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既不是在已有的行政村基础上另辟新村,也不是消灭已有的行政村,而是在保留农村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让农民的生活方式更加接近于城市;新农村建设不完全是政府的"多予少取放活",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主要的则是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真正在农村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是要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农村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新构建,目的是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需要政府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对搞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门头沟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的自主性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和造就当代新型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条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新农村的长远发展,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有农民、农村社会组织、政府和市场,这些推动者在新农村发展建设中有其各自的作用。正确把握和发挥好政府组织,特别是乡镇人民政府在建设新农村中的职能,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探讨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应该从农民利益诉求出发。  相似文献   

7.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要让广大农民致富,还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重富裕,也要重文化。要“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和谐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去建设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业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但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仍然不够清晰。在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文化建设以提高农民主观福利;指出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为指向的新农村建设有其合理性,但消遣经济则可以使农民拥有更适合自己的生活;强调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促进村庄成员的福利和权利,更要增强村庄社区的社区权力。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对新农村建设快速有效推进至关重要。为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本文提出了三项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建议:政府完全出资项目附加农民参与立项、工程质量监管和设施的管理维护条件;通过奖励、补助、贴息或鼓励农民投劳折资等形式引导农民资金投入和项目管理;探索拨付农民自主使用建设资金等。  相似文献   

10.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及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重点,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农民生活早日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视角分析表明:土地是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资本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动力,科学技术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土地、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的现实造成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而这除了需要国家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外,关键在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朝阳产业,有利于其周边农民增收和就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在实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相逢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几个方面目标中的作用,并以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为例,通过典型农户调查分析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并提出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败,农民培训是关键。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农民为本,协调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积极参与共建。毛桥村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惠民工程,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更不能搞成"扰民工程"。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农民,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文化和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必然选择的形式。因此,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问题,要从立法、资金和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无论从理论层面上讲,还是从实践层面上讲,农民都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者。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才是影响新农村文化之闲暇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当前,阻碍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因素有国家体制、政府政策和社会环境等,但最重要的是农民自身生活观念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以往关注外在因素的研究视角,转向从农民自身的多种因素来分析和研究影响闲暇文化发展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农民为本,协调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积极参与共建。毛桥村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惠民工程,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更不能搞成“扰民工程”。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农民,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延伸,其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在建设新农村中,政府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农民自身难以解决,并且强烈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是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是从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农村教育、构建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途径,有效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点是农村,目的在于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树立以农村为本位,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构建平等公平、互动互促、和谐共富的新型城乡关系,解决当前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在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培育和造就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组织不同利益代言机构,实现农村社区的自我服务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