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内地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指出,内地旅游业要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世博效应和后世博效应,实现内地旅游业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半年的精彩化作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上海世博会已创造了一个与文化、国际化和创新相关的强大品牌,做好“后世博”的文章,是一个为上海、中国乃至世界留下恒久遗产的机会。“后世博”更重要的是理念、精神上的传承,无论是接受了城市发展新观念的官员学者,还是见识了世界“万花筒”的普通民众,都将助推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王文正 《浙商》2010,(23):42-43
上海世博会刚刚落幕,“后世博效应”就开始显现。11月5日,经过22轮网络激烈竞拍后,浙江中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中业”)以702万元的价恪获得世博会瑞士馆独家复建授权,以及6000个太阳能发光板。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上海世博会刚刚结束,地处虹桥商务区的国内最大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凡此种种,上海展览市场变得风生水起。带着探究“后世博”时代上海会展企业进一步挖掘上海展览市场的打算和行动之初衷,本期特意邀请到了三位业界资深人士,让我们来倾听他们对“后世博”上海市场业务形态进行的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5.
康路 《中国会展》2011,(3):30-33
2010年上海世博会刚刚结束,地处虹桥商务区的国内最大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凡此种种,上海展览市场变得风生水起。带着探究“后世博”时代上海会展企业进一步挖掘上海展览市场的打算和行动之初衷,本期特意邀请到了三位业界资深人士,让我们来倾听他们对“后世博”上海市场业务形态进行的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6.
潘敏敏 《浙商》2010,(19):116-116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广大民营企业纷纷利用世博会平台把创新产品拿出来亮相,其目标是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借此分享“后世博经济”蛋糕。  相似文献   

7.
新闻 声音     
《中国会展》2013,(1):103-103
陈先进 国际展览业协会(UR)2013年度全球主席、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保持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上海后世博研究中心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合作,将有利于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的资源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本就非常活跃的中国展览市场注入了新的原动力,那么,后世博时代国内展览市场的繁荣无疑为众多展示工程企业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而在这虚掩着的门背后,则是越来越多水平参差的企业竞相争食国内展装市场诱人蛋糕的局面。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就显得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9.
《国际商业技术》2011,(1):10-11
上海世博会闭幕才11天,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主办,<国际商业技术>杂志社承办的以"后世博,开拓商贸新天地"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国际商业论坛,就在2010年11月11日于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问题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成就、宣扬理念的历史性契机,本次倡导低碳经济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其中,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的整个体系。首先总结上海世博会低碳理念的诠释途径,然后进一步探讨低碳世博的一系列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凌 《中国市场》2011,(52):109-1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释放了巨大的旅游效益,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发展,世博效应也为杭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多角度的启迪和借鉴。把握世博契机,拓展世博效应,谋划好世博后的发展策略,关系到杭州的城市转型和未来发展方向,意义深远。本文从世博会的背景及世博效应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世博效应给杭州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在世博后续效应背景下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但也隐含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后世博的低谷效应。从以往历届世博会的举办情况看,大多数城市在后世博时期都遭遇了低谷效应:世博会结束后,投资迅速减少,将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波动,如果缺乏合理的投资引导,主办城市的经济将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3.
王长寿  李荃 《现代商业》2011,(33):77-78
为期178天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世园会结束后,后世园效应凸显,对西安浐灞生态区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后世园效应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的积极影响,分析了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5月1日,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了,开放的中国终于得以一圆百年世博梦想。几天来,排山倒海般的媒体讯息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上海世博会已经带来的强劲冲击波。  相似文献   

15.
肖丹 《上海商业》2010,(4):12-15
上海世博会商务工作会议:上海市将力争实现世博特许产品销售规模达200亿元,并将以世博为契机,提升消费能级,放大消费拉动效应.上海世博会即将亮相,从贵金属、邮票到憨态可掬的世博吉祥物玩具,从微缩的世博中国馆模型,再到专门为上海世博会设计的公共交通卡、印有世博标志的文具和餐具……形形色色的世博纪念品将成为眼下的热门商品.  相似文献   

16.
《商业企业》2009,(6):22-24
在喜迎2010上海世博会、庆祝祖国60华诞之际,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抓住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重大机遇,推动上海各领域发展,使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要求,经上海市迎世博600天行动窗口服务指挥部办公室和上海购物节组委会办公室同意。作为配合上海市迎世博600天行动的一项工作和2009上海购物节系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吴明晰  周丹妮 《中国市场》2011,(26):114-115
本文选取经济侧面,从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横向角度,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改进和优化、GDP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三个指标,建立经济发展核算模型,定量测度世博效应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纵向角度,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定量确定并比较上海、汉诺威及大阪的世博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博会落幕距今近一年了,对于世博效应的评估,国内外学者及旅游文化界给出很多定量估算方法,事实上,其效应评估是一项涉及经济学、贸易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而本文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体系从数学的角度论述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范干平 《中国拍卖》2010,(11):20-2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进入尾声,但是,世博资产的处置却进入高峰,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指定的拍卖合作机构,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积极争取上海世博会各类需要处置的资产尽早进行拍卖,经过不懈努力,继世博会开幕式资产拍卖顺利进行之后,近日,上海国拍世博资产拍卖槌声不断,拍卖资产包括场馆整体、展品以及捐赠物品等  相似文献   

20.
《三联竞争力》2010,(7):25-25
“低碳世博”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这座全球最大的低碳示范园正引领上海乃至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