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在建立协整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与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差异(1995~2008年)进行了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GINI系数)作为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不但没有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反而加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与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差异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差异是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的格兰杰因果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程度 通过调整的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比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程度。调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等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上各类人均补贴(包括住房、卫生、教育等)后除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 (一)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趋于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而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 37年间分别增长了90倍和85倍之多,从绝对水平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中国经济快讯》2012,(10):10-11
去年全国房价收入比7.5 按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14%(名义)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长3.8%推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增长为6.1%,房价收入比持续回落至7与,接近6~7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14,(3):62-62
2013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85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26955元高10896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3位。同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53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1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5位。从2010年开始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平稳上涨趋势,并与2013年打破了近10年来浙江增速长期低于江苏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张涛 《特区经济》2005,(10):138-139
经济学大师熊彼特说:“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以及政策可能酿成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记录在它的财政史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不断提高,2003年达到0.34,比2002年提高0.018,“十五”末期有可能会超过0.35。这可能意味着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8倍,明确地说,将有6成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城乡收入差距的症结在于城乡居民的权益不平等,需要从"赋权予民"这一基础环节着手加以破解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一些结构性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这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上——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977元,城乡收入差距十分悬殊。众所周知,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影响居民的福利水平,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 改革开放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20年来,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同期我国其他行业收入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言,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2年开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在3.1:1之上,再加上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住房补贴以及减去农民用于生产的投资,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别就达到5-6:1。更为严峻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2:1。而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这个比例是2.36:1。国际经验表明,城乡差距超过1.5:1,就会出现城乡关系不协调、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蒋正林 《浙江经济》2007,(12):57-57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海盐县共有104个村经济合作社,2004年至2006年三年的可支配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总收入扣除经营支出、计人收入的专项项目资金和村公益事业资金)为13581万元,年均4527万元,村均43.5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0元。其中,年可支配收入平均在30万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80元以上的有28个村,占总村数的26.9%;年可支配收入平均在20万元一3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在80元一180元的有33个村,占总村数的31.7%;年可支配收入平均在20万元以下,人均可支配收入在80元以下的有43个村,占总村数的41.4%。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1990—2011年青海省不变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对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缩小,并在2008年以后出现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并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是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变化。见于此,我们对青海省城乡居民进一步增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笳旭  王淑娟  冯波 《南方经济》2017,36(9):118-134
理论分析表明,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老龄化能够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改善对城乡居民收入产生不同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而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利用中国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显著的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但要素禀赋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不同;随着对老年人口供养负担的加重,社会福利支出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城市偏向的社会福利支出使得农村因照料老人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减少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而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则使得老龄化主要表现为收入效应,劳动力相对资本的稀缺性导致转移劳动力工资上涨,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不平等;随着老龄化深化,通过社会福利改善和要素禀赋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抵消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研究也证实了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缩小作用,而失业率上升和城乡投资差距却会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陈文  吴赢 《南方经济》2021,40(11):1-17
在借鉴测度数字经济的国际权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从六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形成2012-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数字鸿沟问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相对创业水平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乡村的创业水平,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其会导致"逆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U型关系,加强数字经济初始发展阶段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惠及农村居民的重要保障,由此形成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之后选取了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四个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和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导致消费结构和层次的变化。本文基于协整分析,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1985年-2005年保险需求和收入差距的关系做出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保险需求和收入差距呈正相关且之间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并提出了增加保险需求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茜  石大千 《南方经济》2019,38(9):35-50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铁路提速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升级,是否会影响收入分配?通过将始于1997年的铁路提速事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文章基于要素流动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铁路提速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铁路提速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表明,铁路提速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大约5%-7%。铁路提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来自于促进了人的流动、物的流动和技术流动,从而证实了要素流动机制。从城乡收入分配的角度而言,铁路提速显著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动态效应表明,铁路提速初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作用递减;在2003年之后,铁路提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这一过程中,2003年之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主要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从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03年之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扩大。这一动态效应的背后主要是由要素流动机制所致。基于多种稳健性检验,文章结论依然十分稳健。文章结论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打破地区分割促进要素流动、提升农村地区要素集聚能力等政策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6.
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村劳动力迁移量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本文从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分布和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两方面对此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一般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扩大了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时间地区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水平在两者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信息化水平能够调节二者的关系;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文章选取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总水平也越低,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构建起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李治国 《乡镇经济》2008,24(8):77-8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人力资本溢出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有显著影响。为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城乡之间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发展前提下人力资本与人均收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丽  谢攀 《改革》2007,(11):102-107
以2000年、2005年的统计资料为样本,对城乡人力资本与人均收入关系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因素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和收入都高于西部地区.但地区间人力资本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显著相关性,这与人力资本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相悖,而这种背离是由于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因此,要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设计上确立人力资本的地位,强化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