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一直存在发展联动性不足的问题,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是负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的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提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推动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龙  李文国 《中国市场》2012,(33):70-74
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可以加快工业领域转型与升级,促进动制造业长久稳定发展。只有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了,才可以为先进制造业创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减少不必要资金投入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反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带动服务业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的提升也起着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主要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理论、融合互动关系和融合发展必然性展开深刻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从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内容、新问题与最新数据出发,构建了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天津市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能力之间的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从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的角度,提出促进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齐飞 《商业时代》2013,(4):137-138
本文利用长三角16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同集聚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存在滞后的相互促进作用,而同一时间段的二者集聚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效应。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攀升。  相似文献   

6.
高健 《价格月刊》2009,(4):41-43
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是"十一五"时期浙江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战略选择.为此必须认真分析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制定浙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粲  杨剑 《现代商业》2023,(11):19-22
本文通过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融发展的衡量指标,选取2015—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融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鉴于此,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先进制造业和生产线服务业的互融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现阶段人力资本投入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2)国家财政支出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者互融发展;(3)现阶段技术水平应用未能促进二者互融发展。根据这些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谢方  徐志文 《现代商业》2011,(18):68-69,67
凭借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皖江区域持续发挥优势,突破产业瓶颈,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关键举措。文章对皖江城市带境内九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了皖江九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动态和存在的问题。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专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不强是阻碍该地区现代服务业壮大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区,加强服务与制造融合发展,探索服务标准化建设等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随着我国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难以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本文探讨了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以保障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随着我国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难以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本文探讨了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以保障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何国文 《商展经济》2023,(5):145-147
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在全球经济背景下,经济数字化发展不仅是制造业,还是发达国家争夺新时代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手段,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基础。目前,江西省吉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结构不够优化、聚集程度不高、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吉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具体行业,并结合江苏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偏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在全球化视角下,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先进制造业的全球化程度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未能在二者的发展关系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章最后就此对促进江苏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不仅靠生产技术方面,还包括营销、商业模式、战略控制等方面的创新,其中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与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突破密切相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一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至关重要,其发展迅速则会促进制造业发展,相反,其发展落后则会阻碍制造业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要想走出大而不强的困境,需要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才能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创新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方丹  李江蛟 《现代商业》2012,(12):195-196
本文依据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增长趋势以及关联效应等指标,提出常州"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围绕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建设,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转型、改革和升级,作为处于辽宁工业的核心地位——装备制造业,其起步早但发展缓慢,其制约因素是发展速度较慢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为了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推动辽宁经济建设的进步,分析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拉动效应的影响已成为必然。论文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究,同时在该前提下就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有效拉动效应提出针对性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工业4.0"时代到来,全球产业结构开始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此阶段经济发展的实质特征是资源生产率大幅提高,同时经济增长逐步摆脱传统资源的依赖。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也是我市制造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求。在分析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存在的制约问题,提出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加快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制造业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规模经济和创新激励等渠道分析了制造业需求变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机理,并考察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效应.本文以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所做的经验研究发现:(1)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提高有助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改善,且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比,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需求程度的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2)虽然制造业需求的增加在总体上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促进作用并不呈现简单的线性效应,而是表现为一种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即当越过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后,制造业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会有明显跃升,且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所面临的门槛水平要高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趋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也由重总量扩张转变为重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融合发展,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促进全球经济高质量增长与新时代的产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数字经济为背景,介绍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与耦合效应以及二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实现路径,为助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上海提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此就必然要求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体现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故必须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故本文特利用1978年~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对上海三种生产性服务业(交运仓储通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分工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用较强,但“行政色彩”浓厚的城市化进程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