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主要海洋渔业资源中近半数已经达到或接近捕捞极限,因此应减少捕捞量,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水产养殖和捕捞现状报告》中指出,世界主要海洋鱼类的16%已经被过量捕捞;另有6%的海洋鱼类几乎绝迹,难以捕捞;只有不到3%的鱼类处于缓慢恢复过程,从地区上看,过量捕捞的地区是大西洋西此部、东南部和中部偏东海域。  相似文献   

2.
围栏养鱼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一种高效水产养殖方式。在围栏水产养殖生产中,栏养的起捕比池塘或网箱难度大,在捕捞围栏养鱼时,若充分利用网具、钓具等多种捕捞方式,可大大提高捕捞效率。 一、刺网捕捞法 捕鱼时,将长方形的刺网横亘河道或湖荡中,能使鱼自动或被拉上网。这种渔具若使用得法,可将围栏的大部分鱼类捕起。使用方法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57—1995年的东海区渔业统计资料,应用schaefer’s剩余产量模型,对东海区渔业生态系的生产力和目前的资源状况、资源利用程度、适宜捕捞强度,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东海区渔业资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目标种资源利用过度,非传统经济鱼种资源尚有潜力;底层鱼类资源利用过度,中上层鱼类资源尚有潜力。目前的捕捞强度已远远超过了适宜捕捞强度。最后,提出了实现东海区渔业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主要传统大宗、名优新和特种水产养殖三大类品种构成,其中鳜鱼是名优新鱼类的主导品种。过去,人们主要是通过从江河湖泊中捕捞该鱼满足需要,随着过度捕捞,更由于该鱼栖息水域生态环境改变或者恶化,该鱼自然种群资源衰退,一方面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强劲,这就催生了鳜鱼产业。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状况和渔业生产情况——捕捞强度过大和海洋环境污染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影响,为促进海洋渔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采取了多种休渔、禁海制度。使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得到了有效地遏制,例如,鲅鱼是渤海主要的经济鱼类,从种群结构和资源量都有所改善,使渔民得到了不同程序的实惠。  相似文献   

6.
武洪波 《农业经济》2000,(11):36-37
海洋捕捞业是葫芦岛市海洋渔业的主体产业,多年来,葫芦岛市海洋捕捞产量保持了高速增长,但也是由于这种过度利用,致使海洋传统捕捞品种资源下降,捕捞生产作业空间缩小,海洋环境污染加剧等等,所有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将制约着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本市海洋捕捞业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作一初步探讨。 一、海洋捕捞业存在的问题 现在近海渔业资源,特别是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日趋严重,一些种群已濒临绝迹,其表现为:汛期越来越短,有些已不能形成鱼讯,渔汛中经济鱼比例下降且低龄化,主要经济鱼类除带鱼外均成为兼…  相似文献   

7.
<正> 夏、秋季节,精养池的载鱼量达到饱和状况,同时此时一部分成鱼已达上市规格,应及时捕捞上市,这样既利于鱼类生长及大规格优质鱼种培育,又可减轻池塘的载鱼负荷。夏、秋季捕捞热水鱼应把握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公海渔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思行公海渔业资源公海渔业一般是指在公海上从事公海生物资源的活动,包括200海里以外及公海全部水域内的捕捞活动。公海渔业资源分为浅海性资源和大洋性资源。公海浅海性资源可以是底层鱼类或是中上层鱼类,生活周期大多...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在养殖池塘相对稳定的水体空间里,所养鱼类不断生长,密度也不断改变,合理、适宜的环境理化因子也随之变化,为了能使池塘保持比较合理的养殖密度,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池塘增产、渔业增效,则可采取轮捕轮放的技术措施。总体操作模式是: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县份,属低丘陵地带,境内溪河纵横,水域养殖资源丰富,是福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态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海洋生物种类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相应的如果一个物种消失就会对其它物种产生一种级联效应。鱼类科学家倡导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手段来进行渔业管理,以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论文对种类之间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和生物总量与生物表现型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建模。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生物多样性,平衡的储备量和捕捞或生产量水平就会被高估。相应的如果鱼类种类是不同的,建立在单一渔业资源管理上的渔业政策往往会过高的估计捕获潜能,结果导致过度捕捞和鱼类资源储量的崩溃。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于鲤鱼是底层鱼类,所以在捕捞上难度较大,一般将池水排干或剩少许才能用网拉出。对于集约化精养鲤成鱼,研究适用的捕捞方法,满足市场小批量上市,将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一些地方在鲤鱼捕捞上的先进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池塘在混养和密养的基础上,为延长和扩大利用时间和空间,使混养种类、规格进一步增加,池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密度,保持较合理的容纳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这就需要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是池塘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特点是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补小。一、原理分析轮捕轮放一般从每年6月开始,到年底结束,夏秋季节更应重视。夏秋季节水温高,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投饵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增多,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肥,鱼类通常吃食活跃,食量大,生长快,密度增大,排泄物增多,水质易污染,并且夏秋高温季节气…  相似文献   

13.
制约我国海洋捕捞渔业人力资源流动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实施和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使我国海洋捕捞产业劳动力投入量达大的现象显得更为严峻,缩减捕捞努力量、分流劳动巳成为我国渔业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从我国海洋捕捞产业的人力资源现状着手,分析了制约海洋捕捞劳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顾问》2009,(1):10-10
面对种类繁多的美昧佳肴的时候,您是否可曾想到,这些食品很可能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残留,随着降水不断淋溶到江河海洋中;长期高强度的海洋捕捞作业,使海洋鱼类、特别是近岸鱼类种群不断衰退,甚至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15.
<正>鳊鱼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易捕捞,养殖条件要求不高,增产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是池塘主养或配养鱼类之一。在鳊鱼养殖过程中最易得出血病,下面介绍一下出血  相似文献   

16.
“东海无鱼”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东海近海渔业捕捞单位能耗渔获量减少,渔获物中经济鱼类的比重下降,整体营养级水平走低,并且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趋势明显,这都说明渔业资源退化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严重影响了渔民生计、渔区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一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捕捞过剩和环境污染造成的,但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渔业管理制度不科学,需要进行反思,加强顶层设计,深入研究渔业管理制度和科学保护问题,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加强管理和执法的同时,加大资源修复力度。  相似文献   

17.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2004年在虞城县北部的低洼盐碱地池塘中小面积推广应用80:20模式主养淡水白鲳,现将养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鳜鱼是一种以鱼虾类为食的肉食性优质鱼类,大面积精养需要大批量的饵料鱼配备,在我地精养这一点较难做到。经过多次的养殖探索,我地渔户采用生态养殖方式,使鳜鱼养殖逐步大面积发展。这种生态养殖的特点是:鱼种放养量不大,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池塘水域中水草繁茂,野杂鱼丰富,水质  相似文献   

19.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当鱼鳃患病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鱼体会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呼吸运动节律来弥补病鳃气体交换的不足,当鳃的气体交换量降低到不能维持生命活动需要时,鱼类就会发生窒息死亡。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笔者经过多年养殖实践和观察,对如何在日常养殖生产中观察鱼鳃情况识别鱼病,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给广大养殖户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改变饲养模式:少养给食性鱼类要想实现高效养殖:一是减少给食鱼的放养量,多养滤食性鱼类,通过养殖畜、禽,利用其粪便来肥水养滤食性鱼。一般增重1kg给食性鱼要消耗2kg—3kg饲料,而每公斤给食鱼的成本高达3元以上;二是减少鲤鱼的放养量,多养殖鲫鱼,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