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卫建 《现代经济》2007,(10S):35-37
《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2003年9月1日实施的《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基于《物权法》已于2007年8月31日就有关条款做了修改,将与《物权法》同步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关于和谐社区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谁与谁和谐的问题.是业主与业主之间的和谐吗?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实际上目前社区建设中最需要和谐的是物业管理一方同业主之间的和谐问题,因为大家知道,近年来,随着城市住宅建设的发展,小区也多了,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甚至出现了暴力流血事件,而业主一方往往成为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3.
郭卫建 《现代经济》2006,(12):40-42
上地西里社区业主代表大会运行两年情况简介上地西里小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开发区,共有972户业主。2004年12月召开的第二次业主大会上,通过了《上地西里业主公约》和《上地西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明确了设立业主代表大会。上地西里的业主代表大会由27名代表组成,业主代  相似文献   

4.
由于物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导致“业主自治”的呼声越来越大。深圳、北京、四川、南京、青岛等地分别制定了“业主自治”方面的条例和规定。北京Naga上院的开发商,青岛“颐中花园”的业主们,制定  相似文献   

5.
最近.社区的均衡状态正在迅速被打破.譬如北京的“美然动力街区”.譬如我在济南自己作为业主的一个小区.开发商的物业公司也在一个月前黯然退出.尽管变化有时令人匪夷所思.但是这些事件演进的因果又的确在情理之中.社区的维权斗争激发了一些业主的郁勃之气.中国古已有之的“揭竿而起”的情结.今天正在社区上演.  相似文献   

6.
何保利 《现代经济》2006,(10):18-21
当前物业管理中的矛盾纠纷很多,主要集中在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尤其以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最为突出,其中业主自治纠纷居各种物业纠纷之首,是最容易引起群体性上访的物业管理纠纷,从而成为近年来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静 《现代经济》2004,3(5):28-31
问题的提出 所谓社区维权,是指对社区业主(即房屋的所有权人)所享有的权利的维护.在此需要阐明两个概念:公民权利和业主权利.公民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公民的自主地位、利益、自由和权能.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1日,北京市海淀区健翔园建筑区划1号楼经楼宇全体业主共同决定,决定设立本楼宇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并任命了临时楼宇业主委员会,由本楼宇的7名业主代表担任委员。本次业主共同决定,投票率超过72%,同意的业主人数和专有部分面积数均超过72%。楼宇业主委员会简称“楼委会”,以便与建筑区划业主委员会的简称“业委会”相区别。  相似文献   

9.
"业主委员会"这一名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国家级文件中是在2003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之中。笔者认为,所谓业主委员会,是指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由业主组成、业主大会选举产生的,代表业主执行业主大会决定的自治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中明确提出"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小区是社区中的基本场域,是社区居民主要的生活空间,引导与保护业主有能力解决自己居住小区内的事务,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是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加强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现。改革开放后,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出现小区治理的"三驾马车",即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维权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主体在小区治理中的矛盾,而其中的关键是业委会成立的困难和业委会通过法律保障权利时的技术性障碍。业主委员会是业主的自治组织,文章在用奥尔森搭便车理论分析业委会成立与行使职能困境的基础上,以公共治理理论视角提出发挥社区精英在小区业主委员中的领导与团结功能,增强业主委员代表业主通过协商与调节渠道进行维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业委会的自治功能,增强基层群众的自治能力,研究可以为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供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底.根据民政部下发的文件精神.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部分试验区开始对下辖的社区居委会进行改革.产生了一批“议行分设”的新型居委会模式。据介绍.所谓“议行分设”制度.就是把社区居委会组建为议事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开的社区自治组织形式.社区议事决策层由社区成员直接选举或居民代表选举组成.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国社区自治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社区自治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社区自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着手,进而阐述了社区自治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加强社区自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社区各种功能的实现需要业委会以及其他社区组织的积极参与,业委会的社区参与能更有效地保障业主的切身利益的享有和社区事业的发展。将业主委员会纳入社区管理范畴,可以保证、督促业委会行为的合法性、规范化,发挥业主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村委会与城市居委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人民公社制解体后,村委会替代了生产大队,村民小组替代了生产队。1982年村委会被写进了国家宪法,198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法案中列出其组织、权力和职责。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它详细列出了选举程序及村民自治不受乡镇政府干预的条款。据估计,目前有4.3万多个乡镇管辖了73万个乡村的9亿农民。城市居委会自1950年代早期以来一直存在,它主要是便于街道的行政管理和控制,同时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80年代,居委会复苏。1989年1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基于我国房屋产权制度的变更而出现的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的日常管理中与社区管理的另外两股主要力量——物业公司和居委会的利益博弈关系,分析论证了业主委员会对于我国城市基层社区自治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业主委员会推动社区治理结构从权威控制向利益协调转型,成为社区治理的一支建构性力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由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发展学术研究会”于2004年11月27-28日在深圳召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业小区自主治理运动的推进,业主组织作为自主治理的主体和载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物业管理条例》从法规的角度对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做出了比较详尽的规范.初步从法规的角度奠定了物业小区自主治理的基本框架。法规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稳定就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滞后.在物业小区的自主治理中也是如此。《物业管理条例》对业主组织做出了一定的规范,然而物业小区自主治理的实践中却涌现出了“业主代表大会”.“监事会”以及“业主小组”等众多的业主组织,这些都是在实践中业主自发组织成立的。这些新生的业主组织不仅仅意味着业主组织种类的增多.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物业小区治理结构的转变.即物业小区的治理结构由原来的“线性”的监督授权关系转向一种“复合式”的监督授权关系。这一转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对物业小区的自主治理都有重大意义,对此进行探讨正是本文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巩固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其中,社区居民自治已成为全国上下的一致要求和希望所在。当前我国社区居民自治仍存在不少问题,而非营利组织具有区别于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的独特优势,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社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文章在分析当前社区自治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自治建设的作用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驰 《现代经济》2008,(4):26-29
计划经济时期,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房子是作为福利性质来分给自己单位职工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根据国家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原来作为福利性质的职工住房按照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政策规定,房屋的产权产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分房被明令禁止。目前在大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中国就是一个全球最大的物业管理项目,这里面的城市居民因为资产各异而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种是顶级豪宅,他们的所有者目标很简单,只是要“安全”,这里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正如孙立平所述的“总体性精英资本”,这一族群有足够宽广的生活圈子和超然的文化和品味,社区生活的意义对他们而言可能可有可无:第二类是城市贫民和刚刚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他们蜷缩在旧城区的各个角落,并且常常被拆迁、拆违逼得腾挪转移、颠沛流离,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只是要一间房子,能够过日子就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