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和反思近代工业文明社会异化劳动和吸收生态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生态意蕴的劳动概念。在劳动概念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劳动的生态要素是主体自然与客体自然的有机统一,确立了劳动的生态尺度是人的尺度与自然界尺度的和谐统一,规定了劳动的生态本质是人与自然之间双向度的物质变换过程,这种物质变换是自然界内部自然循环的一环,人类必须将生产行为控制和调整在生态承载力限度之内,以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取物质变换的合理性与协调性。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劳动概念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必须兼顾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实现劳动目的由一维价值取向向多维价值取向转变,科学分析劳动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目前在生态环境、社会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如何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的提出,为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方向、指导原则和目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生产力既要体现理论上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和生态关系,也要满足这两种关系在实际发生中展开的现实要求。它是理论规定与现实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徐素环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5):290-292,319
三峡库区人地矛盾尖锐,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从长期看,构建农村生态和谐必须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从短期看.必须立足于农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应采取和推广保护性耕作、使用沼气等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和谐理念是指导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给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理解生态和谐的实质、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探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和谐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目标1.以生态产业为主导。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等,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挥比较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生态农业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来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农业生产,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种植业林牧渔业相结合,协调生产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达到既满足当代人对农产品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工业就是在有工业基…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代城市林业发展的背景,文章分析了现代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以许昌市为例阐述了现代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并探讨了许昌市城市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昌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和加速城市林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就应当如何推行以课堂生态和谐为标志的优质教学机制作出研究探讨,优化课堂生态,构建优教优学模式、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学生“增值”能力、建立培训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是实现课堂生态和谐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一直在寻找答案,而马恩的生态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这对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智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对前人生态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吸收借鉴马恩的生态思想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使其在我国的生态问题的解决中得到较好地实际应用.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间的关系从集权与分权模式逐步向网络模式转变。由于财政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着政府间关系的状况,因此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西方各国的普遍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的关系也出现了网络模式的特征,但是由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不能适应网络模式发展的要求,因此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是今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环境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战略地位、生态的“三效”统一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学属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建设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学关系。笔者认为:(1)生态环境和科技资产都是宏观经济学模型当中的战略性资本,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2)生态的“三效”(即生态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效用)应统一于生态效果,唯有如此,才不至于陷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不能兼顾的困境;(3)森林生态系统从生产领域来看,具有私人物品属性,但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来看,又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这种准公共物品属性,有利于制定宏观林业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3.
14.
开征不动产税是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背景下,完善税收体系的重要举措.因而,有关不动产税的研究,应置于利益均衡的范畴内,通过确认、界定、分配和协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构建更具稳定性和实效性的不动产税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对中国古代园林的影响和阐述"生态园林"理念的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古今这两种园林思想在人与自然相和谐方面的不谋而合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探讨了生态园林文化对自然与人类共存的促进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金融生态理论去研究社会经济领域的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热点,文章将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交叉结合,立足于航运业的结构特征,构建了航运金融生态系统,分析了航运金融生态的运行机制,并从和谐系统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判断航运金融生态水平的依据,最后,结合我国航运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的和谐。在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谐是美的最高法则”,在中外哲学中,和谐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方法。先哲“执中致和”的思想告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在任务和目标即“做什么”上追求和谐,还要在工作方式即“怎样做”的“做法”上保持和谐。 相似文献
18.
海继平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8)
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统筹规划,文明建设乡土景观环境,理性保护与开发地域生态文化资源为研究目的,分析乡土景观在基础性经济建设中屡遭破坏现象,通过对乡土景观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运用现场调研、测绘等技术手段,得出在保证经济建设的同时,构建和谐生态的乡土景观环境与安全健康人居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企业和谐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企业所涉及的利益关系,企业和谐可以划分为管理层面的和谐、营销层面的和谐、外部环境层面的和谐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认识。人必须敬畏天地,感恩天地。企业作为由人构成的组织是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利益,还影响社会公众利益及自然生态的平衡。当今不少企业只知自身的"赢利",甚至是"唯利是图",而不知与利益相关者共赢,与自然生态共生,这是十分有害的。事实上,企业承担生态责任不仅是严峻的环境与资源形势等外生力量所迫,也受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内生力量的驱使。企业从不讲道德不承担社会责任,到加强伦理建设,勇于承担生态责任是促进企业与复合生态系统和谐的必然选择。这要求企业树立生态伦理观,实施企业生态工程,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切实履行企业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