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普洱茶因普洱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扬名天下。境内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茶树始祖—宽叶木兰化石,有2700多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王和1700多年的过渡型古茶树,还有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树。普洱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和茶树资源最重要的宝库,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茶产业定为普洱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积极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2.
实现产业共进,昆明市与普洱市将联合开拓普洱茶国际市场,在昆明市建设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增强普洱茶发展能力。该项目位于昆明泛亚科技新区,总面积约50亩,将建成普洱茶文化展览区、普洱茶交易区、商务服务区、商务广场区、茶室区、中心绿化区等6大功能区。建筑造型将突出当地特点及地方特色,充分融入普洱茶历史和文化、充分融入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恂 《中国经贸》2006,(6):96-96
近几年,云南普洱茶的名字对我们来说已不算陌生,但是,我们对于云南永德县的普洱茶却知之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对思茅和版纳的普洱茶知道和了解得比较多一点,却遗忘了云南普洱茶这个大家族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云南永德县的普洱茶。4月16日-18日,记者接受了永德县委、  相似文献   

4.
当初喝茶、做茶都源于兴趣,在把荼业作为事业进行投资后,因喜欢普洱荼,所以并不像大多数商人那样只是一味谋取眼前利益,更多的是考虑普洱茶的文化价值。把为普洱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贡献作为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普洱茶文化与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息息相关.普洱茶文化的传播对云南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谐及云南推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价值,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挖掘.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贯穿于普洱茶的历史发展中.旧石器时期澜沧江流域的古濮人是最早认识茶树的族群;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云南民族地区已开始产茶;三国时期普洱茶开始逐渐发展;唐宋时期普洱茶已开始商业化,慢慢向产业化发展;明清时期为普洱茶发展的鼎盛时期,普洱茶开始产业化发展;近代随着不断地开放,普洱茶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各种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愈发关注医疗健康产业,养心与养生需求与日俱增,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普洱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基于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分析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意义,针对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现状,提出两者融合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普洱市普洱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短短几年时间,普洱茶就形成了和龙井、铁观音三分天下的格局,然而普洱茶发展正面临一个转折点,“渠道、营销、策划”已经频繁地在普洱茶中运用,过分炒作,使普洱茶失去了本来面目,如今真正要做的,恰恰是如何做出一饼好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9.
短短几年时间,普洱茶就形成了和龙井、铁观音三分天下的格局,然而普洱茶发展正面临一个转折点,“渠道、营销、策划”已经频繁地在普洱茶中运用,过分炒作,使普洱茶失去了本来面目,如今真正要做的,恰恰是如何做出一饼好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0.
把普洱比喻成证券,是一个崭新的命题。把普洱证券当作一个经济学分支来研究,并非来自虚指,而是来自我国历史丰厚的茶叶经济革命,并植根于云南乃至全国普洱茶的经营实践。  相似文献   

11.
让西部更近     
在即将召开的第12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一些云南普洱茶企业计划利用西洽会展开期间,进一步展示云南普洱茶传统文化,让西北的普洱茶热再加加温,进一步巩固西北市场。  相似文献   

12.
当初喝茶、做茶都源于兴趣,在把荼业作为事业进行投资后,因喜欢普洱荼,所以并不像大多数商人那样只是一味谋取眼前利益,更多的是考虑普洱茶的文化价值。把为普洱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贡献作为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精深加工产业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生物产业之一,其发展与产业政策、科技开发、云茶发展历程、人才引进与培养、金融环境及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分析和探讨普洱茶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发展新思路和新模式,以期实现茶企转型升级和云南普洱茶精深加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旅游如今已是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茶叶资源非常丰盛,有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积淀了丰富的普洱茶文化,在众多旅游资源中独树一帜。开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已成为促进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培育和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把普洱比喻成证券,是一个崭新的命题。把普洱证券当作一个经济学分支来研究,并非来自虚指,而是来自我国历史丰厚的茶叶经济革命,并植根于云南乃至全国普洱茶的经营实践。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及普洱茶文化的发祥地,经过1700多年的沉淀,西双版纳的普洱茶生产发展已经形成了含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茶文化艺术,同时,西双版纳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整个西双版纳经济进步的关键.如今,人们已经把茶文化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实现双向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茶文化艺术发展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7.
收藏古玩、字画、邮票等人们司空见惯,但收藏茶叶就颇为新奇!近期,珠三角的饮茶发烧友、商家竞相收藏普洱茶以待升值。据统计,珠三角共有近20万普洱茶收藏者。昔日无人问津的普洱茶,在珠三角销量5年翻了三番,销量中被买去收藏的生普洱茶占了一半,其价格也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翻了番。  相似文献   

18.
“从没有一个饮品像普洱茶这样发展迅猛。”充满魔力的普洱茶,让一个地区、一大批人因它而兴。因它而富,当所有人都在为这不期而遇的“盛世普洱”欢呼、沉迷时,亲身见证了普洱茶业壮大历程的中国国际茶叶研究会副会长陈世怀,对其未来的发展却有了更多的担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吴启英,女,1938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1959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农学院茶叶系,成为庐江县少有的女大学生之一。1963年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毕业后,响应支援祖国边疆的号召来到云南,在昆明茶厂工作,被评为茶叶高级工程师,退休前长期担任昆明茶厂厂长。在吴啓英漫长的茶叶生涯中,创造性地发明了“普洱熟茶渥堆技术”,使普洱熟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主持制定的《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为现代普洱茶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规范的质量标准。吴啓英的一生,为普洱茶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茶叶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现代普洱茶之母”。2005年8月19日凌晨,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20.
普洱是云南的一个地名,旧时称“普洱府”——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特产集散地。在世界茶树发源地的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生长着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含沙量高,保水透气性好,是高等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这里也就是普洱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