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法解释是税收法治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因此推动税法解释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在税法解释上囿于税收法定主义和行政解释强势的原因使得作为税法解释主体的司法解释处于弱势地位,使得和具体案件关联的解释活动无以展开,严重影响了税收法治实现效果.结合西方国家税法解释理论和实践情况,从理论上把握税法解释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关系,对我国亟待完善的税法解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税收协定关系,多数涉外所得的征税都会涉及税收协定的解释和适用。泛美卫星公司案是典型的税收协定解释案件,法院判决触及了协定解释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包括协定和国内税法关系、OECD范本及注释的作用等。这表明法院已经开始成为税收协定解释活动的参与者。但判决同时也反应出我国法院在国际税法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为增强法院处理税务案件的能力,应重视专家证言的采用。  相似文献   

3.
征税权力作为一种“事关毁灭的权力”,其行使必须遵循税收法定原则,但在税收稽征实践中,真正起作用的往往却是主管机关发布的浩如烟海、频繁变更的解释函令,税收法定原则实有被架空之危险,因此必须将税法解释函令纳入法治化轨道。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众多的“行政法院”判决、一系列“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解释”以及税法学者、行政法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与较成熟的实践经验。在台湾地区,税法解释函令性质上属于不对外直接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规则,对税收稽征机关及其公务员有拘束力,对人民及司法机关并无拘束力,解释函令不是税法的法源,制订解释函令必须遵循租税法律主义原则,及依照法律解释的方法,进行合乎目的的、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的解释。台湾地区相关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不完备立法的制度安排与现实困境赋予了行政机关进行税法行政解释的合理性.在税务机关长期的执法实践中,税法行政解释已在我国税法解释体系乃至税法规范体系中占据垄断地位,成为最直接、有效的税务执法依据.税法行政解释的膨胀虽然不符合严格的税收法定主义,但我国对税收法定主义的形式化追求并未摆脱对税法行政解释的路径依赖.税法行政解释...  相似文献   

5.
境外投资者购买和转让中国境内公司股权的交易正日渐频繁,随之而来的中国税收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下文简称《外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在中国境外转让中国股权的收入是否征税没有明确规定,国家税务总局目前对《外税法》有关条款的解释也值得商榷。从税收法定主义和税法解释原则分析,《外税法》第19条中的“其他所得”并未包括非居民股权转让所得,因此,中国政府有必要通过修改法律明确此项纳税义务。  相似文献   

6.
施正文 《税务研究》2021,(2):94-103
当前我国税收立法正在加快推进,单行税法有望近几年全面完成立法。制定单行税法只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第一步,为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呼应《民法典》的编纂实施,提高税收法律的体系化和科学化,实现税收治理法治化,有必要尽快制定对单行税法起统领作用的税法总则,并在此基础上编纂《税法典》。税法总则是税收领域的基本法、总则法、平衡法和总则编,应当处理好与《宪法》、财政法、行政法总则、《民法典》和《税收征管法》等法律的协调关系,以法律关系为主线确定立法架构,着力破解税收领域的基础性法律难题。要按照"两步走"的思路,汇聚万众智慧,吸纳中外法典精华,努力编纂一部展现我国智慧、体现时代特征、在国际上具有示范效应的《税法典》。  相似文献   

7.
谢仁强 《中国外资》2013,(13):274-275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了解税务机关对纳税的"合理和合法"解释。本文针对出版企业不同环节进行纳税筹划;探讨研究出版企业纳税筹划,对节约企业成本支出,减少纳税负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税法必须经由解释,始能适用。我国的税法行政解释一向秉承谁制定,谁解释的权力模式,解释权由高层行政机关垄断行使,解释形式斑驳繁杂,解释程序随意简单,且人大、法院的监督权严重缺位或虚置。而一般税务机关仍然行使着事实上的执法解释权。因此,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利于增强税法行政解释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陈延忠 《涉外税务》2007,227(5):61-65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承认税收协定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但是对税收协定的优先性,一些人可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税收协定的优先性是指它绝对排除了与之冲突的国内税法的规定。实际上,税收协定遵循的是消极作用原则,这一原则是由税收协定的宗旨——消除国际双重征税所决定的,也是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消极作用原则的含义包括:税收协定对缔约国的课税权起到限制作用;税收协定不能为缔约国创设或扩大征税权,不能加重纳税人的负担。根据消极作用原则,我国税务机关和法院在适用税收协定时,应注意税收协定的适用顺序。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公平原则已成为公认的税法基本原则。所谓税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一国全部税收法律制度之中,对税收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准则。它是税法目的、作用、任务和调整方法的综合反映。税法基本原则是税收立法的基础,也是税收执法的依据和税法实现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WTO是以规则为基础、以原则为导向的世界贸易体制,WTO原则处于众多WTO规范的支配地位,具有规则适用的解释功能和规则构建的指引功能.随着WTO的持续扩展及宪法性地位的确立,WTO原则对包括税法在内的一国国内法具有重大且实质的影响力.WTO的非歧视原则、法治原则、透明度原则与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法治原则、税收民主原则相契合,是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2.
贺燕 《税务研究》2020,(4):82-88
行政复议前置的制度功能之一是保障税法确定性,这是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税务法院全面设立以前,在专业机构完成税收争议的初次处理能够保障税法的统一解释与适用,提升税法的确定性。行政复议前置不仅可以将事实认定功能留给行政机关,让法院(无论是否设立税务法庭)能专事法律问题,而且在税制改革的背景下,能发挥过滤争议数量和争议焦点的作用,提高税收救济制度的效率。这种立场,并不损害纳税人的权利,相反保护了抽象和整体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  相似文献   

13.
税务问题研究可以有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视角。但在税收实务中,税收活动(税收征管、税务稽查以及税企争议)的诸多环节和方面,都与解释和适用法律密切相关。本文认为,以往谈及税企争议,较多从税收程序法角度理解其法律属性,故存在偏颇。应从税收实体法的视角,即从税收构成要件之纳税主体认定和税收客体认定来把握,从行为和所得主体的名-实冲突和形-实冲突、法律关系和交易定性的协调与冲突、税收客体的定性与定量的决定关系中来把握,并由此理解税收活动的法律属性、税法的特质及实质课税原则于税法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宗涛 《金卡工程》2008,12(11):58-59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化的优良结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从法律的主体规制角度,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应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且应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和非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利益,包括企业股东责任、企业利益相关者责任、企业非利益相关者责任.税法社会职能和税法浓厚的道德性使其与企业社会责任完美契合,税收优惠制度是两者契合的"媒介".企业社会责任税收优惠制度具有社会价值正当性,但须接受税法法律价值-税收公平主义原则的考量,方具有税法正当性.税法正当性标准包括:公共利益考量、公共利益考量之必要、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以此标准考察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税收优惠制度的税法正当性,并以此重构我国税收优惠制度的税法正当性,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税收优惠制度规范与价值的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通常认为,国际税法存在国内法规范和国际公法规范两方面的法律渊源.其中,国内法规范主要涉及规范跨境交易的国内税收制度,国际公法规范主要包括税收协定和共识性国际税法.共识性国际税法是以国际税收的机构、文书、解释三者为基础构建的共识性规范.在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项目1.0时代,共识性国际税法推动了税收协定和国内相关税收制度的大量修改;迈入BEPS2.0时代,共识性国际税法能否在独立核算原则、独立交易原则和常设机构原则这三项国际税收基石性原则的根本性变革方面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考察.若BEPS2.0共识可以达成,将强有力地证明共识性国际税法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新常态,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是其建设的重要内容。金融创新理论与实践表明,金融创新与税法规制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从税法功能角度视之,税法对金融创新的规制有正反两面:一是税法通过减、免、退税等税收措施,给予金融创新税收优惠的正向激励;二是税法通过普遍性的税收遵从规范,对金融创新进行制约的反向约束。现行税法规范对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规制存在正向激励不足和反向约束弱化的尴尬。对此,在正向激励上,须明确税法对金融发展促进的功能、权衡直接与间接措施的关系、出台离岸金融等税收政策;在反向约束上,要注重金融税法规则的体系化、金融税收征管机制的优化、金融税收政策的程序理性。  相似文献   

17.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以税收政策为导向,通过投资、理财、组织、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以达到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必须紧紧抓住其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合法性。税收筹划不仅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且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这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的根本点。税收筹划和偷税避税的结果都是少缴税款、减轻税负。但偷税是以弄虚作假的方式实施的,不仅违反了税法规定,更违反了立法意图,必将受到严惩,避税则是抓住税法的疏漏进行的,尽管不违反税法规定,但却违反税法立法意图,顶多一时得逞。而税收筹划以税收政策为导向,不仅符合税法规定,而且符合税法立法意图。国家在制定税法及有关制度时,对税收筹划行为早有预期,并希望通过税收筹划行为引导全社会的资源有效配置与税收的合理分配,以实现国家宏观政策。因此,税收筹划不仅不违法,而且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二是超前性。“筹划”就是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的意思。税收筹划就是要将税收作为影响纳税人最终收益的重要因素,对投资、理财、经营活动做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纳税人追求较低的税负和最大的税后财务利益是...  相似文献   

18.
刘瑛 《会计师》2011,(6):51-52
<正>税收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政策法规向政府缴纳的一种费用,税收具有强制性,但是企业在合理合法的经营前提下,可以进行税收筹划,降低税收的负担。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存在于一定的客观前提条件下,首先对于政府的依法收取,是进行税收筹划的前提,如果一个地区的税收不能以现行的税法为主要依据,而是以其他类似的不具有规范的指标来作为收取的依据,那么税收筹划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首先就要注意的就是这个问题。其次,作为一种法律法规,税法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的特征。要进行税收的筹划,就要时刻关注税法的变动,根据税法的调整来对企业的税收筹划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案。  相似文献   

19.
税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并为民生问题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不合理的税收会导致民生水平的下降,高税收与税收分配不公都会侵犯公民权益,对民生改善造成消极的影响.利用税收促进民生发展,避免税收不公对民生产生消极作用,关键在于实现以民生为价值取向的税法转型.税法转型包括税法的理念更新与税法社会化,税法转型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能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20.
马三元 《会计师》2011,(9):23-24
<正>本来是简单的词语,只因与会计和税法联系就变得复杂了。笔者试图通过规范以上用词,以减少税务与会计口水战,浅议自己将其合二为一的观点。一、"捐赠"、"赞助"、"礼品"、"广告"和"宣传"词语的基本含义《金山词霸》对以上词语的基本解释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