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后,我国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减少。以城乡等占地每年700万亩计,15年约占耕地1亿亩,折1.6亿亩播种面积,亩产粮食以187.5公斤计,减产粮食300亿公斤。此外,还要退耕还林还牧1.2亿亩,亩产75公斤粮,则减产89亿公斤。共计减少播种面积2.8亿亩,减少粮食389亿公斤。可见,问题是严重的。怎么办?可能的对策是:开源(开荒、增加复种指数、绿肥田改为肥饲兼用田)、节流(减少占地与退耕)、增产(改良中低产田、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2.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粮食供给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国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   1.资源潜力   目前,全国尚有 2.47亿公顷可利用草原,南方有 0.47亿公顷草山草坡、 0.13亿公顷宜农荒地、 0.033亿公顷沿海滩涂及 0.02亿公顷内陆水面有待开发利用。据估计,这些土地充分利用,可生产 660亿公斤粮食及饲料粮。我国现有耕地中,高产的一二等地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22%左右,中产的三四等地占 41%,其余为低产田,根据已有的经验,改造 1公顷中低产田,平均增加粮食生产能力 1875公斤,改造中低产田的粮食增产潜力在 1000亿公斤以…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5%,而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八五”期间前四年平均减少耕地500万亩,现全国人均耕地1.199亩,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到1亩,“九五”期间年增人口仍将在1300万以上,按人均每年占有粮食750斤计算,1300万人口每年需要增产100万斤的粮食,增幅比10年前提高一倍。经有关部门予测到2010年国内需求粮食总量为7亿吨,而实际生产能力为5亿吨,缺口为2亿吨,玉米、水稻将出现短缺。为此,国家向全国提出到2000年粮食计划新增1000亿斤,并要求“九五”期间,东北三省粮食增产300亿斤以上,其中黑龙江省为150亿斤,吉林省为100亿斤,辽宁省为50亿斤。1995年7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把黑龙江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业强省的决定。计划到2000年,使全省粮食总产在1994年的基础上新增150亿斤,达到65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15%,到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将在1994年基础上新增500亿斤,达到100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4.
保护耕地的两个法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由来我国“八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到2000年粮食需求总量必须达到4900亿公斤,力争S000亿公斤。1996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201O年粮食总产量要达到5400~5600亿公斤。而我国1990年~1995年平均粮食总产量4492.31亿公斤,按详查耕地面积ZO16亿亩计算,平均耕地粮食亩产222.8公斤,年平均增长速度2.2%,据此速度推算,到ZOIO年粮食耕地亩产可望达到313公斤,届时需要耕地18亿亩。据有关报导,我国今后15年内,每年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严格控制在300万亩以内(指净减数),到ZOIO年全国耕地将减少4500万亩。又为了…  相似文献   

5.
一 发展我国南方旱地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南方,本文专指我国北亚热带的南部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历来以水田为主,但目前水田面积已难以继续扩大。南方尚有2亿多亩的旱地,又主要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的山地丘陵区。由于这些地区科学技术落后,复种指数在180%以下,所以单产低,开发潜力很大。专家们分析,南方旱地从现在平均亩产110公斤的基础上提高到160公斤是完全可能的。这样我国南方每年可增产150亿公斤旱作粮食,对解决华南、西南部分地区的缺粮和贫困山区群众的温饱将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称,中国超级稻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预计要到2006年,超级稻每亩增产150公斤、年种植面积2亿亩计算,未来每年将增加300亿公斤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目前,中国超级稻选育进展领先世界。2004年,全国11个百亩片亩产达800公斤,其中3个百亩片连续两年亩产超过800公斤。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粮食就地转化为畜产品的必要性 黑龙江省有较好的粮畜转化条件。它是我国一大产粮省,人口3,200万,耕地1.3亿亩,人均耕地4亩多,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目前年产粮食350亿斤左右,人均千斤粮。每人消费原粮平均500斤,还有500斤可以转化为畜产品,全省加起来就是150亿斤。全省有1.5亿亩可利用的草原,为全国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5%。这块草原分布在黑龙江省西部,为全国最丰盛的草原之一,每年可产干草150亿斤左右。这两个150亿斤,如果配合得好,  相似文献   

8.
<正>新沂是江苏省传统农业大市。耕地面积116万亩,每年粮食总产超6亿公斤,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按亩均秸秆产量400斤、每吨260元计算,全市每年秸秆总产约50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年增收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近年来,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每年约2500亿公斤,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大量损失。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论述了中低产田的概念。然后,以四川省三台县中低产田改造实施三年后的效益分析,当基准率按8%计算时,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率为167.57%,内部收益率为31.22%,投资回收期4.9年。据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到2000年增产500亿公斤粮食,有80%的增加量要从改造中低产田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一是耕地面积平均每年以800万亩的速度递减;二是人口平均每年以1600~1700万人的速度增加;三是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每年以1000万公斤的速度扩张。到2000年全国按12.8亿人口、人均粮食400公斤计算,粮食产量也须达到5100亿公斤。这就是说,在1989年的基础上,每年粮食产量要递增100亿公斤,否则,很难达到小康水平。因此,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的经济环境,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唯一选择。当前,农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很不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所承担的社会、经济任务过重。农业部门不仅要以较低的价格向社会提供粮食、棉花以及各种农副产品,而且实际上还承担了江河防洪、全国绿化、国土整治的繁重任务。但是,农业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得到的补偿又严重不  相似文献   

12.
昌图县位于辽宁北部,现有耕地面积406万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七五”期间粮食平均年产13.5亿公斤,农业的总产值每年约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粮食的丰欠和效益的高低,直接左右县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怎样才能达到高效,我认为应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1.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好的农业新成果和配套技术,只有通过农民,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益的高低。据我们1989年至1990年对农民素质的调查,全县有中低产户12万户左右,户均占有耕地22亩,共占有耕地260多万亩。其中中产户6万户,粮食平均亩产比高产户亩产低40—60公斤,可少收粮食0.52—0.78亿公斤;低产户6万户,平均亩产比高产户亩产低100—150公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经济》2013,(5):71-71
近年来,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每年约2500亿公斤,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大量损失。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粮食产量。而且,由于农户储粮条件差,科学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14.
粮食增产靠科技 科技增粮靠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粮食增产的历史分析 (一)粮食增产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 如果按照粮食总产每增加1000亿公斤为一个增产台阶推算,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一共上了3个台阶。1949~1958年上第一个台阶,粮食总产由1132亿公斤上升到2000亿公斤;1959~1978年上第二个台阶,粮食总产由2000亿公斤上升到3047亿公斤;1979~1984年上第三个台阶,粮食总产由3047亿公斤上升到4073亿公斤;1985年以后正在攀登第四个台阶,到1994年粮食总产达到4450.1亿公斤,距台阶产量尚有近500亿公斤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到本世纪末,我国粮食生产将踏上5000亿公斤的台阶,为此,平均每年需增产粮食近100亿公斤。这个任务是极为艰巨的。现在已经到了从根本上考虑和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齐鲁粮食》2006,(10):36-36
在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上,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表示,今年全国秋冬种面积要保持在6.9亿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面积不低于3.8亿亩,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2亿亩。近几年来,在中央一系列强有力惠农政策促进下,我国粮食生产迅速恢复发展。据统计,2004年和2005年全国共增产粮食1066亿公斤。今年夏粮达到2276亿公斤,比去年增加148亿公斤,是近20年来第二次连续三年增产。早稻基本持平,秋粮丰收在望,全年有望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996年10月中国政府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中国粮食需求量为:2000年人口接近13亿,按人均占有385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5亿吨;2010年人口接近14亿,按人均占有39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55亿吨;2030年人口达到16亿峰值,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64亿吨左右。并指出保持耕地面积长期稳定和通过提高复种指数,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亿公顷左右。我国许多经济学家及粮食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及长期实践得出的结果,认为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不宜低于11亿公顷,并将近期粮食安全警戒线定…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情况伊犁地区1989年有142万人,耕地面积437万亩,人均占有约3亩。在粮食生产中,平均亩产250公斤,人均占有538公斤。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人均粮食达到600公斤。为达此目的,除了要把人口控制在177万人,开荒造田150万亩外,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改造低产田.提高地力等级,挖掘增产潜力,增加土地产出率。  相似文献   

19.
有关研究表明,到2030年人口高峰期,我国人口将达16亿。按人均每年400公斤谷物的温饱型基本需求计,粮食总产必须达到6.4亿多吨;如以450公斤的足够标准计,粮食总产要达到7.2亿吨。按照目前5亿吨的粮食产量.我国还需要增产1.4~2.2亿吨.才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粮食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有一定面积和质量的耕地保证。据有关报告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达16亿高峰,若以人均年粮食需求400公斤的低标准,按亩产400公斤粮食计算,我国粮食播种面积需要16.5亿亩,且产量需稳定在400公斤/亩以上水平;加之棉花、油料、糖料等基本经济作物的需求,我国耕地保有量需达19.2亿亩,否则就不能保证我国16亿人口的粮食自给。据调查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其中有5.4亿亩不宜农地而需退耕,可保留的耕地面积仅为14.11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