“突然停止”。运用面板Probit模型考察1976-2012年22个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一国金融脆弱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金融脆弱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具有显著的负影响;金融开放会放大一国的金融脆弱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关于短期国际资本对股票市场间波动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首先运用GARCH模型,研究了美国的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规律,并量化生成了中美股票市场的波动序列;其次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短期国际资本能否作为一种渠道,将美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影响传递到中国股票市场;最后选取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性指标、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与外汇储备占比指标、中美股市收益率差指标等来构建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TARCH模型,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效应,且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股市具有明显的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8.
凌江怀  李长洪 《财经研究》2012,(11):124-13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与国内物价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文章根据不同的汇率机制和宏观经济环境,分四个阶段研究了1994—2011年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国内物价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汇率机制和宏观经济环境下,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国内物价的冲击程度不同。整体上,国际资本流动对物价的冲击相对于国际贸易呈现增大的趋势。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除了要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物价的影响外,还要考虑当时的汇率机制和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拓展后的HooperandMorton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影响中美两国间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在我国确实存在着“高储蓄两难”问题,国内大量的美元资产是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主要诱因;而中美两国间相对竞争力的转变与人民币升值压力之间的联系较弱。因此,有步骤地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权重有利于缓解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加快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适当提升利率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目前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中美利差、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因素,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为货币政策冲击、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货币供给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双向作用机制,资产价格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单项作用机制。因此,要增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单向升值为双向浮动,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相似文献   

11.
虚拟的敏捷化企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对付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而产生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它迫使企业的组织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迁朝着高效、开放、合作与动态调整的方向演化,以适应新时期竞争要求,因此,探讨虚拟敏捷化企业对我国企业参与未来竞争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预算管理的逆反性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预算管理侧重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未能将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机结合,更未从战略角度思考和规划预算管理,从而导致预算管理逆反现象的出现,影响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实诱导预算法和预算管理前馈化是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弥补、完善预算管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随着国际资本流入的不断增加 ,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也将随之增加 ,这将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并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服务贸易是“乌拉圭回合”的一项重要议题,世界贸易组织(WTO)规范领域延伸到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演变的结果,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经济下规模经济的新特点与规模经济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外部环境与条件,使得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新特点: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收缩相互交织、大型与小型企业“双向协同”发展;显著的规模经济性与规模影响的弱化并存;生产的联结体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日益凸显;范围经济与专业化经济并存。这些新的特点无疑对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人们对规模经济的本质、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企业规模经济的类型和实现途径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规模经济理论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考察了我国生产性资本的总量水平、形成路径及其调整机制。通过改进的方法所估算的资本存量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翻了不止两番 ,年平均增长率为7 3 6 % ,积累极为迅速。资本形成路径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增量改革推动的配置效率改进使资本—产出比率在 1 994年之前持续下降 ,而近年来的资本形成过快是由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资本深化 ,必须通过全方位结构调整加快转型进程。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我国转型期资本存量调整的供求决定框架 ,实证结果表明 ,需求导向的资本存量调整机制和投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基本形成 ,产出水平与资本成本均为资本调整与投资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凯恩斯的失业概念: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讨论了三类失业,其中两类是对其前辈的失业概念的归纳,即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另一类是他的创新,即"非自愿失业".  相似文献   

18.
公共预算原则:挑战与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骏 《经济学家》2003,(3):73-81
传统的公共预算原则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各国的预算实践越来越偏离传统的公共瞀原则?如何评价这种偏离?传统的公共预算原则是否已经过时?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呼吁重新思考和设计预算原则。作者指出:重新思考传统的预算原则,并针对目前预算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新的预算原则,重新设计预算过程,无论是对预算理论的发展还是对我国现阶段的预算原则,重新设计预算过程,无论是对预算理论的发展还是对我国现阶段的预算改革来说,都显得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9.
20.
郝朝信 《财经科学》2013,(2):117-124
《税收征收管理法》关于行政强制的相关规定与《行政强制法》存在诸多的冲突,损害了行政强制立法的统一性,不利于税务行政强制的有效实施。为顺应《行政强制法》新理念、新规定,应对《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改完善,即在法律概念使用上用行政强制措施替换税收保全措施;整合税务行政强制实体规定;原则上取消税务行政强制程序规定;重新定位税收滞纳金性质、功能并改滞纳金为利息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