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中国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2020年我国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战略,进一步推动茶产业跨境贸易是中国茶叶贸易的大趋势。云南省作为我国著名的茶叶生产地之一,茶叶出口总量仅约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1%,就当前而言,全球的茶叶供需比较平缓,供需矛盾并不突出,云南茶产业的跨境贸易需要紧跟“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一带一路”新机遇。茶叶贸易正处于瓶颈与突破、机遇与发展并存的时期。云南省茶叶协会和昆明海关数据显示,云南茶叶出口量自2016年开始呈逐年增长趋势,至2019年出现不稳定波动,2022年和2023年又呈下降趋势;作为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云南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亟需进一步提升。云南茶产业面临对内行业“内卷”不断加剧,对外市场开发受限的问题,云南茶叶出口贸易如何“破壁”成为云南省内茶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云南省近年来茶叶出口的数据分析和对比,找出当前形势下云南省茶叶出口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邹保奎  何聪聪 《商》2012,(19):170-170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茶叶商品化生产的国家,在国际茶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茶产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突飞猛进,茶叶产量逐年增加,出口也是稳中有升,如何把茶产业打造成我国的优势产业,根据我过茶产业现状以及茶叶产业化发展状况,提出加快我国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阳市是河南省茶叶主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绿茶产区和茶叶产销集散地之一。茶产业是信阳市农业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受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信阳市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面临激烈的产品竞争及贸易壁垒问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发挥信阳市茶产业发展优势,促进区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信阳市各界的共识。梳理信阳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信阳市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继而提出加大茶产业投入力度、不断研发茶叶新产品、坚持绿色生产、重视茶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建议,以促进信阳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产业中包括茶农(涉茶农)、茶商、技术研究人员、茶叶工人、茶馆从业人员,从业人数已达到了1.5亿,茶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了300个亿。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部2016年11月11日发布《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农业部11月11日发布《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2015年,全国茶园面积达4187万亩、产量达224.9万吨,  相似文献   

6.
思想者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产业,茶是“天然、健康、文明”的饮料。中国茶的质,中国茶叶行业的经营道德应该是一流的。只有这样,中国茶产业才能取信于天下,立于不败之地,保持健康的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梅峰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的茶资源丰富、茶叶种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茶产业发展比较明显,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云南省茶叶的产业发展优势并没有被挖掘出来,本文站在营销组合的角度,分析云南省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云南省的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玉雪 《商场现代化》2016,(13):120-121
贵州省201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转型发展五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新兴产业高端化,首要大力发展对象即电子信息产业。茶叶作为贵州三大经济作物之一,2013年底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一,但贵州茶叶的销售量却不及浙江、福建等地。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和我国茶产业发达地区进行对比,探讨贵州茶产业和互联网的结合程度,研究得出贵州茶产业在互联网下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对策建议来促进贵州茶产业在互联网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茶产业发展、茶文化的普及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茶叶消费持续升温。豫西南地区临近茶叶产地,人口众多,茶文化历史悠久,为周边产区的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通过问卷调查及入户访谈等形式,深度探析了豫西南地区城镇居民的茶叶消费特征,发现该地区居民中低价位绿茶消费基础较好,最后依据调研结果提出了促进周边产区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七万家茶企的年总产值,竟只相当于立顿一家”,这是2009年中国茶叶博览会上最热闹的一条新闻。2008年,立顿茶业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茶产业产值总共仅3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6)
发展茶产业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通过贵州茶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并提出贵州发展茶产业循环经济的对策,从而促进贵州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七泡余香溪月露,满心喜乐岭云涛"。近年来,安溪铁观音香飘大江南北,走向世界,畅销海外,品牌知名度蒸蒸日上,茶产业焕发勃勃生机。为进一步提高安溪铁观音的知名度,安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充分发挥质监职能,大力实施茶叶标准化发展战略,强化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致力提升茶叶质量水平,推进安溪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促进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云茶成为继云烟、云药、云花和云南旅游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201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400万亩,总产量20万吨,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茶产业成为茶叶主产区的支柱产业和600多万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相关报道见本期特别关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开篇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云南具有发展茶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这里的很多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茶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4.
预告     
<正>2009中国茶产业(厦门)国际博览会2009年10月16—18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主办,届时将有来自国内外企业参展,中国茶业界的领袖人物和优秀的茶叶制造商等也将齐聚厦门。本次博览会设置展位约600  相似文献   

15.
张天伟 《市场周刊》2020,(19):0057-0058
普洱茶是云南颇具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对推动云南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云南普洱茶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人口44亿,是全世界至关重要的茶叶消费区。而且,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国,可见其在茶叶贸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通过分析云南省普洱茶出口情况、普洱茶出口制约因素,并就“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提升云南普洱茶出口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近年来安徽省茶叶产量和出口均呈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但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严峻的挑战下,如何持续提升安徽省茶产业、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安徽茶叶产业及重点龙头企业出口现状及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持续增强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4,(10)
六堡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的24中名茶之一。在清朝就有了关于六堡茶的文字记载。该茶以"浓、红、陈、醇"的特点闻名于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变化。原有的六堡茶产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市场需求。六堡茶产业需要发现在茶树培育、茶叶制作、品牌推广、相关政策、茶叶文化中的发展问题。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商平台逐渐成为新兴且庞大的群体,茶叶电商作为其中的一分子,面临着缺乏标准、产品开发利用低效、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茶叶电商向前发展。品茶台作为新式的茶叶电商平台,以茶叶文化节日、VR全景看茶园、茶产业研学活动等新形式,给茶叶电商树立起发展的新典范,助力传承和发扬中国茶叶文化,打造新式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19.
《致富天地》2009,(7):46-47
面对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步入萧条。然而在一片萧条之中,中国茶产业似乎独树一帜。据统计,2008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达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均排名世界第一,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三。目前,茶叶已成为许多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不少农民因茶而富。近5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一直呈现逐年稳定增长态势,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今年仍然保持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茶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也是支撑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产业。以成熟度视角研究我国茶叶产业供应链智慧化的现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茶叶产业供应链智慧化所处的状态进行探析,对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